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职业,可以转型自由职业吗?

林安
·
·
IPFS
·
这两位从传统职业顺利转型自由职业的小伙伴,本身都是专业技能型选手。他们能成功转型,得益于他们在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这个技能是无论身边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始终存在,别人拿不走的。而且即使自由职业养不活他们,他们也都有后路可退——回到英语机构当线下老师和去医疗机构当全职医生。而他们能成功转型自由职业,与线上平台经济的发展又脱不开关系。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医生、教师、律师、税务师等这些传统职业,是很难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但是这几年接触的自由职业者中,有越来越多传统职业的人,开始走出体制内和职场,转型成为自由职业者。

在成都的「自由会客厅」上,我接触了2位传统岗位出身的自由职业者,他们自由前的身份分别是「英语老师」和「医生」。

体制内和传统偏线下的工作岗位,有没有机会转型自由职业呢?以下是两位参与者的经历,希望对你们有参考价值:)

Ricepanda 
英语自媒体

我在自由职业之前是一名英语老师,在一家当地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对于在培训机构工作的老师这类工作,一般来说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如果需要挣更多的钱,则需要上更多的课程,如果上了更多的课程,可能意味着只有更少时间学习提升,如果长期以来技能得到没有提升的话,那最后的工作就变成不断挣课时费。

刚好在2015-2016年的时候,线上培训教育迅猛发展,这不断地挤压着线下机构,不少机构出现停业,课时和课时费减少,以及其他各类问题。

也正因为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以及线上对线下的一些挤压,我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把一份时间卖得更多:通过考雅思,从教成人英语变成做雅思培训

把一份时间卖更多份:通过自媒体,为后续更多变现的可能做准备

2017年初机构继续降课时费,感觉这样下去就是温水煮青蛙,于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我辞职在家做自媒体账号,那时候没有存款,也没有其他收入。

当时也只是冲动辞职,心想着觉得别人都可以,为什么我就不行?如果自媒体最后没有做成,大不了回去当老师,这似乎也没啥损失,但一定要试一试。

之后几个月时间每天在家,在家时候也和人沟通较少,主要通过看书写字做自媒体,并且因为没有持续的收入,加上对自媒体有一定期望,导致个人的心态和状态非常不好。

后来终于出去接了兼职工作,保证了个人一定现金流运行,这样生活状态就好了一些,于是就持续地处于兼职和做自媒体的状态中。

刚开始做自由职业的几个月我比较浮躁,一门心思都在做自媒体上,后来发现这样的状态不好,于是去线下做了雅思培训,收入瞬间比之前好了很多,接着利用空闲时间继续做自媒体。

在持续地做自媒体半年之后,陆续有了一些课程变现机会,再后来也有了广告变现机会,于是工作和生活的状态更加平衡,我不敢说摸索出什么商业模式,只是通过一些事情达到了多元收入状态。

线下课程:

人是社交性动物,一定不能闷在家里,通过线下课程有了收入,而且跟学生更多接触后,对自媒体也有了灵感启发,所以就持续地在做线下课程。

线上课程:

在网上有少量的课程,后来的课程效果不错,挣到了一些还不错的收入,于是在2018年开始了环球旅行,在路途中暂时搁浅了网上课程。

广告变现:

自媒体持续发展之后,不断有人联系做推广业务,于是每个月会有一定广告推广,在环球旅行中没有线下和线上课的支持,于是主要收入就是流量广告。

Rice Panda 的公众号

但是如何让这种生活方式可持续下去? 这是我一直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自由职业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我个人的情况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在摸索到一些收入来源后,2018年突然开启了环球之旅,想着通过转型做旅行视频博主,不过后来旅行中也没有做成,于是自由职业状态和之前有改变。

如果稍微了解自由职业状态,都会知道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个人精神状态抑郁消沉,每天的作息饮食开始不规律,身体健康也会出现一定问题。

在一定的自由职业经历后,会出现不安的舒适圈状态,比如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第一:突然发现只需工作很少时间,就会有还算过得去的收入。

第二:意识到收入可能是时代红利,未来如何才有更持续收入?

