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一)什麼樣的 NFT 可以抗泡沫?

豆泥
·
·
IPFS
·
當 NPO (非營利機構) 遇上 NFT,一個對於未來的推測設計。
《社會資本》是一個全新的專欄,預計撰寫十篇文章,探討 NFT 應用於非營利機構的可行性。如果您對這個議題有興趣,也歡迎直接與我討論。
我的 Twitter 是 @mashbean

大家好,與大家分享我這兩個月在努力探索的議題:捐款 NFT 。

自從《新國旗》公益拍賣結束且捐款之後,我仍對這個領域抱有很大的熱情,兩個月來,逢人便討論這個議題,遇到許多超棒的朋友,也討論出許多洞見。

先講三個小故事:


一、想捐錢不知道怎麼捐

今天看到一個朋友貼文,他在加密貨幣交易所賺了一筆小錢,開心之餘想要分享這份開心,所以他把這筆加密貨幣兌出來換成新台幣,捐給浪浪協會。類似的故事在這幾個月間發生很多次,我對他們感到尊敬,能夠賺錢又能夠捐錢,好猛好羨慕。

他們古道熱腸,想要捐出部分盈餘做公益,但台灣目前沒什麼機構接受加密貨幣捐款(即使有也是分散在各組織的官方網站),所以善心人士都是自己先換成新台幣之後,再捐出去。

另一方面,這週一,阿亂(王新仁)藝術家主持了一場 Clubhouse,聚集好多台灣發行 NFT 的團隊(簡稱項目方),我聽完好感動,因為大部分的團隊都有提到部分盈餘做捐款用途,這或許是這個時代的文化基因吧。不論海內外,許多團隊有慈善成分,承諾部分收益會捐給特定公益組織。

不過,我們其實無法追蹤這筆錢最後究竟有沒有捐出去,或是捐給何方,因為加密貨幣要換成法幣時,一定會經過中心化交易所,追蹤到此為止。並不是說項目方一定會邪惡背信,我相信項目方多數為善,但區塊鏈始終想處理的問題便是零信任(Zero Trust),如果捐款終端能直接分潤給公益組織,一方面能減輕項目方承諾壓力,收藏家也能更加信任這場活動。

但是,目前幾乎沒有公益單位有可信的錢包地址。你說他們會不會想辦加密貨幣錢包?當然想,進入第二段故事。


二、想受款不知道怎麼受

這週四被黃新抓去參加了由臉書(Meta)舉辦的公益論壇 Tech for Good。除了 AR/VR/Chatbot 科技應用於公益領域之外,另一個熱門話題是:「NFT 可以用於募款嗎?」或許是 NFT 最近真的很夯,這題在 @唐鳳 政委的時段被拱上熱門問題,唐鳳提出初步看法,他認為 NFT 只是一種球員卡的科技重現,其稀缺價值是相似的,所以 NFT 的重點是要乘載文化價值,才有意義。

這剛好與我這兩個月在做的事情一模一樣!我稱之為 N2 Project (NPO x NFT)。

NPO(非營利機構)可以發行 NFT (非同質化代幣)嗎?當然可以!

NPO 的 NFT 賣得掉嗎?不容易呢。

先回頭談起,其實加密貨幣的捐款應用已經發展多年,2017 年加密貨幣大牛市,誕生了許多加密貨幣捐款的解決方案,海外最有名的組織是 The Giving Block,2018 年成立專門幫助非營利機構辦錢包地址接受捐款;國內的度度客(Dodoker),成立時間更早,2015 年,當年以太坊才剛開始!度度客是一個利用區塊鏈分散式帳本技術紀錄捐款的群眾募資平台,中間也有短暫接受加密貨幣捐款,不過目前似乎停止相關業務。

除此之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 2019 年開始接受比特幣與以太幣捐款,甚至將加密貨幣應用在公益專案,而非單純兌換成美金使用。上個月高重建先生跟我說,台灣的 OCF 開放文化基金會也接受 LikeCoin 捐款了。

另一方面,兩三個月前超火紅的柴犬幣(SHIB)也與慈善沾得上關係,柴犬幣是一種以動物為名的空氣幣。當初在發幣時,可能為了讓其大量曝光,創辦人將 50% 的柴犬幣發送到以太坊創辦人布特林(簡稱 V 神)的錢包。而今年五月 V 神將數兆枚柴犬幣,價值十數億美元,捐給了慈善單位,俗稱慈善砸盤?(沒有這個用法)。

