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眼
文明之眼

《推背圖》第47象:約五百年後 讖曰:偃武修文,紫微星明,匹夫有責,一言為君 頌曰:無王無帝定乾坤,來自田間第一人;好把舊書多讀到,義言一出見英明

【周朝黃老思想】第五篇 為者敗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傳到後來「是以聖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卻忘了後面接著「慎終若始」、「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慎終如始就能無敗,道法自然就能無失。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也,無敗;無執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聖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也,以其知也。故以知邦,知邦之賊也;以不知,邦之德也。

恆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恆知稽式,此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矣,乃至大順

有為則有敗,執著則有失,故聖人無為,則無有失敗。人們成事有恆心,但不敗事卻難,若能慎終如始,就不致敗壞了。所以聖人不願追求物慾,而學無為之道,使萬物復歸自然,而不敢恣意妄為。

所以說:王道,不是使民精明,而是讓民純樸;民眾奸滑難治,因為欲望太多,因此,刺激慾望,是國家賊患,使民淳樸,是治國德政。

復歸自然使民淳樸,是為無為的兩大方法,通曉無為法可稱玄德,玄德是反演化,直到眾生幸福。

 

本篇文章「故曰…」之前應該都是前人作品;前段文章是強調不執著,而後段文章卻明顯地執著,執著於「稽式」,也就是太執著於控制民心,民心是要自然而然的純樸,而不該使其愚昧好控制,故而文章後段才是作者所著。

「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這就已經是執著的有為了,「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這是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則是只知其然的應用,純樸善良是邦之德,但愚昧無知卻不是。

此外,前段文章也疑似參雜後人的註解,「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或許才是原文,應該出自夏朝;「是以聖人...。是以聖人...」則是後人對原文的註解,原文著重自然規律的持守,註解則明顯曲解了原始意涵。

分析完前段文章的論述,能理解夏朝為何能長治久安,也可知後世為何治不了洪水,夏朝「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傳到後來「是以聖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卻忘了後面接著「慎終若始」、「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慎終如始方能無敗,道法自然方得無失。

夏朝是知其所以然的持守無為,夏后朝是只知其然的執著無為,到了周朝則是有為的愚民政策,三者都能讓民風純樸,但境界那可就差遠了;夏朝知真相而弗敢為,夏后不明真相亦弗敢為,周朝不知真相還將以愚之。

此篇翻譯以夏朝前期作者為主,依其核心思想貫穿全文,故而部分翻譯與原文略有不同,例如「此兩者」應該是「以知邦」與「不知知邦」,而非復歸自然與使民淳樸。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