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仰
周仰

米那斯提力斯居民 / 中国园林漫游者 / 摄影师 / 译者

展评|家宅神、动物向导和通向宽恕的五条道路

二月份在伦敦白教堂画廊看了加拿大韩裔艺术家查蒂·夏(Zadie Xa)的个展《家宅神、动物向导和通向宽恕的五条道路》,试着写点什么,只是拖拖拉拉,等写出来,展览都已经结束了,姑且一发。



家宅神、动物向导和通向宽恕的五条道路

撰文:周仰


展览信息:

Zadie Xa: House Gods, Animal Guides and Five Ways 2 Forgiveness

20 September 2022 – 30 April 2023

Whitechapel Gallery


在伦敦白教堂美术馆(Whitechapel Gallery)楼上楼下转了一圈,终于在楼梯边发现了差点错过的二号展厅,其实此前浏览美术馆网站时,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个展厅里加拿大韩裔艺术家查蒂·夏(Zadie Xa)的个展《家宅神、动物向导和通向宽恕的五条道路》(House Gods, Animal Guides and Five Ways 2 Forgiveness,后简称“家宅神”)。二号展厅原本是白教堂图书馆的阅览室,与更常见于美术馆的白墙不同,这里保留着维多利亚时期的黄褐色砖墙,没有自然光,像是一处深邃的地窖,与夏作品的主题正好契合。在夏看来,艺术机构充满了幽灵:往昔艺术家的幽灵,作品的幽灵,以及各种其他幽魂。夏的展览回应了建筑的这种历史感,作为夏迄今最大一次个展,《家宅神》并不以作品数量取胜——观者并非从“外部”去看作品,而是沉浸在作品内部。


进入展厅,迎接观看者的是悬挂着的一件袍子,这是展览中的第一件织物作品,袍子由五彩的布料拼接成衣袖,胸前的饰带系着铃铛,这一作品象征了韩国萨满文化中的钵里公主(Princess Bari),接引逝者灵魂进入幽冥世界的向导。根据传说,古代一对国王夫妇想要王子,却连续生了七个女儿,一气之下就把第七个女儿抛弃了,就是钵里公主。在神明庇佑下,她得以长大成人。国王夫妇因抛弃亲生女儿而遭天谴患上重病,钵里公主得知亲身父母病危,不顾前嫌,前往冥界求取治病灵药。在途中她得到金银铃铛等三样宝贝,终于带着圣水返回人间救活了父母。后来,钵里公主成为了使亡灵到达冥界的引渡者,被供奉为萨满信仰中的巫祖。在展览中,钵里公主则是引导观看者进入异界或者梦景的领路人。“钵里公主”两侧,悬挂着两只小型“神兽”,如同护法,它们以夏的已故的和目前的宠物狗为原型,根据韩国民间传说,这种神兽明是非、知善恶,它们判断亡者灵魂是否有罪。民间寓言故事常常用动物形象来传达道德规训,夏也将动物化身穿插在自己的作品中,由此“提供必要的距离,以便我们能够观看自身以及人类的境况,并且批判性地思考社会”。



这三位引路人后面,彩色织物和木架构成的传统韩屋是整个展览的核心,从中隐约传出鸟鸣、海浪声和韩语吟诵。但我们面对的是其背面,进入异界的旅程并不直白——观展的过程其实是某种悼念仪式,艺术家说,过去两三年来,死亡、悲伤和纪念占据着她的思维,“主要原因是因为全球的新冠疫情以来,我们还没有机会完全正视世界发生了什么,也不曾真正地哀悼”。按顺时针行进,下一件织物作品“祖母们”(Grandmother, 2022)更凸显出“纪念”这个动作。这是一件鲜艳的缎面外套,走近细看,衣服上缝着干花,对夏来说,这就像是在祭坛奉上鲜花。艺术家提及,全球疫情初期,她读到许多针对亚洲族裔的仇恨暴力事件,虽然并未亲身经历,却也让她难受,“看到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遭遇到这些(种族暴力)真的让人难过,因此我想用这件作品为他们祈祷”。除了花,这件外套的衣摆和袖子上还缝了许多小块的不同花纹的面料,补丁一样,引起观看者的怀旧情绪。一方面,这让人想起20世纪末那一代年轻人在牛仔外套上缝制各种字母、徽章和其他装饰品来彰显个性;另一方面,小块布料拼接的方式也是艺术家用来传达自己身份的方式。韩国传统的“褓”(bojagi)就是用剩余的零碎布料缝合拼接而成,这样的拼布通常被用来包裹礼物或者其他物品。在《家宅神》展览中,拼布的方式贯穿始终。位于展览中央的韩屋也采用了这一手法,其木制梁架外面包裹的也是五彩绸缎拼布。




“拼布”也可以看作是对夏本人的一个比喻。在很多关于这位艺术家的介绍中,都提到她的作品关注“流散”(diaspora)这个概念——具有共同民族认同的人口群体由于各种原因的迁徙,这大概是近些年当代艺术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了。移民,难民,流离失所,从这个词所联想到的总是这类充斥着焦虑的经验,“流散”不仅仅是“出生并成长在不同于父辈故土的国家”,但夏对于这个话题的呈现含蓄且富于美感。作为出生在加拿大的韩裔,在多重的身份和文化认同之间寻找自己的路径是她的第二本能,因此她并未将创作的核心停留在文化差异的经历本身,而是将自己的“混杂性”(hybridity)以“拼布”的方法呈现出来,“从最表面来说,这就是混杂性:你将分散的不同信息收集、拼凑在一起。”在选择创作视角和材料时,夏尤为关注韩国的萨满传统和民间故事,那些属于往昔而非当下韩国的东西,“我感兴趣的是讲故事,解构以及分析神话,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可以去诉说别的事情,即那些在当代政治情境中观察到的事……当你住在一个你并不属于’大多数’的地方,重要的就是将不同的故事注入主流——这是一种抵抗行为”。从这一意味上,作为夏的灵感来源的萨满传统本身在当代韩国也已成了一种边缘文化。当夏第一次接触到萨满这一形象并理解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她就与其反叛精神产生了共鸣。在现代社会,萨满常常被当做黑暗而另类的实践,他们是反制度的,成为萨满意味着要追随你受到的召唤,并成为古老知识和文化的传承者,还要面对各种层面的迫害。“对艺术家来说,很容易感觉与他们是同类”。



要进入中央的韩屋需绕到展厅后面,一路上会看到屋梁上散布着许多小雕塑,这些是展览标题中的“家宅神”,许多文明中都有这类保护一家一宅的灵体。彩色的光从韩屋内部流露出来,从橙红转变到蓝紫,由晨入夜,渐入梦景。韩屋内部是三面大型油画,钵里公主的形象再一次出现,吟诵声充盈整个空间。作为观看者,我感觉踏入了一场未知的仪式,可能是萨满的,也可以是任何信仰的——在这一沉浸式的作品中,“仪式”属于哪个宗教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借由仪式,我们得以暂时离开这个高效的现代世界,重新寻找灵魂。仪式、灵魂、还有希望,这些概念似乎都与当代的生活格格不入,但这正是我在夏的作品中得到的积极体验。正如苏兹·加布里克(Suzi Gablik)在《艺术的复魅》(The Reenchantment of Art)一书中所言,当下的主流文化缺少对有意义的仪式的容忍和欣赏,而复魅则意味着“超越机械主义、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物质主义、世俗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现代传统……从而允许灵魂的回归”,就这一意义而言,夏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复魅的尝试,她从丰富的传统信仰中汲取了灵感,为当代观看者打开了对话的通道,与祖先、与自然、与神灵。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