回到 NFT,在那個未來的社會(元宇宙也好,Web3.0也好,鏈上世界也好)非營利機構一定是可以發行 NFT 的,而且我更偏激的認為,非營利機構「必然」要發行 NFT,而非只是純粹接受加密貨幣捐款。

因為 NFT 將拉近捐款者與受款者之間的距離,類似的案例已經出現在藝術家、項目方與收藏家之間。NFT 不只是 JPG,它重構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如說海外知名的 BAYC 俱樂部,台灣的 FOMO Dog 追高狗俱樂部,因社交性質的 NFT token 而起。NFT 除了作為基本社群門票,背後還有巨大的新資訊、新構成的人際關係、與集體行動等。

因此可以將 NFT 視為一種新的組織運作形式。

如果單純以為發了 NFT 就可以賺到錢(或是募到款),那實在是太小看 NFT 的威力了,最近抱持這種觀點的案例很多,就不一一贅述。它可以是一個新穎的強大工具,但同時發行者也是要付出巨大的藍圖與行動,來賦予價值,不論是藝術價值、社群價值、文化價值、公益價值。

因此我認為 NPO 很適合發行 NFT,因為 NPO 展現的文化價值,是獨一無二稀缺與不可替代,哪位公益行動者不是獻身社會,付出巨大血淚。NFT 會是一個適合的媒介,經由適當的企劃與策展,承載這些精神,號召認同者重新串連為新的網路社群。

捐款/收藏/再捐款。

這是單純加密貨幣捐款做不到的事。

我在兩個月前,提出公益永動機的理論:「只要公益用途的 NFT 在次級市場上不斷轉手交易,其版稅將源源不絕回捐給 NPO。」

當時的我太天真了,初級市場難,次級市場更難。因此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研究次級市場運作、收藏者社群,幸好天真的假設導向了更好的目的地:公益社群 DAO (去中心化治理組織),由捐款者、受款者與工作者組成,有了有形無形的資源共享,永動機將升級成飛輪海。我不確定這條路線終將前往何處,但這或許符合我們這個世代的工作想像。

更多細節留待以後與大家一起討論。(我已準備好長篇大論)



三、 NFT 會泡沫嗎?

NFT 會泡沫化嗎?會啊,泡沫化是什麼,花了大錢買了 NFT,發現賣不掉,資金被套牢。手上剩下一堆 JPG 垃圾或不喜歡的螢幕保護程式,變成盤子。

那就問一句,當初為什麼買了你不愛的垃圾?

物以類聚,鳥為食亡。

再問一句,捐錢給公益單位,獲得 NFT,發現賣不掉被套牢,你會當自己是盤子嗎?或許吧,但是是快樂的盤子吧?

今年 NFT 之夏,我認為這股熱潮將不可避免的吹向非營利領域。而 NPO 將是抗泡沫的第一線解方。

所以 NFT 需要 NPO。


滑坡的結論

排除具有掛鉤實際功能的 NFT,我認為 NFT 乘載的價值只有三種可以抗泡沫:藝術價值、稀缺資訊、文化精神。

藝術價值見仁見智(或許更偏向於未來有力人士的仁智),難以客觀判斷;稀缺資訊可以快速套利或營造新的人脈網絡;而最後的文化精神便是非物質世界的食糧,不論是宗教、慈善、公益、文化、意識形態的。

只有這三種,當你相信時,即使代幣價值歸零,你也會很快樂。

因爲它就是無價之寶。(很滑坡吧)

而我的目標,就是將無價之寶導回現實生活。


最後,我們是認真在打造一個幫助非營利組織企劃發行 NFT 的組織,名為 FAB DAO(可能 A 沒那麼符合),先謝過一路以來幫助我們的夥伴,目前架構規劃完成,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豆泥由於沈迷網際網路與社會網絡的深層結構,自醫師工作離職,現於公部門服務,並於分散式組織間做一名快樂的貢獻者。現專注分散式科技與數位自主權。 在民國的心臟,設計去中心制度; 在帝國的邊緣,研究自主的科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分散式身分會被資本市場的鐵拳制裁嗎?

「共同在場」是什麼感覺?中山女高演講隨筆

DID 分散式身分與數位皮夾
7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