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
小豆

會寫些閱讀的筆記、實踐、想法等,以及各種事情的想法和思考,也有在經營方格子和Dcard

《拿鐵因子:最小又最強的致富習慣》 :檢視日常的支出

本書作者是大衛.巴哈,這是本理財書籍,以下選取書中內容,並寫出我的心得

本書中提到拿鐵因子的概念,是指非必要的消費習慣,是個比喻,指那些可花可不花的支出,不是要吝嗇,不去享受生活,而是知道哪些該用,哪些不該用,財務問題的方案是養成新習慣

例如在書中小資女柔伊,將一天中一些開支列出來,發現花了4.5美元買拿鐵、2.5美元買馬芬、7美元買果汁、14美元午餐、1.5美元瓶裝水,總共是29.75美元,接著用計算複利的網站計算,以30美元計算,1週5天乘上1年52週,10%年利率乘以40年,得到4110652的數字;而如果是利息5%,算出的數字則是911913,也有將近百萬的收穫

因此咖啡廳的亨利提到「我們把未來的財富都花在一些無關重要的小東西上,甚至在花錢時想都不想」,並且請對方想想看這個花費是否有必要,以及檢視周遭環境,例如是否可以用公司咖啡機、是否花錢買瓶裝水、訂閱但沒空看的節目、衣櫥裡是不是有很多買了但沒穿的衣服、「真正的有錢人,大部分來該花的時候一分不少,不該花的時候一分也不多用,錢都花在刀口上」

亨利也有提到先付錢給自己的概念,是把錢留給自己,存起來的意思,為自己存下第一個小時的收入

以及提到所謂夢想帳戶,亨利建議柔伊開設一個夢想帳戶,和退休帳戶分開,人生中實現夢想是件重要的事情,例如書中就建議可以去學想學的東西。想一想,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然後甘心為此調整自己的生活。可以檢視每天做的事情和選擇,能讓你離夢想更近了嗎?在花錢時,也是把夢想放在第一位了嗎?真正的富足,不在金錢,而在生命

⬛心得一

以上有關於拿鐵因子的概念,我認為可以歸結為覺察、反思、調整、安排,思考生活中哪些是必要的?是否可進行調整? 而在有關於夢想的部分,則是讓人知道所謂存錢的理由,在理財時也能時常提醒自己,我這個決定會讓我離夢想更近還是更遠

以上這些概念,很多也可以運用在時間管理

例如在「從容心態」書中就提到可以記錄如何運用時間,要注意自己是不是花很多時間在沒有效益、又讓人倍感壓力的活動上,同時問問自己,能不能多花點心思在有效益、令人開心,或是有意義的事情上

裡面有提到有一招是問自己為什麼要做?如果答案是「只是在打發時間」、「沒什麼特別原因」、「不知道」,馬上停下手邊正在做的事,記下此行為並且加到你的「減除清單」裡,以後不去做;而在遇到不愉快的時刻,可以思考如何反轉,思考如何增加樂趣或意義,例如通勤時可以聽音樂提高樂趣或者是聽書提高意義;以及可以花錢將一些不喜歡的雜務外包

也有提到可以問問自己什麼最重要,你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想想你的大哉問答案,找到答案後,在你經常虛擲時間的地方,設置有提醒作用的事物

而「更快樂的一小時」也建議可以每半個小時記錄時間運用,包含活動的項目和快樂,用一到十分為快樂打分數,這裡的快樂是用廣泛定義,包含正向感受、全心投入、關係、意義與成就等,之後決定之後哪些活動該分配更多或更少時間,主動安排時間表,有意識的使用時間

而前面提到兩本書中也可以看見作者的不同處,例如「從容心態」作者喜歡做菜,不會將做菜外包,而是買菜過程外包;而「更快樂的一小時」的作者不喜歡做菜,因此會訂購健康餐點。也因此花費金錢時,也可以思考是否符合個人生活型態和價值觀

⬛心得二

以上的概念也讓我檢視自己的花費,包含金錢與時間,是否有些金錢或是時間是花在既沒有樂趣或是意義的地方? 以及會適時提醒自己,當下在做的選擇,讓我離目標更遠還是更近,看有沒有哪些習慣能夠調整的

例如搭公車通勤的時候,就可以用KindleAPP看電子書,或是寫文章;而在用社群媒體的時候,也可以有意識的使用,先思考我用的目的是什麼(例如可能是為了收集某些特定時間段內的照片並做相簿),那這個目的之外的事情,就可以先排除

而例如買東西的時候,思考這東西真的是需要和想要的比重,以及買了之後能帶來哪些價值,例如耳塞和酒精,這能讓我在家中看書或打報告的時候,能減少周遭聲音能夠專心,就值得購買,酒精則是為了避免手不乾淨導致耳朵發炎

而我以前有時會買一杯四季春(裡面有料的那種),一邊喝一邊看動漫,但後來我就想,我真的需要看動漫的時候配上飲料嗎,後來我試著不買飲料,發現我在看動漫的時候能更加投入,所以後來就不買了

又或者是我以前會吃早餐,後來接觸到168斷食,因此試著將早餐移到中餐去吃,嘗試之後發現中餐吃了多一些,但不會比早+中餐還要多,而集中在一餐內也比較好節省花費,也可以減少食量,促進健康

任何活動的時候,例如聚餐、聽課、閱讀、寫文章等,都可以去評估這件事情的價值,包含金錢和非金錢的價值,檢視一件事情會花掉多少金錢和時間,以及思考從中獲得的成長、樂趣、成就、意義等多層面向

例如大學上課的時候,可以評估聽課帶來的價值,如果從中的收穫很少,就應該考慮是否繼續聽課,看看是不是能做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情,例如閱讀教材或打報告等;在看書或是文章的時候,也都可以如此思考,選擇是否閱讀和閱讀哪些部分

而例如一些邀請、聚會、活動,在答應和參加之前,也都要思考這件事情是否有價值,是不是真的是重要的事情,然後該拒絕的就要拒絕

而大學選課的時候,也可以用此方式思考,除了必修之外的選修,都可以去做評估,包含甜涼度和收穫等,可以先去看看評價,例如我選課的時候,有些課可能有內容或興趣,但分數很難拿,這時候我可能就不敢選,但就可以思考以其他管道學習,例如旁聽、看該課程的指定閱讀、自行尋找相關書籍等,以各種管道進行學習

當然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也會有各自的金錢和時間的安排,以上的觀念就提供給大家參考囉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