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想那隻大象!:美國總統辯論必讀經典,教你拆解框架、解讀常見話語陷阱、掌控大局,取得優勢只要30秒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有過經驗就是當我們特別提醒別人不要怎麼樣的時候,結果事情反而如我們所預期的搞砸了!例如提醒小孩要小心不要打破杯子,結果卻真的打破了!這到底是我們對未來有預知能力,還是我們刻意提醒的行為反而給對方加強了印象?
本書是暢銷20年的美國總統辯論必讀經典,作者為美國研究政治論述框架專家,同時也是語言學家及認知科學家,他在書中便為我們揭示當兩派道德價值觀不同的人要如何透過思考及語言來重建框架,倘若我們順著對方的思維及框架去思考與對話,就很容易讓自己的論點模糊而落入了對方的框架而難以自清,我們應該要先找出彼此的共同價值觀,接著再以自己的語言重塑框架,而不是一味地以否定的方式去反駁對方的立場。
書中談論的皆是以美國政治保守派及自由改革派在過往議題政策上的相異點,作者透過分析兩派的道德觀來闡述各自擁護的政策與理念,我很訝異的是原來保守派的價值觀正是家庭關係中的「嚴父模式」,主張的是階級權威、個人紀律、反同志婚姻、反墮胎,而且認為窮人之所以為窮人是因為缺乏自律,富人是好人的象徵,拉大貧富差距反而是有益於社會的事,並且主張對敵人嚴懲或殲滅,也難怪許多封閉式的邪教團體大多是這樣的思維與作法。
而自由改革派主張的則是公平、同理心、關懷、責任感、自由、開放、合作,在家庭關係中屬於「慈親養育模式」,也就是父母會尊重孩子的想法,並且主張用同理的方式去教養孩子而非權威,自由改革派認為嚴懲及復仇並不能解決事情,反而是必須靠著理解及約束才能達成。
兩派如此迥異的道德觀,乍看之下會認為怎麼會有人擁護保守派?作者告訴我們保守派的組織非常良好,而且在美國有一半的人都擁護保守派,反而自由改革派的組織薄弱,即便擁有看似相對開放公平的理念,但卻總是誤以為投入大量廣告及民調結果就能讓選民意向改變,作者認為科學始終是站在自由改革派這邊,但他們更需要語言及認知科學專家才有辦法在選戰中突破保守派設下的既有框架,進而改變選民意志。
這本書也同時解答了我多年來的疑惑即是為何總是有很多選民會投票給違反自己權益的政黨或政治人物?我總是很不能理解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這本書中作者說選民其實是不理性的,當使用的語言及思考符合選民的邏輯,就很容易掉進提出不益於本身權益的框架中而不自知,這也就是我們時常感到疑惑為何有些人明明沒有收到任何好處卻把神聖的一票投給剝削自己權益的政黨。
雖然這本書是十足的美國政治辯論教戰手冊,但也非常適合喜歡思辨的朋友閱讀,真的帶給我許多思想上的衝擊與驚喜,真的相當精彩且值得一讀再讀,誠摯推薦給各位!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