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香港羅生門》(2)(3)下面 @清楚 先生評論的回應和補充

goodwill
·
·
IPFS
·

先要感謝@清楚 對拙作香港羅生門 (2) - 日漸成真的「莫比烏斯馬蹄鐵」式政治光譜(上)和 香港羅生門 (3) - 日漸成真的「莫比烏斯馬蹄鐵」式政治光譜(中)的兩篇長文回應。

(回應的直接連結按。)

本來我是打算直接在評論之下回覆的,不過打字打到一半,我想了想,這個討論似乎可以成為對原文的一種有效補充,乾脆另開一文,一併在此回覆這兩篇評論:


對於《香港羅生門 (2)@清楚 先生評論的回覆:

之所以說是淺黃,其實是因為從第一篇就可看出立場,第二篇更明顯是以支持示威角度敘述的歷史線。之所以說是“淺”,是因為文章理性不夾雜太多極端情緒,並且引用大量文章試圖做到(或者至少希望他人覺得)客觀。

首先,我的立場從頭到尾應該都是很明顯的(苦笑),我文首也特別標明了這是「我眼中這些年來香港政治光譜的演變」。我也從不認為這幾篇文章是「中立」的,事實上,在這種爭議性的政治社會以至道德價值觀議題上,能稱得上「中立」的文章,除了天氣報道之外,恐怕幾近不可能存在。

因為我動筆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想:盡可能讓持對立觀點的朋友們,至少了解或理解一下這一部分香港人的心路發展脈絡而如果要切入最近三個月的風波,對過去二十多年來香港民間異議力量發展的簡單回顧是決不可少的,這也是這個心路脈絡的一個重要背景。

因為還是缺了一些東西,包括對方視角,甚至一些關鍵事件比如占中促使“藍絲”群體誕生以反制黃絲這種政治史大事在討論黃藍分裂的文章裏居然沒有,實在很難想像。還有泛民派與占中激進示威者割席,民意調查顯示占中運動只有約1/4的人支持而過半數反對,等,這些都算是值得一提的東西,也在本文中缺失。所以我不能把這篇文章歸為中立。

所以如果是以盡可能「全面、不遺漏」的要求和眼光去審視,這個批評的確是在相當程度上成立的,而且缺少的東西遠不只以上這些(尤其是關於政府和建制派的視角)。不過,要寫一篇真正「全面、不遺漏」還要「中立」的文章,需要的篇幅和精力,實在遠超我個人所能了。

(文章原文 )網上關於雨傘運動的分析、報導、研究已經很多,礙於能力和篇幅,我在此只作簡要描述。

同樣地,關於傘運的部分,我也是盡可能的將其簡以化之了,畢竟如果真想要把傘運說清道明,起碼需要幾篇專題文章的篇幅了,而且恐怕還是爭議不絕。(而我想寫的可是2019的反修例風波,這個「光譜簡議」只是個引子啊。)

甚至一些關鍵事件比如占中促使“藍絲”群體誕生以反制黃絲這種政治史大事在討論黃藍分裂的文章裏居然沒有,實在很難想像。還有泛民派與占中激進示威者割席,民意調查顯示占中運動只有約1/4的人支持而過半數反對,等

不過,關於以上提到的關於傘運的這幾點看法,我這裏有幾點補充:

  • 關於詳細說明傘運中「黃絲」、「藍絲」這兩個群體標籤的誕生和由來,坦白說,我認為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這兩個群體本身支持者的歸邊早在民陣的「黃絲帶行動」以至反制其的一系列「反佔中行動」之前便已經存在了,於「反對派」而言,只是多了一個「黃絲」的標籤;於「支持派」和「反對反對派」而言,也只是對已有的支持者和組織進行了進一步的整合(傳統建制派不計,眾多激進建制組織早在2011-2013年間便已經相繼非常活躍了)

    而「黃絲」這個概念更加曾經有著非常微妙的發展,也許是媒體的簡化作用或者「大和解」的趨勢,這次風波中似乎連本土激進派都默認了自己是「黃絲」的一部分。然而當年傘運完結之後,「黃絲」在一段頗長的時間內是被本土派支持者以貶義、嘲弄方式使用的。(Facebook或高登的留言較難尋回了,我隨便找一個youtube連結作例子:《醒下啦黃屍豬,革命不是呃like》)。

