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觀景·景觀-從泰納到霍克尼》 阿信 2020年3月29日

阿信 ahshun
·
·
IPFS
·

淺談《觀景·景觀-從泰納到霍克尼》
阿信
2020年3月29日

在香港藝術館因疫症休館前去逛了一圈。由於特別安排只有2小時參觀時間,所以只看了其中三個展覽(其實有些作品只能草草觀看),包括《觀景·景觀-從泰納到霍克尼》、《原典變奏-香港視點》和《從糞筐到餐車-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展》。三個展覽的共通點是:藝術家把對一個地方的印像用自己的視覺藝術手法表現出來。

今次想淺談《觀景·景觀-從泰納到霍克尼》,展中以康斯塔伯(Constable)和泰納(Turner)一系列作品為重點展品。Constable和Turner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因為當年在英國唸A-level Art的Art History第一課就是介紹他們的風景畫。而他們的作品影響了後來Modern Art什至Contemporary Art的發展:如當代藝術家霍克尼(Hockney)就是透過研究17,18世紀的人像及風景画以至文藝復興的繪畫去發展自己一系列的作品。

其中展館"家鄉與異國"同時展出Constable和Turner一系列的作品。他們同時受到意大利和法國的風景畫影響而作户外寫生繪畫追求真理。不過Constable後期的作品不再忠於現實,相反在畫中加插一些不存在的景物,畫出心中理想面貌;Turner後來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而追求機械如火車頭般的速度感,所以畫出煙霧朦朧的風景畫;而在19世紀繪畫光的印象派作品中可找到他們的影子。

大衛·霍克尼(Hockney)的最大型油畫作是獨立在5樓展出。這幅作品是從他早期一系列保麗來相片拼貼畫發展出來。展館除了畫作,還有這幅作品的making-of錄像,很值得駐足觀看。你想像不到他是花了很長時間,到户外寫生,回工作室計算把畫放大的尺寸及用電腦虛擬作品放到實際展場的相片上,再反覆把畫作完成再放大直至到現在展出的尺寸。由於畫作是分開50格進行繪製,所以他需要利用電腦在製作期間幫助他去展示whole picture,他只有在展覽現場才能看到完整的完成畫作。如果說繪畫是一個過程,會否真的是一個完全不能受控和完全不能預測完成的結果?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信 ahshun香港人、設計師、畫畫人、愛城市漫遊、城市觀察、愛吃、愛玩、愛電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3年初我的香港文化視野

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III

如果英格蘭北部有家庭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