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發電.計畫提案】永不獨行.全球抗爭者與我們
寫什麼?
過去一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波瀾壯闊,顛覆不少固有想像,衝擊各人原有價值,引起不少矛盾爭論。運動全面激起香港內部衝突,甚至成為中港台關係的轉捩點。
運動帶來憤怒、不解、悲傷、怨恨,但同時彰顯熱誠、團結、理想、奉獻。對牽涉在內的人而言,若注目於此時此地,實在難以拋卻身分與情緒。那麼,若我們以旁觀角度,跨越時空地域,窺探全球各種抗爭運動,我們能否從中得到一絲養分,或能以不同角色審視運動,避免困於盲點?因此,我希望能借各地案例,讓大家思索運動的不同面向,不論是和勇角色,民族之別,又或自由民主定義等。
黑格爾曾說:「歷史給人類的教訓,是人類從不汲取歷史教訓。」
但黑格爾指的是,歷史錯綜複雜,難以從中找出定律,搬字過紙在現代應用。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站在巨人肩上,作自己的奮鬥。所以說,「歷史給人類的教訓,是你不讀歷史就無法汲取教訓。」
我是誰?
我是一個自由工作者,兼職當深度遊領隊,也接文案翻譯,至今到訪過60個國家。我一直相信旅行不限於走走玩玩,更可以作為審視與反思的養分,而這正是我寫作的理由。感謝@Matty 發起#讓愛發電計畫,正好鼓勵我把想法整理分類。也順便作為#Matters新人打卡的介紹文。
另外,我喜歡踩單車旅行,曾沿著諸葛亮北伐路線踩到西安,兩次踩上西藏拉薩,並在當地住了近半年,也到過中亞、印度等地。另一方面,我喜歡看政史哲類書籍,正準備到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研究所進修。雖然知識有限,但我還是希望文章不會囿於一隅,至少能讓三地讀者同情地理解。
寫作大綱
為了認真審視材料,避免文章太片面,這系列暫定有寫12篇文章,每月4篇共3個月。時間許可的話,就會加插內容。標題只是暫定,但大方向不會改變。此外,我還希望能把文字化為影像,接觸更多讀者,不過前提是可以順利完成這系列文章。這是我的Youtube 頻道,現有少量影片,希望有朝一日能把整系列文章全部化為影音。
(一)唱歌抗爭只能和稀泥?
- 黑人平權,少不了政治歌 (昨天剛寫的,剛好可以放在此系列,讓大家參考)
- 亞美尼亞守法抗命
- 「歌唱革命」都得?如何實現愛沙尼亞模式
(二)黃色經濟圈
- 以罷買廢除種族隔離?南非的國際戰線
- 巴勒斯坦也罷買,為何不見起色?
- 超國權思考,東印度公司與淡馬錫
(三)給你一枝槍,革命能否成功?審視「U No Gun」迷思
- 「佛也有火」西藏四水六崗軍
- 曼德拉贏在武力?細看民族之矛角色
- 從鋤刀到大炮,烏克蘭民兵武裝之路
(四)革命之後
- 民主能否當飯食?烏克蘭廣場革命・後
- 人民揭竿起義,民主卻越行越遠,伊朗為何戴起頭紗
- 永久中立是否出路,反思瑞士模式利弊
@Matty 說,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小。不過,留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這盞燈,希望能傳遞給你。
感謝大家閱讀。若你認可這個想法,希望能按「支持作者」投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