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行為,正確嗎?

小豆
·
·
IPFS
·

小時後,和父母住在一起,由於人類有模仿能力,很多行為都可能受到父母影響

然而他們所做的真的正確嗎?不一定,父母並非完美的人,總會有缺陷

上學之後,開始學習更多新知識,接觸到各種價值觀,並隨著大腦發育,開始評估各種價值觀,也會反思父母的行為和想法是否正確

思考帶動決策,決策組成每天的生活,有些新觀念和知識,對於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以下就舉出幾個例子吧


興趣

我的媽媽的興趣是旅遊和看電視,在我國中之後,常常會覺得放假了,有一種空虛的感覺,我那時候和媽提到這問題,我媽就要我和他一起看影片,有時候則會去旅遊,但每次假日過後,那種空虛仍然存在,加上我常常比較晚睡,旅遊常常要早起,對我來說常睡不飽,反而會更累

之後國二,我開始喜歡上寫日記,會針對生活、學習內容、書或影片等,寫一些想法或心得,日後可以回顧,感覺很讚,也讓我有種充實感,而且想寫就寫

到現在,我也開始看課外書和文章、寫部落格,些都是我媽不太常做的事,這些對我來說算是興趣和成長,獲得啟發、理解自我、看見成果,做出貢獻等,讓我達成課業和興趣間的平衡,也很開心能藉由寫文章認識大家


飲食

我的父母對於營養素和熱量,不太有什麼概念,常常會吃油炸、喝含糖飲料、吃甜點等

我在國中上健康課,有接觸到一些健康知識,但那時候沒有警覺,覺得反正愛吃什麼就吃什麼,活的開心就好,可能壽命稍微少五年,也沒差吧,而且我體重沒有過胖,應該沒關係吧

但後來高中後,家政老師給我們看影片,內容是有關於速食和糖的危害,那時我看了覺得滿害怕的,開始對於吃的東西有警覺,飲食健康與否,差別不只是在壽命,對於每天的精力也都有影響

之後我也開啟對於健康飲食的興趣,除了家政課外,也開始用網路文章和影音,學些飲食的知識,例如營養成分、血糖、正念飲食等,學會多吃蔬菜、看營養標示、算熱量、少吃炸物和糖

感覺每天精神真的有提升,心情也更穩定

以前都是父母買外食,現在我會自己買,對於外食會有選擇,有時候會到超市買菜回家煮菜

偶爾會跟父母說些飲食知識,想要他們吃健康一些,但效果滿有限的就是了


學習法

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曾經問爸媽讀書有沒有什麼方法,但他們大概就是說就背起來

到國中以後,有去找一些網路的資源和影音,或是課外書,有開始知道更多的學習方式,也有學一些時間管理方法,以及一些健康的紓壓方式,有些是有科學根據的,有些則是具有建設性的方法,對於課業有所幫助,身心也能較健康,也較容易達成身心的平衡

例如積極回想、間隔重複、將新知識連結舊知識等、如何規劃讀書進度、如何調整進度等;身心方面則接觸到深呼吸和冥想等,這些方法,父母不一定知道,甚至有滿多學校老師,也都沒有教

這些對於課業和身心都有所幫助,大學課業任務越來越複雜,也因為有這些方法,讓我能比較好去規劃讀書進度,以及與課外興趣的平衡


小結

每個人,包括父母,都不會是完美的,父母的知識都會有侷限,行為也不一定正確

要學會把父母的愛、事情本身合不合理,兩者分開來看

在成長過程中,可以用許多方式學習,學校是其中一種,也能藉由課外許多管道,例如影音、書、文章等

在學習和接觸觀點時,也需要獨立思考,有不同說法時,思考和權衡,區分事實和觀點,評估資訊想想看哪些建議是值得聽的?一個方法好,是基於什麼證據?原因是否合理?身邊多數人做的事,就真的是對的嗎?

藉由思考,能讓我們對於生活更多掌控

在思考後轉為實踐,看看有那些實行上遇到哪些問題,並逐步調整

學習、思考、實踐、調整,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豆會寫些閱讀的筆記、實踐、想法等,以及各種事情的想法和思考,也有在經營方格子和Dcar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聊聊12年前的世界末日的回憶

玩懷舊遊戲,完成小時候的夢想

冬天的那些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