  • 關於「泛民派與占中激進示威者割席 」這點,其實文中是有簡要提及的,如:
(文章原文 )
整體來說
雨傘運動前中期,「和理非」行動仍佔主流,調解爭拗時唱「生日歌」緩和氣氛的做法成為當時一大奇景。而部分佔領者的「勇武」認同傾向在反佔中人士攻擊與警察的衝突等一系列事件之中逐漸醞釀。在雨傘運動中後期,「勇武派」和傳統「和理非」的路線分歧愈趨嚴重,非建制派自此出現嚴重分裂。這也是現今示威者「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不割蓆,不篤灰」、「無大台」一系列口號的由來。

在隨後附上的參考文章中,也有更詳細的說明:

(文章原文 )
見:「和理非非」V.S.「勇武派」——由雨傘革命看香港民主社運路線的分裂與衝突 、 從「反送中」到「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無大台」的社會運動意味著什麼?

關於「民意調查顯示占中運動只有約1/4的人支持而過半數反對」這點,其背景更加是非常複雜了,我在此嘗試理清頭緒一二:

1.首先得釐清一點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佔領中環」、「佔中」這幾個名詞背後所指代的東西,隨時間發展有著非常微妙的變化,以至於最後發生的雨傘運動,根本跟一開始戴耀廷等人所倡議、所空想的「佔中」運動是兩碼子回事,當中「計劃趕不上變化」、「書生論政」之程度簡直到了一個滑稽的地步。(說真的,在某種程度上真的很好笑。)

本來佔中三子預想的「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簡稱佔中)到底是甚麼的一回事?

我在這裏嘗試用最簡單的言語描述一下:

那麼「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原本是打算怎麼樣「佔領中環」呢?

  • 基本上,就是有5000-10000名簽署了行動守則(預計人數)的「死士」,2014年10月1日在遮打道行人專用區一段集會靜坐,然後等待警察將他們逐個抬走。而行動中這些參加者,會「堅持非暴力抗爭」、「不會以面具或口罩遮掩樣貌」、「被捕時組成人鏈卧地以顯示不合作,但不作强力掙扎,免雙方受傷」等等,而參加者其後將「主動承受法律的後果」的一種「公民抗命」。(見:公民抗命【非暴力抗爭守則】完整版(按:據說他們甚至還為參加者舉辦了「如何和平地等候被捕」的訓練)而在他們的看法中,「佔領中環」行動大約數日內便會完結。

他們當初的計劃真的是這樣的。
(部分資訊可讀:
佔中九子庭審筆記:在陳健民的自辯裏,79天佔領是否他計劃內的佔中?

當然,官方、各家傳媒對「佔領中環」這個關鍵詞的各種渲染解讀炒作等,令「佔領」這個關鍵詞成為了社會焦點,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其後的一系列行動。之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 ╴由2014年9月26日「雙學」發動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日開始,到政府的9·28催淚彈驅離行動 ╴證明了局勢的發展遠超這三位學者的預料。(按:嚴格來說,直到雨傘運動結束,「中環」都沒被示威者真正的佔領過。)

整個「佔中/傘運」最耐人尋味的一刻發生在2014年9月28日凌晨1時40分:戴耀廷宣布「佔領中環正式啟動」的名場面大家可能看過許多次了,可是在他作出這個宣布之後,台下的部分羣眾認為運動被騎劫,大批人士退場的畫面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見:有線 -【現場反應】 【有支持啟動佔中 亦有感被騎劫】Now - 梁國雄下跪請求市民留守 )(另見2019年審判中對此的回顧:提早佔中騎劫學運?陳健民:相信當時已獲學聯同意除了「學運被騎劫」這一點,一些激進民主派/本土派人士本來早就對「和平佔中」這個計劃不太認可,也是有很多人退場的一個原因。

(按:這也是我在文章中一直使用「雨傘運動」這個名詞,而非「佔中」的原因,因為兩者有著實實在在的微妙差別,「佔領運動」應是另一個較準確的名詞)

