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larkintheforest

@skylark

不負責任考古學科相關書籍推薦

響應Matters社區活動,在此分享三本最近看的考古學或相關學科書籍。1. 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這本可能是我近期看到覺得學術性的考古書籍裡面最適合普羅大眾閱讀的。這本書講的是山東嘉祥的一座東漢祠堂,祠主武梁出自官吏家族,一生讀經講學、隱居不仕,沒有留下什麼文字作品。

從此心裡有隻梅花鹿:初識動物考古學

研一上學期修了「環境考古」,內容是關於古代自然環境,藉以了解古代人類社會及其變遷同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其實這堂課蠻無聊的,好在開課老師是個喜愛在課堂變花樣的人,他聯絡了社科院考古所,讓我們每周上課時間都轉移到社科院,社科院願意開放三個實驗室,分別是植物考古、體質人類學、動物考古實驗室,讓我們分組學習。

全世界的阿嬤都是一樣的

對一個考古系研究生而言,全世界第二悲慘的事情莫過於入冬了還待在沒有暖氣、房子會漏風的考古工地。那麼第一悲慘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終於完工了,可是買不到車票回北京。9月底山西大同的氣候對一個台灣人來說簡直是深冬,氣溫只有5到6度,但因為工地條件比較簡陋,我們也不能安裝暖氣,所以寒冷就成了鞭策我們加速趕工的動力。

吉家莊考古進行時(3)

我們在吉家莊工作了兩個月,期間有很多Highlight時刻。例如,在休息時間剖開一顆當地出產的大西瓜,清甜多汁,邊吃邊把籽吐到旁邊去年山西大學挖掘的已回填探方裡(別誤會,並不是跟山西大學有仇)。吐的時候想的是,希望這些籽可以好好長大,這樣明年我們來上工的時只要記得帶把刀,就可以有瓜吃了。

吉家莊考古進行時(2)

8月7日正式開始發掘工作。每個學生各自負責一個面積為25平方公尺的探方,每個探方配有一到兩名民工,民工都是當地的農民,約五六十歲年紀,並且一律操著在我們聽來簡直像外語的大同方言。即使這些叔叔伯伯很努力的要用不甚流利的普通話和我們溝通,還是帶有濃厚的大同腔調。

吉家莊考古進行時(1)

7月28號我們自北京出發,搭了六個小時的臥鋪到山西大同,再從大同火車站搭汽車前往駐地吉家莊小學。抵達吉家莊小學的時候已是深夜,看著校園裡昏黃黯淡、形同虛設的路燈,和夜空裡又大又亮的星星,突然意識到自己距離現代文明與設施有多遙遠。簡單洗漱、整理之後,我們疲憊地鑽入作為宿舍的矮小平房,沉沉睡去。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