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個桃
J個桃

Hi, 我是小桃!這裡是我的馬特市星球,裡頭會有我的正能量語錄,也有我的心情,甚至是成長的過程,人生就像是一場藝術品,每一筆、每一個選擇都是一個原創的過程。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J個桃,可以看見除了文字外的我

不能忽略第三選擇的可行性

在生活裡我們遇到事不是打就是逃,在Yes or No的選擇下難道就沒有第三種選擇的可能性嗎?

圖片來源:攝影師:SHVETS production: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8410857/


什麼又是第三選擇?第三選擇是一種創造。


在《第三選擇》這本書中,史蒂芬‧柯維用四種思維模式概括了第三選擇,同時我覺得也是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七個習慣精華彙整成四個思維模式。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讓我們從依賴性人格依序培養為獨立型人格再到互賴型人格。需要培養的習慣有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在這本書中談到的主動積極,不外乎的不斷強調著我們是擁有選擇的權利,作為一個積極主動的人是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選擇權利,而這個選擇的權利也建立在我們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當我們有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我們選擇的空間就會比別人大得多。


【我看到自己】

這是第一個思維模式,我們要將自己看作一個有獨立判斷力和行為能力的獨一無二的個體。在我們生活中是不是時常會被情緒調動?或者說迫於面子之下做出選擇?還是說當我們看到另一個比我們優秀的人,於是私底下就和他做比較,於是給自己和對方貼上標籤,因為他做得很好,我覺得我沒法跟他一樣,或者是看到對方是富二代於是也給他貼上標籤,在這麼多標籤下我們往往忽略我們的選擇,忽略我們作為一個人的單獨的選擇。


【我看到你】

也就是我把他人視為人,而不是東西。這個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卻很不容易。就上一個思維模式中,我們往往在和他人打交道時,其實我們內心中早已經給對方下了定義、貼好標籤了。在這樣的定義之下,我們很難可以和對方做交流,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到對方和我們一樣也是個人。所以我們需要把對方看作是人來協商,而不是簡單的看做是一個標籤、一個東西。


【我找到你】

當我們開始把對方當人地看待的時候,或許對方不會把我們當做人,也是把我們是成一種東西、一種標籤時,我們想和他協商、溝通時,會發現對方充滿著防衛、帶著刺。而在這個思維模式中,我們要做的就是透過對話讓對方的情緒達到緩和,所以我們需要直面衝突,不是迴避或者像刺蝟一樣的防衛。

當我們與對方的見解不同的時候,最好的回答是:「哦!你不同意呀,那我需要聽聽你的想法」邀請對方和你一起溝通,並且切實地採取行動,這過程中更需要的是能夠學會同理性傾聽,而不是極力反駁和爭辯。


【我和你協同】

當我們邀請對方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就需要找到一種更好的從未想過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陷入一種互相攻擊的循環。在這個步驟中,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頭腦風暴,盡可能地激盪出更多方法,當然在腦過風暴的過程中,千萬不能過多的評判和爭執。

圖片來源:攝影師:SHVETS production: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8410857/


在這個一起創造協同的過程,有四步驟:

  • 詢問:詢問對方的意願,問他願意和你一起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嗎?
  • 界定:雙方討論“更好“的標準意味著什麼?需要界定邊界
  • 創造:雙方一起努力去探索、創造一個可以達成界定條件的第三選擇
  • 達成:當形成第三選擇,也就達成協同的共識。


其實我覺得第三選擇,除了再次提醒我們擁有選擇的權利外。更是在從獨立型人格提升到互賴行人格,找到一個平衡的點。也就是重新界定選擇,我們除了打或者逃的選擇外,我們更需要時刻記得我們有第三選擇,我們可以邀請對方一起協同創造,跳脫標籤,不驕傲自滿,放下對自己的執念,做到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從和他人的協作中,找到彼此的亮點,突破框架,創造第三選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