2. 好了,現在讓我們來看民調:

明報贊助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2013年4月7月10月、2014年1月5月9月11月舉行了對2017年特首選舉及「佔領中環」行動的民意調查。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轄下的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也於2014 年 8 月成立了了「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專題研究小組,開始對香港政制發展和各社會議題進行民調 ,跟港大計劃時間上重疊的有 第一輪 (10-17.9.2014)第二輪 (8-15.10.2014) 和 第三輪 (5-11.11.2014)

以下是港大2014年9月及之前的民調結果(佔中/傘運之前): 

以下是中大10-17.9.2014的民調結果(佔中/傘運之前):

當中對「佔中」反對的百分比基本上維持在五十幾個巴仙,對「佔中」支持的百分比到九月初期和中期是27%(港大)和29.3%(中大),「一半半」或者「一般」是17%(港大)和20.5%(中大)。在這個意義上,「占中運動只有約1/4的人支持而過半數反對」是成立的。 然而問題複雜的是,這裏民調中所指的「佔領中環」運動,和其後一系列事件所催生的「雨傘運動」,並不全然是一回事。

真正弔詭的是,港大民調的Q1:

2017年特首選舉,如果中央及特區政府最終提出既政改方案,係俾市民一人一票選特首,但泛民主派人士就被排拒參加,你會﹕(讀出首兩個答案,次序由電腦隨機排列),

1/9/2014-6/9/2014 的結果是這樣的:

中大民調的表三:
香港政府嚟緊會按照人大常委會嘅決定,提出 2017 年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嘅普選方案。如果呢個方案會令到與中央不同政見嘅人士,唔能夠成為行政長官候選人,你個人認為立法會到時應該通過方案,定係否決方案呢?

10/9/2014-17/9/2014的結果是這樣的:

兩個實際含意基本上相同的問題,因為問題設置方式的分別,竟然得出了幾乎相反的結果。

然後我們再看中大8-15.10.2014的民調結果(即傘運開始後約半個月):

在這個意義上,「占中運動只有約1/4的人支持而過半數反對」便委實值得商榷了。

在這個時間點,對「佔領運動」的支持率是(18.6+19.2) =37.8%,反對率是(8.7+26.8) = 35.5%,「一般」是23.2%。

「佔領運動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人數相約,各佔社會一大部分」在這個時間點反而是個比較準確的描述。
(按:不負責任的猜,原因有一大部分是因為政府和警方的處理手法,一小部分是之前所說的有小部分人士對「和平佔中」這個計劃或手法的不認同,其余則需要深入研究了。)

最後讓我們看一下,

港大31/10-5/11/2014的民調結果(佔中/傘運較後段):


中大5/11/2014-11/11/2014的民調結果(佔中/傘運較後段):

到了佔領後期,民間特別是非佔領者對「佔領」這一手法的認同愈來愈低,也就是現在運動支持者所說的所謂「民意逆轉」,當中也有部分人士認為應改用「佔領」以外的方式爭取。

而關於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在政制發展事宜和佔領運動的處理手法,香港大眾也是一直存在著劇烈的分岐。最後,關於立法會應否通過方案,到了11月兩個民調也還是得出了對立的結果。

以上也是為甚麼我避免在原本的文章內簡單說「占中運動只有約1/4的人支持而過半數反對」「佔領運動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人數各有近4成人」的原因,這不是幾句話就能夠說清楚的事情,特別再加上了民調本身的局限性。

在任何類近於「公投」的方式都不可能被官方支持的情況下,對於香港建制派和非建制派的支持者的大約人數估算,暫時比較能作準的個人認為還是各次選舉的雙方總票數。



另外裏面很多引用也是值得商榷的,比如梁文道先生固然是個有才有理的知識份子,但他明顯是傾向自由主義立場的(部分示威者標籤他為大中華膠真是有點冤枉他),所以他的論點論據也是有立場性的,如他說“傳統意義上親民主派的媒體,獨剩一家《蘋果日報》。透過種種資本運作,以及利益交易和平衡的設計,包括無綫電視在內的香港絕大部分主流媒體都能算是自己人了”,他是把只要有中資的媒體都算建制派媒體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前線的記者、媒體編輯一般擁有很大的報導採訪自由,而媒體出資人只要不碰港獨則一般不會去管束(在這次反送中運動報導中尤其明顯)。蘋果、立場(前主場)這些擺明反共的媒體不算,連香港電臺這種拿著政府錢的電臺都可以完全偏黃。HK01、明報、東方甚至南華早報這些媒體的新聞報導評論看下來,如何能簡單歸為親建制派? 

