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41《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23:強晉的強勁對手出現了!?

鱷魚把拔
·
·
IPFS
·
強晉的強勁對手出現了!?


──────────原文──────────

成公元年,賜趙氏爲公族。伐鄭,鄭倍晉故也。三年,鄭伯初立,附晉而棄楚。楚怒,伐鄭,晉往救之。

六年,伐秦,虜秦將赤。

七年,成公與楚莊王爭彊,會諸侯于扈。陳畏楚,不會。晉使中行桓子伐陳,因救鄭,與楚戰,敗楚師。是年,成公卒,子景公據立。

景公元年春,陳大夫夏徴舒弒其君靈公。二年,楚莊王伐陳,誅徴舒。

三年,楚莊王圍鄭,鄭告急晉。晉使荀林父將中軍,隨會將上軍,趙朔將下軍,郤克、欒書、先縠、韓厥、鞏朔佐之。六月,至河。聞楚已服鄭,鄭伯肉袒與盟而去,荀林父欲還。先縠曰:「凡來救鄭,不至不可,將率離心。」卒度河。楚已服鄭,欲飲馬于河爲名而去。楚與晉軍大戰。鄭新附楚,畏之,反助楚攻晉。晉軍敗,走河,爭度,船中人指甚衆。楚虜我將智罃。歸而林父曰:「臣爲督將,軍敗當誅,請死。」景公欲許之。隨會曰:「昔文公之與楚戰城濮,成王歸殺子玉,而文公乃喜。今楚已敗我師,又誅其將,是助楚殺仇也。」乃止。

四年,先縠以首計而敗晉軍河上,恐誅,乃奔翟,與翟謀伐晉。晉覺,乃族縠。縠,先軫子也。

五年,伐鄭,爲助楚故也。是時楚莊王彊,以挫晉兵河上也。

六年,楚伐宋,宋來告急晉,晉欲救之,伯宗謀曰:「楚,天方開之,不可當。」乃使解揚紿爲救宋。鄭人執與楚,楚厚賜,使反其言,令宋急下。解揚紿許之,卒致晉君言。楚欲殺之,或諫,乃歸解揚。

──────────翻譯──────────

晉成公在位第一年,賜給「趙氏」為公族大夫。晉國討伐「鄭國」,是因為鄭國背叛晉國的緣故。

晉成公在位第三年,「鄭伯」剛即位,選擇歸附晉國而背棄「楚國」。楚國惱怒,討伐鄭國,晉國前往援救。

晉成公在位第六年,晉國攻打秦國,俘虜了秦國將軍「赤(人名)」。

晉成公在位第七年,晉成公與「楚莊王」爭奪霸權,在「扈邑」那裡會見諸侯。「陳國」畏懼楚國,沒有赴會。晉國派「中行桓子【也就是『荀林父』,晉國的中軍將】」討伐陳國,藉此救援鄭國,與楚軍交戰,打敗楚軍。這一年,晉成公逝世,由他的兒子「晉景公」「據」即位。

晉景公在位第一年的春季,陳國大夫「夏征舒」殺死了自己的國君「陳靈公」。

晉景公在位第二年,楚莊王討伐陳國,殺死了「夏征舒」。

晉景公在位第三年,楚莊王包圍鄭國,鄭國向晉國求救。晉國派「荀林父」統帥中軍,「隨會」統帥上軍,「趙朔」統帥下軍,「郤克」、「欒書」、「先縠【音胡】」、「韓厥」、「鞏朔」輔佐他們。六月,晉軍抵達黃河。聽說楚國已征服鄭國,鄭伯脫去上衣露出胳膊與楚國訂立盟約,楚軍就回去了,「荀林父」想班師回國。

「先縠」說:「我們算是前來援救鄭國的,沒有到達鄭國是不可以的,否則將帥將會離心。」

晉軍終於渡過黃河。楚國已經降服鄭國,打算到黃河以飲馬為名就離開鄭國。楚軍與晉軍大戰。鄭國剛剛歸附楚國,懼怕楚國,反而幫助楚軍攻打晉軍。晉軍打了敗仗,逃跑到黃河邊,士兵爭船渡河,船上被砍掉的手指的人很多。楚國俘虜了晉軍將領「智罃【音英】」。

晉軍返回晉國後,「荀林父」說:「我是督軍將領,軍隊戰敗我應當被懲處,請求死罪。」

晉景公想答應他。「隨會」說:「過去『晉文公』與楚國在『城濮』作戰,『楚成王』等到楚軍回去後就殺死了將領『子玉』,而晉文公感到高興。現在楚軍打敗我軍,而您又要殺死自己的將軍,這是幫助楚國殺死他們的仇敵。」於是,晉景公才沒有處「荀林父」死刑。

