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內卷與如何和公司一起進步?
我目前在一家位在北美的行銷公司工作。而與台灣習慣的 8/8 父親節不同,北美慶祝的是 6/18 國際父親節,這天滑著手機,將客戶們的 Instagram 都客製化的發了 Happy Father’s Day 的 Story。
心想,順便在工作群組裡面提醒大家今天是父親節好了。
沒想到大主管看到後,tag 小組長提醒大家發文,小組長表示,週間的時候已經提醒過大家。
同時小組長則來私訊提醒我說,週末不要在工作群組內傳訊息,週末是大家休息的時間,也希望我好好享受週末時光,不要內卷,不讓上頭的人養成隨時能交待組員們工作的習慣。
知道中國有這個詞「內卷」,也是因為去年跟中國室友聊天,才學習到的。「內卷」的意思,可以參考風傳媒的這則介紹:
內卷這個詞英文是「involution」,而「evolution」是進化的意思,在前面加上了「in」後就變成了向內進化,也就是內卷。其實「內卷」這個詞,是來自於一種社會學概念「內捲化」(又稱過密化),是用來形容社會文化重複勞作、發展遲鈍,講白話來說,到了某一個層次後,就只在一個簡單的層次上重複作業,而毫無發展。
現今,內卷被拿來形容「白熱化的競爭」,也就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們為了得到資源,而進行非理性的過度競爭。中國網友就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當大家都擁有葵花寶典後,如果你不練,就會被打敗,於是所有人都練了,但這樣一來,每個人都會了,也就沒有特別之處了,也沒有人從中受益。
用更簡單的形容方式,就好比一場電影,如果前排的人站起來了,後排的人就只能跟著站起來,最後就會造成原本可以坐著舒服欣賞的電影,變成大家都必須要站著。
雖然我知道這個詞,也聽了中國朋友們說的一些激烈競爭的情況,但一直覺得那是中國內的事情;我今天受到小組長的提醒才發現,原來我也不知不覺在內卷的文化當中嗎?
在以前的工作環境中,我感受到的,或是接受到的鼓勵,就是需要拿積極的態度出來,把工作項目有效推進。在上一份工作中,主管也很強調需要「拿出成績來」公司才知道你的價值在哪裡,為什麼你不可被取代。
也許是因為這樣,在可以表現、可以發表意見的時候,我總是會出現。
老實說也不是我多有自信,而是的確有些想法,覺得需要跟公司溝通,希望團隊更好。
前陣子很流行一個詞叫做「安靜辭職」,我的理解就是,只做份內的事情,不主動找事做。這件事情我跟身邊的好友們討論過,他們都覺得很合理。有位朋友跟我說:「工作只需要偶爾達到 80% 的努力就好了」,也就是說,大多的時候,不需要盡全力,偶爾盡力就可以。
這樣的態度跟我以前的工作思維差很大。
我也不是 100% 時間都付出 100% 努力的人,也有拖延症等壞習慣,但我總會告訴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我同意「一分錢出一分力」,或是做好份內的工作就已經是仁至義盡這種感受,但如果不去呈現自己的價值,公司是否就的確因為你的安靜辭職,就不要你了呢?
我想,可能最重要的一點是,「到底多麼喜歡這份工作」吧。
如果我對一件事情有熱情,就會比較積極主動,如果公司對我有期待,這個工作項目對我個人成長也有助益,那我也會比較有動力去踏出舒適圈。
重點是,公司團隊有沒有跟成員們對齊這些目標與期待?公司有沒有關心你這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沒有的話,當然那就安靜離職吧,但在那之前,如果有很想要的東西,以前的公司環境氛圍之下,我還是會主動去跟上司溝通。現在我有點不確定了。
回到事情本身,的確我不應該在週末的時間傳工作訊息,這很擾人。不過我一開始的想法真的沒有要內卷、競爭(根本沒想這麼多),只是單純想要提醒節日而已。
是這樣嗎?
還是說,我的潛意識裡,其實就是想要在群裡表現「我有盡責工作」這樣的態度,然後獲得主管的賞識呢?
透過小組長的提醒,讓我進行了對自我的一番思考。
「我希望大家周末都過自己的生活,不要被工作綁架太多,有些東西,華人公司和美國公司存在巨大的差異。」小組長這麼說的。
目前的小小結論是:我還是要繼續做我覺得應該做好的事情,不過在對外分享、對話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在不適當的時間做出造成別人有壓力、困擾的行為。
人與人的互動、溝通,尤其是全遠距工作沒有見面的基礎下,真的不容易呀。
6/19 星期一,大主管臨時跟我約了一個one on one的電話,聊了許多工作上的事情,拓展我的一些思路。覺得總算比較了解大主管的一些思維模式,這讓我有種安心感,因為過去在沒有見面、不夠多資訊的情況下,不太確定大家想要的工作溝通模式是什麼。
透過這兩天的事情,希望自己也是有所成長了吧 :D
莉莉的工作相關文章:
在 Himalaya 遠距工作1年半的心得:跨時區工作 + 內容運營技能培養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幫我按5下拍手吧!謝謝你!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