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见闻03
昨晚在大脑一片空白中做了核酸检测,故此记之。
我们小区位于丰台和西城交界,因为1公里外有一个确诊患者,13号的时候所在街道就被列为中风险,所以连带着我们也变成了中风险。
18日北京的疫情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要检测中高风险地区居民,但是我们小区一直没有动静。我心里还挺纳闷的,不过22日周一下午,我下班回家看到门口贴着一个通知,说原定于22日进行的核酸检测因故推迟。正好想起来,早上同事也说她们小区的核酸检测推迟了。大概是因为北京这边检测了太多,排不上的缘故。
昨天是端午节,我和先生前几天约了同学外出吃饭。早上的时候我们还想起这件事儿了,因为我们是租客,在社区里消息本来就不灵通,只能加上社区的微信公众号看看会不会通知。不过早上的推送说的是社区领导视察核酸检测现场布置,并没有说到底是今天还是明天开始做,我们便没有当回事儿,下午4点多就依约出门了。
前天晚上北京下了一场大雨,昨天也一直阴阴的,温度低到了24度。我们在双井吃完饭,出来的时候已经有点下雨了,又去合生汇商场里逛了一会儿,去看这里原本的一个相声小剧场。我先生是一个相声业余爱好者,大学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相声社团,他认识的人就在这个场地演出,不过从疫情到现在半年多都没有开过门。
不只是这个地方,包括德云社在内的各种话剧、曲艺演出,还有电影,这半年都在北京绝迹了。而据我所知,上海、南京等地已经可以开始卖线下演出或者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的演出票了。
晚上直接从商场坐地铁回家了,出地铁站已经晚上9:30了,外面还下着雨。北京一直是个内涝严重的城市,因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整体上东南地区下雨积水最为严重,老舍写的龙须沟就在天桥。我们的位置是西南,虽然不算洪涝最严重的,但地势也不高,进小区仍然得闪转腾挪跋山涉水。
好不容易进来了,正准备赶快上楼换双鞋,朦朦胧胧中就看到楼底下有个人骑在自行车上,筐里放着一个大喇叭,循环播放着“没有做核酸检测的居民请赶快去做”。我们去问了一下去哪里做,对方回答是小区另一侧的门口,要我们赶快过去,快要结束了。
没办法,我们匆匆上楼换了双鞋,带上身份证、出入证和手机就又出门了。出门的时候雨又下大了,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地上,小区里原本不宽的人行道许多地方都汇成了小河。我是个很讨厌趟冷水的人,平时下雨天虽然喜欢看雨,但没有要紧事儿从不会在雨天出门,再加上小区路灯本来就很暗,每一步走得都小心翼翼。可以说,走到检测点的一路几乎已经让我耗尽了耐心。
检测点是小区的大花园,我想选这个地方的好处就是有足够弯弯曲曲的路可以供大家排队吧。但是坏处就是晚上真的很黑,前后都是低矮的灌木丛,路上还有积水,虽然这个时间人不多了,但仍然特别难走。
步骤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填表,第二步是领瓶,第三步是检测。
第一步,我们先在凉亭里扫码填表。这个码是京心相助的码,它是属于北京社区系统的,和健康宝并不是一套。4月初从天津回到北京向社区报到,走的就是京心相助的流程,需要上报社区,由社区修改你的状态,然后才会反应到健康宝上。而这次社区组织核酸检测,同样走的是这一套系统。
岔开一笔说,北京的社区、疾控、公安系统在疫情期间到工作都是各自为政的。我朋友3月初从意大利回来,就接到过这三个组织分别打来的电话,了解情况的程度都不相同,显然他们是互相独立,基本不会互通有无的。
点完京心相助,会出现核酸检测的小程序。每一个社区都有一个独立的二维码,扫了之后会出来一张表,需要你填一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填完之后不提交,去领核酸检测瓶。这个环节如果是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也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手动登记。
第二步,三人一组去领采样瓶,当然这个数字是因地制宜的,听别的同事说他们社区也有五人一组的情况。我和我先生还有另一位男士被分到一组,分瓶的医生给每人一个一式两张的小条形码,我们将这个条形码的信息扫到自己的表上,才能提交表格。医生将条形码收回后,一张贴到登记表上,一张贴到红色的采样瓶上。我们只需要拿贴好三张码的采样瓶,去远处的采样点检测就好了。
第三步,检测。采样点有两到三个医生,还有一个朝外摆的椅子,可能是为了避免飞沫污染吧。一个医生负责采样,另一个医生负责在下一个检测者坐下之前消毒。一般来说采样整个过程只有一两分钟,检测者脸朝外坐在椅子上,医生拿棉签在喉咙里捅几下就好了。样本只取一次,听说如果是发现了有阳性样本,会让一起检测的三个人再单独测一次。因为平时很少这样,我干呕了几下,而对于习惯于自我催吐的先生来说,一切就显得非常容易了。
检测完之后就回家了,雨已经渐渐停了,但是还是绕了很远的路才能回去。进小区大门的时候没有再测温,包括一楼管理岗的工作人员也不在了,应该都是仍然在现场忙检测的事情。这个天气对于检测人员来说可能是最适合的,凉爽又舒适,可对我来说实在是很痛苦的记忆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