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佛學班畢業了

「大智慧只能從苦難中求得嗎?」
剛上佛學班時,授課法師出了一個作業,如果佛陀就在面前,想跟佛陀問什麼或說什麼?當時,我只寫下這問題。轉眼,歷經兩年初、中、高三級,我從印儀學苑佛學班畢業了。2023年,曉鵑跟我推薦佛學班時,我想如果佛法真的那麼好,那越早接觸不是越好嗎?系統地學習佛法後,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佛法強調緣起法與條件論,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每個當下的行為或起心動念都造就了因果。但在佛法的「十二因緣」裡,提出沒有「第一因」的概念,「因」的形成也得具備各種條件,本身就是種「果」,因果相互影響。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很難知道每個行為或思考會累積成什麼;這就是為什麼要「活在當下」,有意識地行動,才能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談因果就會談業力。「業力」是中性的詞,可理解為作用力,每個行為或念頭都會產生業力,產生作用力時同時產生反作用力,所以福禍相依,悲欣交集。生命從誕生起就走向死亡,有多少相聚就有多少分離,大破大立,不破不立。這就是為什麼「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世間萬物大道流轉,只管生生不息,只有我們有情眾生從中感受到生老病死、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
業還分「共業」和「不共業」,個人的業和集體共業,集體小至家庭、家族,大至社會、民族、國家。比如家族傳承、父母養育或自己造就的習性,時刻影響著每個當下的行為舉止與起心動念,而家族、父母或自己往往在所處時代深受局勢與環境影響,做出主動或無奈的選擇。個人業與集體共業萬縷千絲,彼此交雜,相互影響。
佛法跟科學很像,都在探究事物發展的因果規律,我印象深刻,法師跟我們說佛法強調唯心,但不是唯心論。若能掌握規律就能自主,從中解脫,若不能掌握或掌握了卻仍無法自主,就只能感受生命無法自主而造成的各種苦。
為什麼探索自己的生命課題那麼難,因為「我」無時無刻都在變化,接收的資訊正累積新的影響,肉體的細胞也不斷新陳代謝、成長變老。這就是為什麼「無我」,因為造就我之所以為「我」的因果業力一直在變,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存在,有些規律很好掌握,比如吃多就會變胖,但更多規律難以掌握,比如我一直無法飲食控制的原因是什麼?
既然「無我」,那又怎麼有佛法說的「本來面目」?因為無時無刻都在變的「我」,是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是個人業與集體共業的因緣合和、條件俱成,唯有把自己擺放到更大的集體裡,更深遠的歷史中,才能找到「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也就是「本來面目」。
前陣子參加白色恐怖秋祭,受難人遺族代表志平姐在致詞中提到,她的父親陳明忠(台灣知名白色恐怖政治犯,台灣最後一位政治死刑犯)在坐牢時,每當沮喪都會給自己打氣,在獄中寫的信裡曾寫下:「(我們)應該努力認識自己生存的時間和空間,然後從其中肯定自己的責任和方向,如此,雖千萬人亦往矣,才是真的有了自我!」
我認為,這與「本來面目」是同樣的道理。「本來面目」是把個人放到更大的集體與更深的歷史中才能求得,但要能做到就得放下我執、自我,因為「無我」而能看到「我」以外的眾生,而又在芸芸眾生中看到何謂「我」。這是辯證的。
佛法全是辯證思維,比如有執著才需放下執著,煩惱即是菩提,棄惡就是揚善,離苦就能得樂,我與眾生,眾生與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課題,形成課題的因果與業力又可近可遠、可大可小,因此輪迴分為現世的輪迴與生生世世的輪迴。現世的輪迴比較好懂,那些根源於自己的問題,只要沒解決就會一直跟著自己,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生生世世的輪迴比較難理解,因為眾生中有我,我在眾生中,所以不是個人靈魂的前世今生,沒有永恆不變的輪迴主體,而是生命共同體在輪迴。集體的業力得靠集體解脫,而個人在集體中,所以一切又要回歸到自己。每一次有覺知的掌握自己的生命,每一次的棄惡揚善,都是從輪迴中解脫的表現,且往往只需在一念之間。也因為相信自己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因此相信他人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佛法好在哪裡?佛法可說是傳承2500多年的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提供了積極正向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以及實踐方法。
放眼當今暢銷書籍,《原子習慣》談的習慣說的就是業力;《心流》談的就是行住坐臥皆是禪;詮釋阿德勒心理學的《被討厭的勇氣》談的課題分離,就是佛法強調的「回到自己」;佛洛姆《愛的藝術》談從愛自己學會愛人,就是佛法的先觀照自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談看到自己情緒的緣由,就是佛法講的看到因果業力如何作用在自己身上,且只有回到自己,認識自己,才能找回生命的主導權。
在這壓力無所不在、「沒有壓力也是種壓力」的社會環境裡,心理諮商越加成為普遍需求,各種「心靈成長課程」層出不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心靈問題,要不然佛法也不會流傳2500多年。人類作為一物種,生理機制為了生存產生所需的心理機制,注定人為了生存就一定會有煩惱。人人都得在人生中學習與自己生命的苦相處。
「大智慧只能從苦難中求得嗎?」答案昭然若揭。
佛法博大精深,理論系統非常嚴謹、複雜與深奧。但佛法也可以很簡單,簡單到就是「回到自己」、「活在當下」。我很慶幸在這年紀就去學佛,有我自己的因緣合和,有我的生命軌跡。很感謝印儀學苑的見廣法師、見耑法師、自淳法師的教導,感謝一起上課的同學們與學長們。感謝曉鵑的推薦,也感謝自己願意付出時間與心力。接下來,師父引進門,修行看個人,而修行不在道場,不在深山,就在日常。阿彌陀佛。

印儀佛學研讀班 招生中
reurl.cc/7dQ43b
面對世界變局,從「心」開始!
讓我們一起「學活好、學靜好、學共好」,
踏上安心之道
宗旨:學活好,學靜好,學共好,以佛法美化人生。
學制:共2年,六學期。每學期8週,每週上課2小時;每期另有1次體驗活動
資格:年滿18歲
費用:歡迎隨喜樂捐,護持辦學
上課時間(任擇一)
1、週三晚上班
2、週四下午班
3、週六上午班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