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刻(221-225)
221 姓氏
傳統相聲里有個小技巧,行話叫「磨蔓兒」,就是用對方的姓名找包袱(笑料),一般用於開場時調動氣氛。
例如:
甲:請問您貴姓?
乙:不敢,賤姓楊。
甲:哦,不敢見姓楊的?你該人家錢啊?(「該」,欠的意思)
乙:不是,是擔不起貴字。
甲:哦,擔不起櫃子,那您抬這柱子。
乙:這人什麼都不懂。我是說我姓楊。
甲:姓楊。是弓長楊啊還是立早楊啊?
乙:立早楊。嗨,什麼立早楊啊?立早是張。
甲:哦,張先生。
乙:誰張先生啊?我姓楊。
甲:百家姓里沒有這姓啊?趙錢孫楊?周吳鄭楊?您哪句啊?
乙:蔣沈韓楊啊!
甲:哦,您姓蔣沈韓楊的蔣。
乙:對。不對啊,我是蔣沈韓楊那個楊……
其實還有很多種變體,很多相聲演員都說過這種墊話的小開場。觀眾一笑,氣氛就起來了。
說到華人的姓氏,我一直對「姓」的組詞方式很感興趣。就是上面所說的弓長張,立早章,還有木子李,這些都是用拆字的方法解釋姓氏那個字。
我再舉幾個例子,你看看是不是很好玩。
劉這個姓,在大陸一般叫文刀劉。在港台要說成卯金刀劉。因為前者是簡體字「刘」,後者說的是繁體字「劉」。
「孫」一般說子小孫,「呂」一般說雙口呂,這些都很平常。問你一個姓,「魏」姓怎麼組詞介紹?
千八女鬼,魏。
你是這樣組詞的嗎?
222 分歧
有什麼是貫穿人類歷史的嗎?我想到的是——分歧。
分歧是永恆的,一致是罕見的。不論哪個時代,只要一沾政治和宗教這兩個話題,一切準玩兒完,人類個體之間立即發生分化、對立,翻臉、仇恨,發酵得小了是打鬥,雪球滾大了就是戰爭。
去年讀了一本書,作者是個美國記者,對兩位當今高人做了一個長篇專訪,記錄了他們對當今世界和人類的宏大話題的觀點。
這兩位高人,其中一個是南非大主教圖圖(Tutu),另一個是達賴喇嘛(Dalai Lama)。
他二位談及的話題都是俗世間最難最熱最大最深奧最難纏的問題,幾乎都無解,但不影響兩人各自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評論對方的論點。
這本書英文版叫 The Book of Joy: Lasting Happiness in a Changing World,by Dalai Lama (Author), Desmond Tutu (Author), Douglas Carlton Abrams (Author),不知台灣有沒有中文譯本,大陸和香港是不可能有的。
如果換兩個談話當事人,我估計將是一場不歡而散的爭吵、鄙視、反目成仇,從此不能再作朋友了。
普通人為什麼不能平靜地談論爭議話題呢?這似乎又是一個關於為什麼的為什麼。
在我粗淺的分析,政治話題之所以不容易和平地討論,根本原因在於政治話題大多涉及一個人的價值觀,而人最難接受的就是自己的價值觀被否定或鄙視。這種否定瞬間導致自尊心受傷時的應激反應,表現在言語和心理上就是立刻點燃的怒火和反駁——self defense的表現之一。
你不同意一個人的政治觀點,必然發表你的不同觀點,這在很多人聽來就好像說他的價值觀導致他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因為政治 in the most general term 無非分為自由與專制兩個大類。你要麼選擇擁護一個,則必然反對另一個。要麼選擇混沌觀念,說一切政治都是假的,醜惡的,骯髒的,並不發表你的立場。
但這個模糊狀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也化解不了你內心深藏的真實看法。不論做怎樣的選擇,你的道德守則總會督促你作出一個價值觀的傾向選擇——你贊同強權專制還是平等自由?這個問題會無解,但不會無法選擇。
我見過無數這樣的爭吵,這樣的分歧,這樣的場景,最後無一例外地不歡而散,心存芥蒂。所以我說我選擇沈默不爭論,只是一種社交圓滑,但這種沈默並不代表我心裡沒有選擇和主張。
我見過一個資深的基督教牧師談到其他宗教時作出彼不如我的condescending(居高臨下)姿態,也見過其他宗教的高人評價起別的神祇來語帶不屑,說著說著就回到自己的邏輯圈里來了。
223 定價
很多年前還住在大陸時,有一次跟幾個老同學討論書籍定價問題,當時我在香港,剛從香港書展會場出來,買了十幾本新書。
我的同學都認為大陸的書太貴了,我不同意——台灣和香港的書定價更高,比大陸高至少三倍以上,但這並不影響兩地人熱愛買書和閱讀。
我有一位台北老友隔三岔五給我寄書來,都是親自去書店買來,沒拆封,精心包裝後郵寄送給我,從台北寄到上海(那時候郵寄還算正常)。他說他讀過了覺得好希望與我分享那份快樂,但何以不把自己讀完的那本寄給我而非要去新買一本呢?
尊重。
我能想到的他的理由就是——尊重。
我讀了一本好書,希望跟我喜歡的人分享,我也不會把自己那本轉送給他,而是再去買一本全新的送給他。這樣才是書友之間最貴的情誼。
中國大陸的普通書籍一般定價在20-60元之間吧,這很貴嗎?I don't think so.
一線城市(以上海為例)停車費一小時¥10,一頓工作午餐¥30-50,跟狐朋狗友喝酒聚餐請客最少一次¥500-1000,怎麼一本不到¥60的書就貴了呢?
貴不貴其實看的不是價格標籤,而是內容。
如今我早已不逛書店了,不是嫌貴,只是因為不再有好書,至少沒有我想買的書。現在大陸書店裡的那些書,的確太貴了,依我看大多數定價不應該超過¥10/本。
224 輪迴
有句老話:冤成父子,債轉夫妻。
大概是真理,一個可怕的真相——父與子少有特別相投的,夫與妻之間大多不堪齟齬。
有些子女投了胎,只為前來了結前世的因緣,有的報恩有的報仇。有些夫妻牽了手,只是兩兩相害毫不留情。
都是前生遺留的公案,紛紛擾擾,打打殺殺,一輩子很快就過去了,來生怎麼辦?來世誰都沒有記憶,從頭來過,繼續相恨嗎?
最近讀了普林斯頓大學一門佛教基礎課,學到轉世輪回一章時,出了一身冷汗。
225 大惡
一個家庭、一個社區,或一個村莊,最大的惡是什麼?
是有人在外面得了流感,家裡、鄰里和村裡就不允許他回來,理由是——你為什麼要出去?既然出去了就別回來傳染我們。
說得義正詞嚴,彷彿竟是種優越和權力。其實潛台詞無非是——我們出不去而你居然能出去,那你就死在外面好了。
這就是最大的惡。人性之惡,大都是這個惡的變體。
【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