晉景公在位第四年,「先縠」因為首先出主意而使晉軍在黃河岸邊打了敗仗,他害怕被殺,於是逃亡到「翟國」,與翟國謀劃攻打晉國。晉國發覺後就誅滅了「先縠」的家族。先縠,是「先軫」的兒子。

晉景公在位第五年,晉國討伐鄭國,因為它援助楚國攻打晉國的緣故。這時「楚莊王」很強大,所以在黃河岸上挫敗了晉軍。

晉景公在位第六年,楚國討伐「宋國」,宋國前來向晉國告急,晉國打算出兵救助他。

晉國大夫「伯宗」獻計說:「楚國,上天正在開導它,不能阻擋。」

於是晉國派大夫「解揚」前去,假裝答應救援宋國。鄭國人抓住「解揚」並把他交給了楚國,楚國賞賜給他很多財物,讓他把話反著說,以使宋國趕快投降。「解揚」假裝答應楚國,但最終還是傳達了晉君會救援宋國的話。楚君想殺死他,有人勸諫下,才放回「解揚」。

─────────解說與心得─────────

經過一番波折後,晉國最終是由晉文公的兒子「晉成公」繼位。此時,經過好幾年的折騰下,晉國的國力似乎已不如從前,因此週遭的鄭國與陳國竟然相繼改支持「楚國」。不過,此時的晉國仍有一定的時力下,終於還是能擊退楚國。

在結束晉成公的內容之前,對於他的名字還是讓我感到很好奇。晉成公名「黑臀」!?為什麼會取這個名字呢?是因為生理特徵嗎?如果真是如此,有必要當成名字嗎?對此,搜尋了一下,在《國語.周語下》中找到了這段記載:「且吾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翻譯成白話文,也就是「我聽說晉成公出生時,他的母親夢見天神在他的臀上畫了個黑痣」。換言之,這應該不是生理特徵,而是受到上天庇護的象徵,所以晉成公才會名為「黑臀」。

言歸正傳,雖然晉成公的時候還能擊敗楚國,但楚國在「楚莊王」的帶領下,國力蒸蒸日上,不容小覷。來到晉景公的時候,楚莊王除了擊敗陳國之外,還打算好好懲處那個遊走在晉、楚之間的鄭國。對此,晉國也決定派出上、中、下三軍去拯救鄭國,順便重振一下自己的霸主地位。

然而,晉國大軍還沒抵達鄭國時,就聽過鄭國早已投降楚國了。既然鄭國都已經歸降楚國了,晉國似乎也沒有前去救援的必要才對。因此,晉國的中軍統帥「荀林父」便打算退兵,但幕僚「先縠」卻認為無論如何,都至少該抵達鄭國,才算是盡到責任吧!因此,晉國大軍決定繼續前進,前往那個目前已倒向楚國的國家。

結果,晉國大軍與楚軍交戰時,當初向晉國求援,但此時已倒向楚國的鄭國,竟然為了表明自己對楚國的忠心而攻打晉國。慘遭鄭國襲擊,又得正面迎戰楚軍下,晉軍慘敗,落荒而逃。這場後來被史學家稱為「邲【音必】之戰」的戰役結束後,中軍統帥「荀林父」告訴晉景公,自己願意接受死罪的懲罰以示負責。所幸,有了上次城濮之戰後,楚王殺大將「子玉」的前車之鑑下,晉景公最終沒有處死自己的大將「荀林父」。

然而,荀林父的幕僚「先縠」卻擔心自己當初勸晉軍深入鄭國,最終導致戰敗一事會被究責,所以選擇逃亡到隔壁的「翟國」,甚至還藉由「翟國」襲擊晉國。對此,晉國殺光了「先縠」家族,這位當年城濮之戰的功臣──「先軫」的後代竟落得此下場,令人不勝唏噓。

此時,新一代的霸主「楚莊王」已勢不可當,甚至還繼續向宋國進軍。然而,晉國根本無力拯救宋國,但又想維持自己當年的霸主身分下,晉國竟然打算派大夫「解揚」去告訴宋國:撐下去,晉國軍隊正準備過來救你們。

結果,「解揚」半路被投靠楚國的鄭國擄獲下,被送往了楚國。楚國並沒有殺了「解揚」,而是想玩個「反間計」,希望被重金收買的「解揚」能把傳遞的訊息改成:別撐了,晉國不會來的。如此一來,或許宋國會早日投降。

總結一下,此時的「解揚」身上有兩個任務:一個是晉國國君要他去宋國說謊,一個是楚國國君要他把原本想說的話反過來說。晉國大夫「解揚」是該聽國君交代的說謊任務?還是該接受楚國賄賂,意外說出真相呢?

最終,「解揚」還是選擇說了晉國國君交代的謊話,留下了「解揚守信」的典故。

然而,無力對抗楚國的晉國該如何因應這個新的霸主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