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 第三天

七日書#8|第三天|出路

亂世裡的說書人
·
·
IPFS
寫一個時刻或一件事,讓你開始懷疑他人所加諸給你的價值觀是否正確。

過去身邊的人總是會說,如果要有好的出路就是選三師(醫師、律師、會計師),不然就應該去讀電子、機械、資工。但是這句「要有好的出路」不等同「一定能有好的出路」,也不等同「是你喜歡從事大半輩子的出路」

過去也時常聽聞「萬年國考生」,像是沒考上理想學校或科系,寧可不斷重考下去;或者沒考上公務員的鐵飯碗,寧可不斷的重考也不願找工作。但是,這些人是否有想過,即便考上理想學校或科系,是否真的符合興趣或志向讀得下去?萬一進去才發現不符合自己的期望,這一回頭看是浪費多少青春歲月?同理的,即便考上公務人員,結果發現這個鐵飯碗無法抗通膨,反而還不如超商打工領分紅的,或者很不幸進到一個牛鬼蛇神的職場霸凌環境,這是要繼續待還是快點逃?逃了等於浪費過去好幾年的重考歲月,不逃度日如年。

過去也時常聽說,讀某些科系出路很廣,但出路廣不等同有好出路,頂多代表該科系的專業勞動市場需求非常高。換言之,即便是相同的專業,根據資方的公司規模資本額與獲利的方式,薪水的天花板與地板、工時的天花板與地板是天差地遠,好比進入中小企業的半導體上游公司、進入半導體封裝大廠、進入半導體相關的IC設計,或者單純只是當裡頭的作業員。選擇確實很多,勞動需求也很大,問題是不見得都是好的出路。

過去曾經抱著某種逃避的心態,離開職場重返校園當全職日間部學生。別人笑說,幹嘛在沒龍的時代學屠龍技能;讀這樣的領域未來是能有什麼出路;哲學是幹嘛的?傳教還是算命;你什麼時候才要畢業找工作?面對種種加諸給自己的價值觀,我能做的就是抱著匠人的精神,專注在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像是在校同時擔任行政工讀、研究助理(RA)、教學助理(TA),讓在校期間的薪水也不亞於過去在職場上班(足以支付學費和生活費);參加有興趣的工作坊與研討會;接案做劇本翻譯還有參與LIKE Coin化讚為賞的活動。當時LIKE Coin內容有價且搭上虛擬幣風潮,確實也Cover不少生活開銷。

另一方面,也深入地去認識哲學專業,如果不是像彼得·蒂爾 (Peter Thiel)、喬治·索羅斯 (George Soros)、大衛·魯賓斯坦 (David Rubenstein)、雷·達里奧 (Ray Dalio)、卡莉·費奧莉娜 (Carly Fiorina)等人僅作為商場的輔助工具,是否有更具體的出路

事實上,除了在學術發展外,真的有不少,好比出版社翻譯、立法院的助理(立法涉及到法律淵源與法哲學,並且需要權衡效益與義務)、動保或環境保育團體的幕後研究員(比起單純訴諸毛絨絨動物很可愛,或者救救被塑膠吸管插的海龜,能夠更理性的論證為何要賦予動物權或動物福祉)、醫學相關的人文倫理研究、宗教相關的研究人員(只知道有相關職缺,沒深入研究)。此外,基本上只要該行業有OOO倫理學、準則、原則、規範,這些也都是哲學專業背景可以參與的工作。

不過,這邊還是要強調除非是真的走投無路,真的對這塊有濃厚興趣想成為專家,或者家裡有金礦只是想體驗生活,不然不建議隨意地進入哲學的窄門。畢竟各領域的專業知識已經從哲學分支出去,術業有專攻。除非遇到對哲學有深入了解的雇主,不然大多數行業都會對這個專業能做什麼有偏見,甚至可能無法意識到從經營管理的模式、人資挑選員工的方法、如何理解自己公司經營的定位、如何認識自己的客戶、如何讓公司更符合ESG,再到如何和自己的同事或下屬有效的溝通,到處都有哲學的影子。

總歸來說,先不論大學是讀哲學也可能研究所無法畢業(易進難出,想洗學位強烈不建議)。即便真的畢業,因為科系冷門加上市場對哲學的認識還不如中文系、外文系、歷史系,能夠找到發揮所長的工作真的很看緣分。不過,也因為夠冷門與窄門,有些工作甚至連讀哲學的自己都不知道,所以相對再求職市場沒那麼競爭,工作也相對的單純。當然,上述這些都是個人主觀的價值觀,真心還是建議哲學作為輔修或雙主修就好,至少有個吃飯工具的專業才能避免職涯影響人生規劃。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亂世裡的說書人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事。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