第三:开始去构思一些扩展新计划,但会有千百个念头劝自己放弃,最后计划做了几天就放弃了,想着目前不怎么工作,也还有算过得去的收入,于是在大量的居家独处之后,终于陷入了一种舒适怪圈。

第四:上述各种不良状态,反反复复出现。

目前我已经经历过了这些,并在积极地思考如何改变,并且出现有一点的进步,下面的是一些一直在做,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帮助实现良好的持续性自由职业生活状态。

个人状态:

  • 调整个人作息时间

  • 注重运动锻炼社交

  • 换环境工作和学习

  • ……

工作状态:

  • 线上课程:通过课程挣的钱更多,而且可以提升个人能力,加强学员的联系增加复购率

  • 线下课程:更好地利用时间,增加收入,获取即时反馈,修改课程

社交网络:

  • 关注多个媒体:熟悉常见媒体的运营,学习内容创业的知识

  • 开发视频频道:视频是趋势,个平台也给流量,尝试视频类内容输出

理财投资:

  • 学习理财投资的基础知识

  • 持续现金流的情况下,进行一定投资理财

唐教清 
皮肤科医生/科普作者

我今年才从四川大学博士毕业,毕业后就开始了自由职业,没有上过一天班。

我读硕士的时候就可以靠兼职养活自己了,大五开始没找家里要过生活费。

一开始我会写一些医学文献类的稿子,发布在一些医学app和公众号上,也参与了一些外国文献的编译工作,既可以学习、分享知识,同时还有收入,就一直坚持在做。

例如在其中一个平台,2014年起至今,我翻译了近300篇文章,2016年我开了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分享皮肤科相关的知识。

最开始每周都会写文章,主要内容是讨论一些医学问题,也有一些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想学习。

文章写多了后,有皮肤科的同行知道了我,于是从2016年开始,就有比较好的医学机构邀请我做线上咨询,从2016年一直做到了现在,积累了口碑和一定的用户认可,也能带来不错的收入,月均收入从几千到1万多不等。

唐医生撰写的文章

中途我也有做其他兼职,比如翻译权威的医学期刊,发到一些平台上。我还在一些皮肤科软件的在线学习平台开了专栏,从2017年年初做到现在。

这个对提高自己在皮肤科医生内的影响力很有帮助,我目前是平台上影响力排名第二的皮肤科医生。

再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度和腾讯科普的撰写工作,长期为丁香园等平台撰稿,同时还在丁香医生上做在线咨询和专业审核工作。

正是博士毕业前做的这些兼职,让我相信即使不待在体制内,靠这些兼职我也可以生活下去。而且现在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我内心认可和热爱的工作,在家工作也比待在医院开心很多。

唐医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发言

开始自由职业前,我之前做的皮肤科公众号卖给了一家医学界的公司,卖了6位数的价格。公众号卖给他们以后,我在做他们公司新公众号的主编,每个月也会给我发工资。

我现在的所有收入加起来,比同类医生要高一些,在成都生活是完全足够了,所以目前收入上没有不稳定的压力。

现阶段我唯一焦虑的事情是:我有点理想主义,选择离开医院、放弃稳定的工作是想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比如写一本皮肤科专业方面的书,分享好的知识和观点给同行。

唐医生为丁香园《健康日历》审核医生

目前中文皮肤科的书比较少,还需要更多优质的知识,但是我时间精力不够,现在只开了一个头。

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家工作,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很规律。

我一般上午做线上问诊,下午和晚上写稿子,投稿给一些医学平台,比如丁香医生。一般我每天会写1-2篇稿子,写稿数量在自己的掌控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献编译的工作,业余时间我喜欢旅游和摄影。

唐医生的摄影作品

其实现在有一些医疗机构邀请我去做全职医生,但我现阶段还是更喜欢自己支配生活和工作。如果做全职医生,工作内容会受到限制,能做的就只是看病,分配不了更多时间在写书和撰稿上。

我之所以选择现在这种生活方式,是因为过去几年我在专业领域上有所积累,也更看重自由,特别讨厌被束缚。

以前读硕士和博士期间,我都因为将来要进入医院工作而焦虑抑郁过,现在找到了不用去医院上班也能养活自己的方法,我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好,做出更有价值的事情。


林安有话说:

这两位从传统职业顺利转型自由职业的小伙伴,本身都是专业技能型选手。

他们能成功转型,得益于他们在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这个技能是无论身边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始终存在,别人拿不走的。

而且即使自由职业养不活他们,他们也都有后路可退——回到英语机构当线下老师和去医疗机构当全职医生。

而他们能成功转型自由职业,与线上平台经济的发展又脱不开关系。

互联网经济时代,很多传统线下职业,都可以往线上发展,转型最快的方式是:做垂直领域的自媒体开线上课程或咨询服务

这些都是无需坐班,只要有一台电脑、有网络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如果你也是一个向往灵活办公方式的传统职业者,趁还在职场的这段时间,多积累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业余时间学习运营自己的自媒体,塑造个人品牌,再尝试开发专业知识内的课程,不失为一个好的过渡方式。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各位有用~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Author
  • More

从互联网“消失”,是为了好好生活

被世界500强辞退后,她开了一家流水破百万的淘宝店|100个不上班的人

逃离“人类养殖场”,他的梦想是漂在天上,看遍世界|100个不上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