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推理馬拉松閱讀書單(5&6)_《一開始就是假的》、《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
《一開始就是假的》
集權時代政治掌控在當權者手上,一般人理不理會,結果都差不多;但民主時代不主動理會政治、只被動接受結果,感覺就有點冤大頭。
封面是作者臥斧自己繪製的,這麼能寫又能畫,還有天理嘛!
故事一開始,八卦雜誌《吼週刊》的主編為躲避殺身之禍而藏身於旅館之中。
時間軸拉回去,一名早已下葬入土為安的政客屍體竟出現在海邊,引起一片熱議,雜誌發行人為了衝銷量,命令負責娛樂報導的主編以手上的資料拼拼湊湊,再發揮超高的瞎掰技能,把這樁怪事加油添醋寫成一篇滿滿陰謀論的政治新聞,意外引發熱烈迴響,銷量暴衝。
然而在刊出不久後,不但國安局的人找上門,接到談話性政論節目邀約的發行人更不知何故暴斃於飯店,報導裡提到的關鍵人物也接連死亡(主角根本是柯南體質,走到哪都會出事)。主編不禁開始懷疑,難道自己這一篇胡編亂造的報導還真的歪打正著,揭露了黨國的陰謀?難不成自己會因為這樣一篇文章惹禍上身,成為下一個滅口的目標?
這本小說影射了不少台灣政治人物與事件,這種敏感題材在作者幽默的筆下變得不那麼嚴肅也不那麼尖銳(但可能還是會引起有些政治立場的人反感?)。
我個人是蠻喜歡這種黑色幽默的,說是暗示但其實跟明示沒有兩樣的諷刺令人不禁失笑。比對文中的人事物跟現實的人事物,猜測何為真何為假,究竟指射何人何事,都是一種樂趣。正如作者所說,《一開始就是假的》的確是假的。它是個虛構故事。而我們閱讀虛構的作用之一,在於虛構有助於我們理解真實。
文中穿插一些內容農場殺人、遭到收購的媒體操縱輿論等各種偽資訊所引發的社會亂象,借此探討在這資訊爆炸、傳播速度飛快的時代,如何在資訊洪流中明辨真假是非。但說的總是容易,不被各種偽資訊迷惑、不被牽著鼻子走的人不多,但只需要一小部分的人被煽動了情緒,就足以把人推向懸崖邊。書中提到的程啟書案例,很明顯是影射蘇啟誠的事件吧,那段「結束程啟書生命的,不是抹黑的虛構醜聞,而是被醜聞挑起、但他不知如何對抗的真實惡意。」讀得很難過。
喜歡主編的這段自省:
《吼週刊》的資訊大多真假相摻,我一直認為讀者只把它們當成消遣;但倘若有人全盤接受,那怎麼辦?我寫的是娛樂報導,但報導內容畢竟都與人有關,我的報導或許沒有把人逼上絕路,但是否曾經傷害過誰?
更喜歡這段對「真實」與「真相」的討論: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真相』,每個人在不同時刻認定的『真相』還可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對『事實』的解讀會一直變化。你摸人家屁股、被打了一巴掌,這是『事實』;但對你們兩個來說,『真相』並不相同。」
真相是從事實衍生出來的,謊言是從真相衍生出來的,只要功課做得夠扎實,無論對方說的是謊話還是他認定的真相,你都有機會從中找出事實。
作者拋出的每一條線都有收乾淨,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屍體出現在海邊的解釋呵。
私心給分:4顆星
八卦周刊娛樂女記者劉知君在過勞昏睡期間錯過了同事林姵亭命喪性愛毒趴前傳來的求救訊號,出於自責也出於野心而展開調查,卻發現身邊似乎人人可疑,究竟還有誰是可信的?各種未審先判、仇女文化、娛樂圈的潛規則與新聞白手套疑雲,愈是深入愈發現這潭水黑得深不見底,危險也潛藏其中。
這是一本娛樂效果極高、行文流暢的小說,可以窺探八卦新聞與娛樂圈的部分內幕,記者追新聞、狗仔蹲點、爆料、檢討抹黑被害者、性醜聞等內容都很精彩,作者柯映安透過鏡文學所提供的資源(《鏡週刊》)而得以取得第一手業內的資料,所以雖然是虛構小說,卻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
不過,女主角深入虎穴的那些橋段,讀得太心驚了,真的有必要為了工作或一個真相冒險把自己賠進去嗎?又,讀到後來也開始懷疑,所謂的「真相」會不會也是一把雙面刃?最終水落石出的真相究竟能改變什麼?又對誰有意義?是正義,還是另一種二次傷害?
讀完不禁慶幸自己的生活很單純,也不在那混亂的圈子裡,但是比照一下現今社會的問題,又是下藥迷姦、又是換臉A片等等,犯罪早已潛伏於你我身邊,想著想著又不安了起來,女孩要毫髮無傷平平安安活在這世上真是太艱辛了!
私心給分:4.2顆星
總結
想起了之前分享過的《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分享文),再次提醒自己,在這個眼見不為憑、有圖不見得是真相的年代,更謹言更慎行,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先懷疑一下真實性,任何資訊都要先經過查實過濾,有興趣就進一步了解、討論。如果懶得查證了解得不多,身為愚人無法正確判斷,就乖乖閉上嘴,阻絕「可能有錯」的訊息繼續傳播,也不輕易用片面資訊論斷他人或亂貼標籤。然後,無論對錯,發言都要手下留情,別不給人活路,是這個世代人人都應該學習的公民素養,否則這個社會只會越來越躁動,越來越多怒氣,人們也越來越不快樂……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