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沈睡的靈魂《兜售夢想的先知》
前一陣子在Netflix看了《兜售夢想的先知》。這是一部2016年發行的巴西電影,葡萄牙文發音,電影的結奏緩慢,如果你在電影開播十分鐘後還願意繼續看下去,才有機會讓電影裡的角色,一再地挑戰我們去重新思考生命裡,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
整體而言,電影處理情節的發展有點跳躍,敘事不是電影中屬於流暢型的,但是電影中由「賣夢人」/先知的角色在不同情境中牽引出的對話,卻會深深的憾動人心。
先分享電影簡短的預告片。
看了電影後,一種意猶未盡之感油然而升,上網爬了文,才知道原來這是從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很幸運的,從圖書館借到了中文小說譯本,很久沒有看小說,原本以為看書的速度能如從前看金庸系列一樣速速翻閱,但萬萬沒想到!小說裡的對話以及帶著詩意的語句,加上賣夢人巧用哲學式的思辨,攪動一群將「活著」這件不凡之事,變成麻木的「正常人」。這也是讓我將閱讀速度從十二分音符降速到二拍,或全音符的原因。
在織夢的人們這章裡,有一首詩,強烈推薦可以將詩用自己聽得到的聲音朗誦出來:
許多人在這塊土地上跳舞,
但是,這並非他們所認知的舞台。
他們是一群未發現自我極限的神。
如果不曾失去自己,又如何能找到自我?
欠缺自我意識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人。
你們是誰?說出來吧。你們是誰?
試著將詩裡的「他們」換成「我們」,「你們」換成「我」。像這樣:
許多人在這塊土地上跳舞,
但是,這並非我們所認知的舞台。
我們是一群未發現自我極限的神。
如果不曾失去自己,又如何能找到自我?
欠缺自我意識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人。
我是誰?說出來吧。我是誰?
同一章節中,有一段說到:
『如果你們大家的夢想不是踏實逐夢,而是一味追求慾望,你們必定會漠視自我的矛盾。心中不再有夢想之後,充其量只是腐敗的社會體制下失去想望的奴隸。』
這段話也著實讓我沈思。
我們從小開始寫關於「我的夢想」,長大後,也許夢想的內容早被遺忘,或是出社會之後,開始抱有另外的夢想,而我們是否有能力分辨,這個「夢想」,是否只是披著「慾望」的狼皮?如果只是慾望作祟,這個讓人不再看重自我價值的慾望,又從何而來?想要滿足這個慾望的底層,最深切渴望的,又是什麼?
想起電影《脫稿玩家》的主角蓋伊,他一直活在自以為是屬於他自己,但實是他人的夢想中。誤把他人看待他的方式,視為自己的價值。當他開始「看見」自己真正是誰後,他便不再活在他人創建的虛擬世界裡,而能真實地活在自己的夢想裡。
小說尚未讀完,期待這場閱讀帶來的各種飛翔。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