關於很多引用(如引用梁文道、沈旭暉等人)「傾向自由主義立場」、「論點論據有立場性的」等等,這一點是絕對屬實的,不過「值不值得商榷」則可能要稍當別論了,我的立場傾向在字裏行間幾近是不言自明的,我對多年來香港政治發展的感觸也在文中抒發了不少,引用的論點論據文章,自然也是我個人認為當中有其一定洞見之處的,或者可以用來幫助說明情況的。

其實還是上面那句話:這兩篇文章是「我眼中」這些年來香港政治光譜的演變,僅此而已。

(說真的,到哪裏可以找到一篇不帶立場的評論文章呢。至於100%「平衡」呈現雙方立場,那是維基百科編輯要做的事情。)


另外我也同意梁文道這段關於「主流媒體」的論述是有許多不足之處,特別是沒有指出「前線的記者、媒體編輯一般擁有很大的報導採訪自由,而媒體出資人只要不碰港獨則一般不會去管束(在這次反送中運動報導中尤其明顯)。」這點。

比方說「HK01、明報、東方甚至南華早報」,當中HK01和明報,經常會出現「精神分裂」的狀況,簡單地說就是社論偏藍,前線報道偏黃;而於SCMP我並無對它有系統性的關注,不敢下太多結論。

不過東方實在很難不算親建制媒體吧。基本上我對東方的印象是:「撐中央,小駡港府/建制派,大駡非建制派,偶然大駡港府/建制派,撐中央。」我這個印象準不準就不得而知了。

關於香港媒體立場的探討,我是打算在此系列的某篇後續文章之中,比較深入的討論一下。


而梁文道先生另外一篇試圖論述沒有外國勢力在後面鼓動反送中,其實也拿不出什麼證據,倒是對家起碼還能拿NED出來說事。而梁文道在最近談“攬炒”的文章裏,甚至部分推翻了他之前的說法:
...
我們也可以留意,「攬炒」派可能還不限於大家所知的枱面上香港這少數人。不管是在北京、香港,還是國外,都可能有些力量正想改變中國的現況,又或者只是試圖趁亂保存既得權益。對於這類人來講,「攬炒」並不是件壞事。”

對於上述「梁文道先生試圖論述沒有外國勢力在後面鼓動反送中」這點我實在是有點不敢苟同了。

梁文道那篇文章(見:外國勢力包圍下的特區)可不是在試圖論述「沒有外國勢力在後面鼓動反送中」而是在論述「不應該只以『外國勢力』作為香港大陸種種矛盾的一個『萬能的、方便的終極解釋』」


他要說的是,把整個香港問題的主因歸咎於外國勢力這種論調,是一種政治正確式的自欺欺人。在同一篇文章裏,他也寫到了:

不過話說回來,我也要再次強調,大家千萬不能以為「外國勢力」只是建制派拿來自欺欺人的藉口。事實上,在中央政府眼中,「外國勢力」一直都是很具體很實在的威脅;而身為國際都會的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則是這種威脅能夠撬動中國全局的支點。所以問題就變成了香港這扇門窗到底該開多大,甚至還該不該再開。

...

但在〈逃犯條例〉一役,她不止暴露了對國際政治局勢的無感無知,還把對着底下官員和香港市民的傲慢態度,一路延伸到外國領事以及商會身上。你說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外國勢力的參與?答案肯定是有的。否則我很難想像單憑市民反對,中央就會下令特區暫緩腳步。但問題是誰主動創造條件,給了他們這種機會呢?林鄭月娥這種人真能管好香港這座國際城市?處理好這麼巧妙而脆弱的平衡狀態嗎?

