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事采集 | 故事要從雞說起

柚子茶
·
(修改过)
·
IPFS
·
友情提示:文中提及都是長輩年輕時的經驗,至少30-40年前,是這些保育類「被列為保育類」以前。

//故事要從雞說起

前年我還在做碩論田野時,一次午後泡茶閒聊的情境中,幾位耆老講起了「以前都會跟村底的一起去抓魚」,「我們這邊不說打山豬的耶,都說打鳥仔」的耶。

記得當時幾位叔伯圍坐,興奮的細數起本地能抓到的魚種,有的還留下了族語名,如Atabi(應為埔里中華爬圓鰍)。

或是提到要在特定時節在特定樹種上(應為清明前後的苦楝樹),尋找南風龜(埔里黑甲蟲),用以捕捉“活雞”。

圖片來自台灣鳥類網路圖鑑

對話展現了族人的漁獵記憶,特別是鳥禽的偏好,讓我印象深刻。也呼應了本地留下的一句俗諺「抓魚打鳥,傢伙開了了」----既是長輩用以訓斥小輩疏忽田中工作之詞,也側面記錄了平埔族群生計轉向的過程。

在後續幾次的訪談中,不斷用手機秀出照片的方式比對確認,我大概了解到,長輩們口中的「活雞」泛指非家養的,走地的鳥禽,如帝雉、藍腹鷴、環頸雉或竹雞,捕捉方式需要根據足跡在地上設吊環陷阱。有所區別於“鳥仔”,如斑鳩等,做為飛禽,這類必須用網子捕捉。

圖片來自台灣鳥類網路圖鑑

//你說的魚是什麼魚?

在田野中可以發現,在這個混融聚落裡,非族人的世居漢人村民們,同樣也會採集各種野菜,甚至對其族語名也不甚陌生,例如將箭筍稱為Alibu。

相較之下,漁獵行為及其物種,就更具有族群邊界的意味了。

例如往往是噶哈巫族人能夠講出更多的魚種,除了常見的石賓、苦甘仔。族人往往還能講出如三角鯝仔、石貼仔,以及Atabi--多數漢人村民表示聽都沒聽過的一種魚(應為埔里中華爬圓鰍)。

圖片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閩南語苦手又是生態白癡的我,對於這些魚種一點概念想像都沒有,而噶哈巫耆老又都是用閩南語俗名稱之,我只好試著將俗名丟進google找找看,喜出望外的發現了台灣魚類資料庫這個網站。

但是,事情不是憨人想的這麼簡單。不確定這個網站的俗名是在哪裡採集的,總之,和長輩的認知絕對不一樣...

當我截圖逐一詢問確認時,發現:網站備註俗名“三角鉤”的,長輩稱其“石貼仔”,特徵是胸鰭鋒利會傷手。而網站備註俗名“石貼仔”的,長輩稱其Atabi,在阿婆的兒時記憶裡,雖然魚小肉不多,但煮湯格外鮮美,非常懷念。

A其實是B,B其實是C,而C不知道是什麼。我於是被搞得更亂了XD...只能笨拙的在截圖中備註筆記提醒自己。

圖片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既困惑又有趣,便是我在訪調這些生物的心情。Atabi成為我心中的夢幻之魚,而本地的三角鉤到底指的是哪一種魚?也成為懸而未決,充滿挑戰的課題。

夏天適合入水,魚的問題有望近期得到解答,至於鳥的季節據說要到秋冬之際?宜再等等。總之,充滿好奇和期待,覺得自己越來越接近社群的心靈了!

---

歡迎追蹤臉書粉專:山事采集

會有各種田野小插曲喔~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柚子茶人類學徒,也自煮,也追劇。 17-22年時座標在不靠海的山城:埔里小鎮,將向長輩學習山林利用的知識經驗收整系列[山事采集]。 獨居自煮,料理是療癒的自開處方。洗洗切切,餵飽自己,找回安全踏實和滿足。如你也煩惱於獨炊困難或心情低落,希望這裡某帖能幫上忙。好好吃飯,愉快生活。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山事采集
9 篇作品

山事再見

山事番外 | 聖誕與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