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產品構想,該如何找到對的「使用者」?】
這是 PM 系列計畫的第二篇, 近期主要會以書籍心得、整理為主
再加上一點自己的菜鳥實務經驗,歡迎各位可以一起參與這份讀書計畫!
「從需求到設計 - 如何設計出客戶想要的產品」
尋找適當人選
這個主題的前一節是在談論「如何問開放式問題?」
透過開放式問題可以強迫團隊宏觀地檢視設計上的問題,選擇出正確的結果
而既然要問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對象詢問
很少有人能回答所有的問題,因此必須要有些方法來挑選適當的人參與開發
-
「客戶」與「使用者」
首先需要先定義客戶與使用者兩者的不同
- 客戶:支付我們經費,以進行產品開發作業的人。
- 使用者:受產品影響或影響產品的人。
要注意的是「使用者」不一定是「客戶」,譬如說:玩具
1945年,孩子們是玩具的使用者,但卻不是購買玩具的客戶
即使玩具設計的極度符合孩子的喜愛,但他們的父母親並不見得會買單
當時的玩具開發商若將兩個畫上等號,將造成投資血本無歸
2020年,父母親已經不再為孩子選擇玩具,父母還是客戶
但同時,孩子從「單純使用者」,變成了「使用者兼客戶」的角色
此時的玩具開發商,如果還以父母喜好為主要方向,則會造成生意一落千丈
鐵道的矛盾(Railroad Paradox)
尋找使用者的時候,要注意避免陷入鐵道的矛盾(Railroad Paradox)
設想現在有個「增設火車停靠點」的需求,鐵道公司依此提案去進行需求調查
他們派人在不特定的時間前往該地方,查看那個時間有沒有人等火車
由於這班列車還沒有排定要停靠在這個火車站,所以當然沒有人在這邊等火車
鐵道公司駁回了這個需求,理由是「現在沒有乘客有這個需求」
鐵路的矛盾套用到產品開發上,發展狀況如下:
- 使用者對產品不滿意
- 因為(1)的原因,潛在使用者實際上不使用產品
- 潛在使用者要求改良產品
- 但由於(2)的原因,他們並不被視為潛在使用者,因此需求被拒絕
因為(4)的原因,這些潛在使用者永遠不被諮詢,於是產品仍然不符合需求
所以,來腦力激盪吧!
為了避免遺漏掉任何使用者,應該利用設計思考 or 腦力激盪等各種方式
列出所有可能使用群組的名單,假設以「大樓電梯設計」為例,使用者可能是:
學生、經理人、專業人士、兒童、殘障人士、電腦工程師、資本家、男人、女人、電工、股票投資人、購物者、店主、國會議員、小孩、沒耐心的人、上班族、第一次使用者、不懂中文的人、電梯保險員、建築師、電力公司人員、搬家工人....等各式各樣的族群
設計的早期階段,透過腦力激盪找出「不可思議」名單,能激發出不同的功能與點子
-
整理使用者名單
潛在使用者名單可以激發許多構想,但不表示我們應該滿足每一個族群
分類使用者前,要先明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為了滿足某些群組的使用者,勢必須要犧牲某些特殊的族群
- 第一步:就是像上面一樣,腦力激盪出所有使用者群組清單
- 第二步:根據產品對使用者的態度,將其分為三類:Friendly、Ignore、Unfriendly
舉例來說,還在施工階段的大樓電梯,為了防止兒童使用
我們可以貼上不友善的標語,如「兒童需由家長陪同」,並把按鈕設計的高一些
我們沒辦法滿足所有使用者,必須進行適當的「產品定位」
比如說,有些設施左撇子不能用、某些交通工具輪椅族不能用、有些東西小孩不得碰觸等
選擇參與諮詢的使用者
不是所有使用者名單都應平等對待,他們並非都同等影響產品,或同等被產品影響
規劃使用者參與開發產品時,可以設計一個三面向的分類法:
- 何人:選取代理人、選取樣本,還是全員參與?
- 何時:全程參與還是間歇參與?
- 如何:根據以往的經驗還是實驗結果?
要知道永遠不可能跟「每一位使用者」談一項新產品 取樣法是很好的作法,我們要知道的是「取樣法」的缺陷,進而從其他面向彌補 另外,貿然選擇某個族群代理人,容易造成需求的理解錯誤 誤認為自己就是使用者的狀況,也是所有產品設計、行銷設計的最大問題
-
擬定徵召使用者計畫
對於所有需求調查作業而言,任何一種徵召辦法都是可行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明訂每個族群的使用者歸類,並找到願意參與的使用者,再確實執行
而找尋使用者的過程中,推薦使用廣播法(Broadcasting)
運用一些公共管道,傳遞要開發的內容,雖然直接回應的內容可能不多,但有助於了解需求
書中提到一個案例, 他們被委託規劃採購系統,並運用廣播法進行宣傳,只獲得一個回應。這個回應是他們的督察部門,不在原本的諮詢名單中。他們說這個專案基於不被督察監督的假設,因此不能被接受 開發團隊相當失望,但如果這個專案是在系統建置完成後才被廢棄 開發團隊可能會更失望,因為這套系統價值兩千萬美元
實際案例 QQ
其實應該不算是什麼實際案例,比較是個人過去的經驗
找到使用者諮詢,並建立好群組、並針對需求分類,最後篩選使用者,真的靠北難!
學生時期的狀況比較是能力不足、經驗不足
所以在找使用者時,很容易犯上面提到「代理人」的問題,誤以為這個人可以代表族群
但實際上,在沒有進行大學生族群分類的狀況下,這些代理人都不是我們認為的代理人
工作後,專案的價值不允許時間、人力去做這麼詳細的使用者訪談與調查
甚至業主根本不清楚需求為何,最後就做出一個「還可以」的產品,而不是一個好的產品
建議像我一樣菜鳥們,在找潛在使用者的時候,盡可能的「做好準備」
日常可以練習「如何分群」「如何問問題」,然後試著「篩選使用者」,盡可能擴大思考面向
相信這是一條不歸路,但我想思考深度,也只能靠這樣一步步慢慢磨出來吧XD
這本書內容其實還很多,這篇只是整理了我認為重要的部分,建議大家有興趣可以買來學習!
最後如果喜歡這系列,歡迎留言與我分享你的想法或是觀點~
2020 / 03 / 05 , 紹民
關於「嗨,我是紹民」
- 每天二四六晚上 11 點,一篇學習日記與你分享
- 也想分享你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跟我交流討論吧!
- 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mluspace
- 今日封面:Photo by Akson on Unsplash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