事實上,香港絕對存在許多明面或者暗面的,包括官方的、半官方的、民間的、以至個人身分的「外國勢力」,沒有NED也有「OED」、「PED」以至「YED」、「ZED」甚麼的

我樂於引用梁文道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向來不迴避外國勢力的存在:比如說在2017年即將到來的冷戰與香港(為什麼「梁振英路線」不是對付港獨的妙方之二)的這篇文章中,他批判了大部分泛民支持者「看見這種言論的本能反應就是嗤之以鼻,覺得這要不是中共言文攻勢的老生常談,就是不夠貼地理解港情的胡言亂語」這種思維慣性。最後一段也特意提到了NED的好朋友「傳統基金會」等智囊機構:

窗口是雙向的,香港這個門戶在可能到來的經濟壁壘裏頭當然對中國有用。可是反過來看,對外開放的香港也有機會變成美國等國家對中國施加政治影響力的門道。八九六四以來,中國政府就在提防香港會變成顛覆基地,怕港人會把民主普選的訴求擴散到整個內地。港獨聲音的出現,「好處」是減弱了香港的示範效應,使內地百姓由於民族大義不再同情和羨慕港人的民主運動。但它的壞處卻更加明顯,因為這將會是一場易放難收,比起疆獨藏獨更不可控的分離運動,是擺在眼前的國安威脅。往昔美國奉行「engagement with China」的基本政策,利用香港演變中國的動機其實並沒有以前傳統左派所猜疑的那麼大。但是美國今日若要圍堵中國,尤其是在冷戰專家「傳統基金會」等智囊機構捲土重來的現在,從旁攪動香港政局,使香港變成中國內患,讓中國不得放手於南海亞太與美爭強,這種機會或許就會變得相當之高了。
故此,宋哲的發言並非無的放矢,它其實反映了中央對香港情勢的根本擔憂。假如港獨是真問題,假如香港的穩定乃國家安全的關注重點。那麼接下來要考慮的,自然是梁振英是否仍然合適出任特首,以及「梁振英路線」能不能保障香港的局面了。

不過,有一點我同意,港獨思想在占中時還沒有那麼廣泛被意識到,也不是主導力量,很多支持占中運動的人被大陸人簡單地扣上港獨帽子,其實是冤枉的;就像支持過太陽花運動的不代表一定支持台獨 (雖然很大比例是)。但是我那時候也曾評價過:如果爭取民主的港人不能和支持港獨的人切割開,那遲早他們必然被視為一體;但是民主派很可能為了人數支持而不敢與港獨力量切割,港獨力量也需要民主的光環,最後雙方可能終將合流。這次泛民派不僅不與勇武派割席,還不時出來抽水,就是個證明。 但是主權在中共的掌握之下,泛民派也變不了第二個民進黨,這是他們尷尬的地方。

最後關於以上「港獨」和「被港獨」這個問題,我也打算在此系列的某篇後續文章之中再專門展開討論。


對於《香港羅生門 (3) @清楚 先生評論的回覆:

比起前一篇,顯得太亂,可能是太碎片化,以及節選大量他人文章而缺乏自己以旁觀者的觀察論述。當然,這篇的立場情緒也更加明顯。其實總結起來就一句話:是你教我們和平是無用的,是你逼我們訴諸極端的。

是的,這一部分說白了就是「旁敲側擊」,主要是以觀察幾個溫和派別人物的反應來側寫民間不滿情緒的偏移,同時借這幾位之言說出我的一些看法。如果要不顯得混亂,最好的辦法也許是順著時序由運動的第一天說起。然而,這幾個月來發生的事件之眾多、信息之紛亂,局勢變化之迅速,使得這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補充一些,721元朗事件的確很重要,是香港示威全面升級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也是為何示威者不管被別人指責什麼都要死死咬著721(現在還多個831--雖然我覺得這很搞笑)。但是721對於很多香港民眾的影響已經越來越不及當初的震撼:

