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樂"不會導致“完了”
很多華人只要看到孩子“玩樂”,想必就會想到這孩子“完了”!其實,這都是因為東方人缺乏對“遊戲”和“遊戲化”的了解。
2021年,馬來西亞最新的五年級華文小學*華文課本就反映了這一點。其中一篇課文,題為《告別網絡遊戲的湯姆》。看題目就知道,這是傳統教育對創新教育的一種抵抗。課文中羅列了“線上農場”遊戲的壞處——遊戲讓人沉迷、其中的情境與現實不符、容易誤導玩家……
(註:在馬來西亞的教育體系中,有著不同語文源流的小學,即馬來語(國語)的國民小學,還有使用華語和淡米爾文的國名型小學。)
雷同的是,2008年早已有了一份研究,也是有關“線上農場”遊戲——《Farmtasia》。其研究結果道明,運用該虛擬農場遊戲進行學習的學生都表現了積極的態度,也獲得生物、經濟、科技、自然科學等科目的進步。 (Cheung et al., 2008)
是的,大馬的現況,對於遊戲還是抱持負面看法的。就連老師把撲克牌當成教具,都可能被糾正和指責。反觀西方社會,他們重視“玩”的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西方學者對“玩”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Parten,1932),而近代有關“遊戲化”的研究更是多不勝數。如果只計算“桌上游戲”(board games)這一產業的產量,目前就已超過了十萬款!不僅如此,全世界預算金額最多的美國軍隊還通過遊戲《U.S. Army》來招兵! (Nieborg, 2004)
今時今日,教師們用到的大多數遊戲化學習平台,如:Kahoot! 、ClassDojo、ClassCraft等,都出自西方世界。早已有很多研究證明,玩對學習是有正面影響的!只是現階段的大馬父母和老師,還沒擁有完全“駕馭”遊戲的能力。
說遊戲讓人沉迷?那其實是親子的陪伴時間不夠;說遊戲與現實不符,容易誤導玩家?那其實是教育者不能使“學習遷移”產生;說遊戲讓人道德沉淪?那其實是我們沒有培養孩子獨立判斷的能力。
其實遊戲或遊戲化的好處,早就有多不勝數的研究證明其有效性。只是現在“遊戲化”這個創新教育浪潮的到來,則讓我們看見自身教育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大馬也開始有很多“教育專家”冒出來,紛紛以各種“頭銜”來圈粉。這些“國際認證”、“XX教練”的噱頭確實能譁眾取寵。但缺乏學術的探索和研究,恐怕這些虛有其表的大師會讓大眾對“遊戲化”失去信心,並認為“遊戲化”只是像把紅內褲穿在外頭的假扮超人。
“退潮了才知道誰沒有穿泳褲。”要讓“遊戲化”在大馬紮根,還會需要踏實的研究和學習。遊戲如何創造沈浸式體驗?遊戲如何融入要教導的知識、技能、態度(KSA:knowledge,skill,attitude)?遊戲設計如何加強學生的記憶?要具備這些設計能力,都不是短短幾天的認證課程可以訓練到的。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ASIAN” without “A”,is “SIN”! (亞洲人沒有A就是罪!)科舉和考試制度禁錮我們已超過千年,而“勤有功,嬉無益”這句話也誤導我們一段時間了。
在2021年4月27日,大馬教育部長宣布廢除小學六年級評估考試(UPSR)。是的,我們可以歡呼:“終於可以玩啦!”但同時,教育工作者也要提升自己遊戲化教學的功力,否則,會出現“好玩卻學不到”的尷尬情況。
參考文獻:
Cheung, KK, Jong, MS, Lee, FL, Lee, JH, Luk, ET, Shang, J., & Wong, MK (2008). FARMTASIA: an online gam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VISOLE pedagogy. Virtual Reality , 12(1), 17-25.
Parten, M. B. (1932). Social participation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27(3), 243.
Nieborg, D. (2004). America‟ s Army: More than a game.
BoardGameGeek.com
原始文章刊登於2021年6月4日:https://www.facebook.com/Open.a.world.of.possible/photos/a.109846021309550/110701854557300/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