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與實現:太空文學與科學的共同演化 🪐星際旅遊手冊🪐
(原文刊載於Sample雜誌IG)
星際旅行必由科技實現,而在未能突破限制之前,文學可作爲科技想像的另一種實現,甚至形成一股參與構建未來的無形之力,將虛構推向真實。歷史上的科學家不僅以科學研究實踐脫離地球的願景,更用文學想像作為載具,帶領我們在實現星際旅行之前,以現實為基,向星空進發。但是,爲何他們會選擇以文學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科學發現?
🔭刻卜勒
天文學家 #刻卜勒 於十五世紀著寫了歷史上第一部科幻作品《夢》(Somnium),小説講述夢境中的惡魔為少年描述了一場月球之旅,從升空準備到月球百態,猶如某種升空指南。刻卜勒藉助虛構為難以驗證的天文學賦形,暗暗表達未被主流接受的哥白尼宇宙觀,這種借用文學手法的 #可信詩學(a poetics of the credible)令天文假設變得可信,由此設立了星際旅行想像的起點。
🚀齊奧爾科夫斯基
研究航天科技的俄羅斯科學家 #齊奧科夫斯基,在研發火箭工程之外出版了長篇小説《#地球之外》(Beyond the Planet Earth),講述一群研發火箭的科學家如何解決太空生存問題的過程。小説的特別之處在於角色會花時間去解釋自己的行動和原因,這不僅是一套進軍太空的精細路綫圖,更是一份行動綱領,蘊含着一份以科學手法按部就班地戰勝人類生存危機的希望,指向了一場可啟程的星際旅行,一個宇宙主義得以實踐的世界。
🌑馮布朗
太空科技本身的發展與戰爭與傷亡脫不了關係。德國科學家 #馮布朗 於德軍時期研發了V-2火箭,造成了包括因勞累而亡在内共約兩萬九千人死亡,後來其頭像後到美國繼續研發事業,才得以開展火箭在轟炸以外的功能。馮布朗在V-2火箭技術交接期間撰寫了一部名爲《#火星計劃》(Project Mars: A Technical Tale)的科幻小説,以冷戰思維把世界分爲兩種意識形態之爭,並用火星種族作對照,表達相信科技所帶來的軍事殺戮是文明的必經之路,以科技的力量帶來統一後才能通往光輝的未來,如此看來,小説或是馮布朗爲自己的火箭設計史補上的一份辯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Sample樣本 #香港文學 #設計 #閱讀 #文學 #評論 #藝術
#literature #graphicdesign #hongkongart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