1、一些當初媒體沒報的資料越來越在網絡上廣泛流傳,顯示元朗白衣並非一開始就主動無差別攻擊平民,而是黑衣白衣互毆,之後在地鐵站黑衣挑釁白衣,沒想到白衣一怒之下湧入地鐵,於是黑衣逃入地鐵車廂繼續對罵,最終白衣沖入地鐵車廂打人。其中我相信有誤傷平民的情況發生(有資料流傳說其中有些傷者是示威者這邊偽裝來博同情的,這個姑且不論)。當然,白衣人用暴力攻擊不管是黑衣人還是平民,都是錯誤的、不能被允許的。但是這些資料,減低了當初示威者和媒體宣傳的白衣人“恐怖襲擊”無辜市民 帶給旁觀者的同情心。

以上這段看法正是我形容721事件可以稱得上是「整個香港羅生門的核心」的原因,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詳細回應這個問題。


2、721之後,示威活動的暴力程度更加升級,所謂的和平示威到最後幾乎都成了暴力襲警,9月後更演變成到處破壞公眾設施。勇武派在後面和理非的容忍默認甚至鼓勵下,很多暴力活動變本加厲,不僅針對政府和警察,還對普通市民的生活甚至人身自由、人身安全都造成了極大困擾。尤其是那些在政府宣佈逃犯條例dead之後就希望停息、恢復正常生活的市民們。示威者對他們造成的長期生活困擾以及宣稱要攬炒香港,這讓他們對示威者的厭惡恐懼等負面觀感早已超出對721白衣人攻擊平民的惡感。而多次發生激進示威者群體禁錮、毆打不同意見市民的事件(就不提社交媒體上起底等事情),更讓他們覺得,起碼白衣人你不去元朗騷擾他們就沒事,但是示威者無處不在而又不讓他們發表意見,才更讓他們覺得人身安全失去保障,整個香港淪為戰場並且弱肉強食。

3、對於不支持暴力的人來說,721固然應該譴責,警方處理是否有問題也應該被調查。但這不是示威者可以因此更加暴力地無差別攻擊警察的依據,不是示威者可以大肆破壞公共設施的理由,不是示威者可以圍毆不同意見者的藉口,不是示威者可以圍堵機場、私刑遊客的保護傘。示威者所做的一切,已經超出了元朗事件的影響,大大削弱了他們要求調查元朗事件的正當性。

關於以上兩段提到的內容,我將會在「莫比烏斯馬蹄鐵」式政治光譜的「下篇」中陸續寫到。


文中大量引用了陳沛然指責醫管局嚴重違反私隱守則和危及病人安全的文章,但是對於醫管局的回應一筆帶過。為了公平起見,我也將醫管局的回應引用下:
醫管局的「急症室資訊系統」內設有「災難」單元(Disaster Module),用以協助醫管局重大事故控制中心處理社區上重大事故。有關系統屬於局方內部的內聯網,為封閉系統,並無與任何醫管局以外機構的電腦系統有聯繫及連接,並只限擁有相關權限的醫管局職員進行查閱,任何非醫管局人士、包括警方均無權登入相關系統。
另外,由於資料可能涉及個人私隱,每次進入系統及列印前,必須先以使用者名稱及密碼登入,因此所有的列印工作都會在電腦留下紀錄,以防濫用。
由於「急症室資訊系統」並無與外部機構連線,因此設有「列印模式」,這個模式下設有「醫療」、「警察」、「援助站」、「新聞處」及「一般查詢」五大分項,根據不同的情況為相應的持份者提供適當的資料。舉例來說,如發生大型天災需要開設援助站,在「援助站」模式下列印出來的文件只包含性別、姓名及身份證號碼等資料,用作辨認身份之用。
所有資料必須要由索取資料一方向醫管局提出要求,並且符合協助救援工作、協助傷者或家屬需要兩個目的。醫管局強調,就6月12日示威事件,醫管局並沒有將任何病人資料交予警方。醫院管理局重申,所有醫管局和公立醫院的員工,都必須嚴格遵守有關個人資料私隱和取閱權限的守則,如有違規或發現未有根據保護病人私隱守則處理資料,局方會作出相應的人事跟進程序。
醫管局再次強調「急症室資訊系統」必須登入、以及必須是醫管局內獲授權人士才能取閱相關資料。局方對有人散播不實言論深表遺憾,並對發布不實言論人士破壞醫患關係予以譴責。局方正跟進是否有人將透過系統列印出來的病人資料外洩,並不適當地外傳。醫管局已通知私隱專員公署,並就可能有人不法進入電腦系統及洩漏病人私隱進行通報。
醫管局一直以病人的福祉為大前題,重申病人私隱對醫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不希望因為相關事件影響醫患關係,令市民不到公立醫院求醫。

