念奥斯特洛夫斯基,具象一条波浪线

序列号不全
·
·
IPFS
什麼歌曲或俚語最能代表你的家鄉?在你的故鄉,有什麼民謠、歌曲,是該處的人才會唱的?又或者有沒有發源於這個地方的俚語,只有擁有共同背景的人,才會聽得懂的?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大陆推广普通话已经很多很多年。维基梳理,普通话的前身叫国语(关于“国语”又是一长串,在此不赘述),1949年被更名;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明确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并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这种普通话;1982年,推广普通话被写入宪法;2000年10月31号九届全国人大第18次会议,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期间及其后,官方还有不少推广普通话的举措。

等我上学的时候,在学校使用普通话早已是必须的,一进学校就不准使用方言是硬性规定,被抓到在校园里讲方言就会被批评,但规定归规定,一些老教师还是会不自觉使用方言讲课,尤其是我初中的历史老师,他会在开头使用普通话,讲着讲着就开始“洋夹土”,然后彻底放飞。每次他用方言读课本的时候,底下同学就开始笑,并开始模仿,其实我觉得方言讲课很有趣。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他用方言念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喜欢方言特有的语感,也有不使用这个方言的人听起来会觉得刺耳,尤其我们方言里的尾音要么重重落下,要么轻飘飘扬起。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两个名字用我们方言念出来的声调就像一条波浪线“〰️〰️”,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抑扬顿挫也很像一条咒语,能够逗我们笑的咒语,这个笑就跟膝跳反应一样,不由自主就来了。

虽然会说方言,但我有很多土话不认识,俚语更是知之甚少,硬要讲的话首先跳出来的是“有吃不吃猪头三”,一种“教唆”人“占便宜”的说法。我也始终不怎么会用方言读课文或书面语,有一次去看外公外婆,他们正在看电视上播的越剧,不知怎么开始的,外公将字幕一一用方言念了出来,这感觉也很神奇。语言可以是桥梁,也可以是武器,但我们可否回到最本真的那一种,也就是生活?我喜欢各地的方言,每种都自带独特韵律,真的很迷人。

但方言也在消逝。表姐的小儿子正在上幼儿园,他的语言系统最初接收的是方言,但如今已自然而然被替换成普通话,他用他尚匮乏的词汇分享新鲜事,一旦切换方言就卡壳,我被他逗笑的同时,又有点点失落。

看到有新闻报道,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25年普通话在全国普及率达到85%的目标。怎么说呢,如果普及是在多元的基础上自然挺好的,但普及一种驱逐异种就又另当别论。没有方言的普通话是如此枯燥乏味,更别提如今被异化、被审查的话语,我们已然在语言上流离失所。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