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个「不上班」,都能换来「很快乐」

林安
·
·
IPFS
因为自由职业说到底还是一份职业,或者说一种职业状态。既然是一种职业,就不会适合所有人。如果有人跟你说“人人都可以做自由职业”,要三思。如果有人跟你说「不上班很快乐」,多扒一层,看看快乐背后还有什么。仔细想想是真的想做自由职业,还是类似的声音听多了,所以想做自由职业。

出版《只工作,不上班》以后,我在网上看到最多让我无奈的评论是“不过是鼓吹别人不上班的”。

当初正是不想造成这样的印象,我在每一篇采访里花了大量篇幅去记录每个人“成功”背后的焦虑和失败案例。在最后一篇写我自己的文章里,我也一再强调“自由职业是比上班更难的事情,不要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冲动离职。”

所以看到类似的评论时,我就知道这个人并没有认真看书。

最近大环境不好,很多人因为主动或被动的原因离开了职场,开始观望自由职业,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不上班月入几万”,“不上班有多爽”的内容。一股新的潮流产生了,在这股潮流里,人很容易跟着潮流做选择。

“看到别人都裸辞做自由职业了,我是不是也应该试一试呢?”“别人都开始做个人IP了,我是不是应该也做一做呢?”“别人都去Gap Year了,我是不是也应该裸辞出去寻找自我呢?”

于是好端端的班也没心思上了,在焦虑的情绪下整天寻思着怎么搞副业、做自由职业。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AB面,那些只说自由职业好,不提自由职业坏的信息,真的害人不浅。

最近觉得这种现象有些似曾相识:这和我们当初因为别人都说“体制内稳定”而考体制内,大家都说“进大厂”是最优选择而进大厂有什么区别呢?

依然在用“别人的价值观”影响自己。

虽然我一直在做自由职业相关的内容和项目,但是并不鼓吹所有人都出来做自由职业。

因为自由职业说到底还是一份职业,或者说一种职业状态。既然是一种职业,就不会适合所有人。如果有人跟你说“人人都可以做自由职业”,要三思。如果有人跟你说「不上班很快乐」,多扒一层,看看快乐背后还有什么。

仔细想想是真的想做自由职业,还是类似的声音听多了,所以想做自由职业。

如果你很喜欢现在的本职工作,也喜欢当下的状态,你们行业公司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外界影响,并不是所谓的夕阳行业。

继续在公司里快乐工作就好了,可以把自由职业/创业这种热门话题当作一种了解,茶余饭后看看这群人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就可以了。把

自由职业当作一种“信息”,而不是一种”选择”。

前段时间,我在厅友俱乐部里总结了「什么人不适合做自由职业」「自由职业(一人公司)的必备要素」,也分享给你们看看。

什么人不适合做自由职业?

1.性格

据我观察,有些性格的人真的不太适合做自由职业。不是不能做,只是不适合。比如:

-过度追求安稳:自由职业意味着每天都面临变化和挑战。

-抗压能力差:脆弱频率很高,比如压力一大就崩溃,频率为一周三次以上,且恢复期较长。

-喜欢多人协作多过独立工作:自由职业者大多独立工作,没有固定的同事和一起商量的人,也很难体验一群人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成就感。

-害怕承担责任和风险:自由职业者大多需要自己做决策,结果也必须自己承担。如果习惯了在公司有人帮忙顶着,会比较难适应什么事都自己决定、自己承担责任的恐惧。

-内驱力弱:自由职业没有人安排你每天必须做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强大的内驱力,很容易躺平和颓废。

-情绪不稳定:自由职业者大多与主流社会脱节,交际减少,容易焦虑和压力大。需要稳定的内核应对这些困难,只有情绪稳定才能好好完成工作。

2.状态

有些状态当下也不适合自由职业,比如:

毫无方向感、完全没有兴趣喜好、经济压力大(有负债或者财务危机)、迫切想要逃避职场寻求解药、迫切想要实现财务自由、不想工作只想躺平(注意不是“不想上班”,是“不想工作”)、对人生感到虚无……

当然人的状态都是流动的,调整好了可以再考虑自由职业。

3.岗位

有些岗位转型自由职业特别难。比如:

传统行业里的传统行政、采购、制造、生产等服务于一个组织机构的岗位;

在大公司某条流水线上做精细“螺丝钉”的岗位;

国企事业单位里的大部分岗位;

线下实体行业里的部分岗位。

这里说的是岗位转型难,不是个人转型难。如果在这些岗位之外有第二技能的积累,而这些技能刚好是可以转型自由职业的,那个人有机会实现转型。

天然比较适合转型自由职业的岗位有:设计、文案写作、摄影摄像、翻译、程序开发、插画、手工艺、线上教育等。

这些岗位有一个共性是:可以独立完成工作、技能经验脱离了平台也用得到、有精准客户群/用户群。

4.目的

自由职业能做多久主要看这个人想做自由职业的初心是什么。有几种目的我观察下来,不容易长久:

-想付出更少,获得更多-想靠此实现财务自由(赚更多钱)-想靠此出名容易长久的心态:

-想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并且已经知道是什么)-想增加一种职业人生体验(体验完了不排斥重回职场上班)-想探索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接受为此降低收入-不着急赚钱

自由职业(一人公司)的必备要素

我自由职业以后最核心的感受是“自由职业=一人公司”。

那么自由职业需要具备哪些通用技能,我们拆解一下开一家公司需要哪些技能就可以了。

行政财务、市场品牌、商务销售、产品、客服、设计。

一个公司最基础的配置就是这样了吧,可以对标一下自己的职业领域哪块最重要,缺啥补啥。

其实可以再精简一点,一家公司成立的必备元素:产品、用户、市场。

产品:你售卖什么

用户:卖给谁

市场:用户从哪儿来

如果这些都没有很清晰,可以先多花时间想想。


最后想说,当任何一种小众选择变成某种潮流趋势的时候,我总是很谨慎。从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被外界噪音影响从而做出判断也是一种常见现象。

虽然我在做自由职业陪伴成长社区,听上去是一个「自由职业的孵化组织」,但我们并不希望每个人都抱着“我一定要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的心态进入这里。

而是我先了解一下自由职业是怎么回事儿,看看这群人在做什么,有哪些适合和不适合我的部分,这种心态我觉得是更健康和良性的。

毕竟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人生很长,我们的职业状态也一直是流动的。

在游戏人间、探索世界的同时,保持「自由职业态」更重要~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干货 | 自由职业初级入门指南

11月,在混乱的世界里构建内在安定

人的迁徙:美国游学、泰漂买房与数字游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