這裏只引用陳醫生前面6月17日的記者會的確是欠妥了,特別是其後陳醫生也接受了醫管局和保安局的一系列回應(在 AEIS 不會為警方查閱病人資訊而設的專用版面... 警方亦無權查閱 / 現在醫管局的電腦系統和警務處的電腦系統並沒有直接用實體線相連),也基本上不認為電腦系統問題是當日洩露病人資料的原因(我們必需盡快堵塞洩露病人資料漏洞)。醫管局也成立了三人特別小組,對加強保障病人私隱方面作出審視,預計約在(6月20日)的三個月後有結果。


關於Michael Chugani ,他的轉變我估計跟馬凱事件有關。基本上,他之前一直認為民主派為反而反,才把香港搞成那麼糟。現在他轉為反港府,仔細看他文章感覺是因為反對北京政府對香港態度的改變。其實媒體界恐懼自由被扼殺、言論被消失,也是導致這次反送中事件港媒幾乎普遍一面倒向示威者的一大原因 (占中事件那次媒體界尚且一半一半,並無這次這麼旗幟鮮明的傾斜)。但是即便如此,在最近的社論裏,他也悲觀地說暴力的確讓民眾的聲音被北京聽到了,但是接下來的恐怕不是更鬆而是會更緊。

「他也悲觀地說暴力的確讓民眾的聲音被北京聽到了,但是接下來的恐怕不是更鬆而是會更緊。」

最耐人尋味的是,恐怕幾乎整個光譜上的人都基本同意這個預測。(笑)


沈旭暉雖然母親那邊是親中派,但是他自己其實可以算作精英淺黃。他自己在文章中說:“家母是傳統藍絲,來自左派文學世家,經常傳來偶像屈小姐的文章,令人不勝其煩。家父是傳統黃絲,英國回流的博士,港同盟創黨前就在支持,然後好像改投公民黨,五區公投也有投票。”其中微妙細節各位自己分析。沈旭暉當初反梁振英,基本支持占中運動(但是不支持運動方法比如霸佔馬路),曾反對警察用催淚彈,也曾參與反國教。他的確跟激進派很多看法不一樣,但不代表這人無立場。基本上這個人理念層面上是支持民主自由的,可以歸為溫和民主派;但在技術層面上,他對很多手段不能認同,因而也得罪了不少激進派。其對於反送中的立場,可謂是一致的。

這位以他自己的表態來說,算是屬於嘗試低調、走中間路線不果的「黃色」學者。不過即使在最近這些事件之前,也不會有人覺得他會喜歡屈小姐的文章吧?(笑)以前他文章中往往也有不少「抽水」部分,只不過基本上最近已經改為鮮明表態而己。我的重點主要是放在『他認為自已「原本的路線」已經無路可走』這一局勢變化上(@盯著鏡子的呆子又有一篇文章:溫和政治的黃昏)。

如上所述,只是嘗試以「旁敲側擊」,「以管窺豹」的手法,描繪一下本港目前的政治氣氛而已。


回覆之前總覺得忘記講哪點了,現在才想起來:
林鄭的確不得人心、也不適合搞政治,這是各方都同意的。就我所知,雙方都希望林鄭下臺,只不過一方是希望林鄭現在下臺;另一方是希望先平息暴力示威活動,再下臺。

哈哈,林鄭可以讓老中青左中右,上至中央,下至街邊路人都不滿,這一點實在是......實在是甚麼呢?我也不大會形容了。不過(至少部分)示威者是否希望林鄭下台,或者他們還對此在不在意,倒是很難說了。

以上在回應的同時,也作為一些對拙文的補充。

時間和精力所限,出文時間不快,不過我暫時還是打算按部就班的照本來的思路寫下去。唯一有點改動的是,下一篇應該會先回看721,我所謂的「香港羅生門」之核心。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