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編號的尊嚴
韓片《倖存者(The Battle of Jangsari)》是韓戰中的一次真實戰役,當時北韓軍已攻下南韓大片領土,在美軍的協助下,已準備在仁川登陸,攻擊北韓重要據點。美方建議南韓派軍從另一邊的長沙里登陸,分散北韓的注意和防衛。由於南韓已無兵可再調動,毅然派岀一班學生軍執行任務。這班學生軍平均年齡只有17歲,只有不多於十天的軍事訓練,完全沒有戰鬥經驗便開往前線,慘烈之處,不説自明。
當然他們不是獨自上陣,除了領軍的中尉,還有一些有經驗的軍人從旁協助。我在網上找到的資料顯示,有七百多名學生軍,後來成功撤退的有六百多人,比例上說,不算傷亡慘重。不過,這次行動因爲這些學生軍的資格,可能觸犯國際軍事條例,所以很少宣之於口,現在事隔多年,韓國人想紀念這個戰役史蹟,及遇難的學生。
電影中約略提過,這班學生軍由於訓練不足,不能算是正規軍人,所以連編號也沒有。後來戰爭結束,領軍的中尉(其實在現實中是李明赫大尉)被告失職,幾番折騰,最後才恢復名聲。但他在受審時,依然努力遊說政府,為死者補發編號,讓他們有一個真正的軍人身分。
可能有人認為,一個號碼沒甚麼大不了,但在紀律部隊中,沒有號碼就是未有資格的意思,這個號碼就是個人的尊嚴。而軍人,不論是那個國家,都配戴一組叫Dog Tags(也不知中文稱為甚麼,直譯為狗牌好像有點侮辱性)的項錬。上面兩塊金屬牌,上面刻上軍人的編號,所屬部隊,血型以及重要病歷資料等,每個國家有所不同。幾乎在戰爭電影中,必然會看到,這部《倖存者》亦不例外,那是一位戰死的老兵,領軍的長官將狗牌摘下來帶回去,紀錄在案。因此那些學生軍沒有編號的,也就連狗牌也沒有,那些葬身大海和沙灘上的,連個紀錄也沒有,即使通報家人,也只靠相熟的同學(據說他們是由那兩三所中學中選出來的),否則,只是一個無名氏,只會被遺忘於歷史。
但反觀我們的警隊,全部遮蓋號碼,拒絕出示委任証,蒙面蒙頭,甚至有些便衣人員,令市民感到警賊不分,受到不當對待也投訴無門,如何服眾?相比之下,連學生兵也不如。更大言不慚地說,拒絕出示委任証是維護尊嚴,那是說那個委任証是有失尊嚴的?連自己也不尊重,還說甚麼尊嚴?
這首歌在85年紅極一時,是一首反戰歌。歌名19的意思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軍人的平均年齡是26,但在越戰期間,美軍的平均年齡為19!這個落差便足以反映戰爭的殘酷!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