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自《民主的細節◎劉瑜》君讓臣下,臣可以不下
事實上,稍微熟悉一點美國憲政史的人就知道,這場鬥爭其實並沒有什麼新意。早在1867年,也就是中國人見到皇帝還在戰戰兢兢下跪的年代,美國就有一位總統因為試圖炒一個官員的魷魚而差點被國會炒了魷魚。那就是美國第一個遭受彈劾的總統安朱·約翰遜。
節錄《我逃離的帝國》香港.二○一九年
十一月四日凌晨,二十二歲的大學生周梓樂從停車場的三樓墜落,四天後在醫院離世。示威者表示他遭到警察追捕,但沒有證據能證實這項說法。周梓樂是首位在抗議現場身亡的示威者,這讓社運人士群情激憤。他的照片遍布了整座城市,人們在大學校園、街角處和公園留下字條與蠟燭追悼他。十一月的第二個週末,人們在公園舉行了大型的…

節錄《妖風》我們對民主失去信心嗎?
社群媒體快速傳播錯誤、仇恨和極端訊息的能力,也加劇了美國民意中這股危險的趨勢,更不要說還有俄國等境外勢力,正居心叵測地利用美國政治的兩極分化與民心易受煽動這兩個弱點,準備扳倒美國的民主。

節錄《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美國「戰略模糊」的三個層次
以前美國戰略模糊的目的之一是要阻止台灣在兩岸議題上走得太快、太遠,但現在美國可能也必須要考量到親中人士散播的失敗主義,以及在中美競爭下,想要站隊到中國那邊的拉力。對一般的台灣人來說,辨識這些近乎於投降主義的主張,也是相當重要的加強自我防衛的課題。

節錄《貿易戰就是階級戰》中國的失衡是否將再次震撼全世界
多數中國企業一開始就內設共產黨的小組組織,即使是非中國企業在中國設立的子公司也不例外。很多大型企業的高階主管(包括政府未掌握直接所有權的企業)都是共產黨黨員,理由很簡單——黨員的身分讓他們更容易獲得晉升與支持,但他們也因此不得不遵守黨的紀律。

節錄《美中貿易戰,戰什麼?》美中貿易戰的起因
中國企業沒有這個問題,只要所作所為得到政府的支持,可以容忍長期的虧損,沒有市場紀律的問題。因為資源約束的條件不同,中國企業在削價競爭時有絕對優勢。歐美各國抱怨中國企業過度生產,造成全球產能過剩,就是因為中國企業所面對的資源約束條件與眾不同的緣故。

偷自《民主的細節◎劉瑜》動什麼,不能動憲法
美國人對自己的政府、對自己的領袖沒有這麼「寬容」。在這個以自由和法治立國的國家,人們對自己的隱私權利、言論自由以及法律程序,有一種「神經質」的警覺。在他們的眼裡,自由、權利、法律,「嬌嫩」如嬰兒的肌膚,需要一絲不苟的呵護。
偷書集_《文化大革命》兩個獨裁者
歷史學家羅伯特.約翰.瑟維斯(Robert John Service)曾經指出:「他的殘暴有如誘捕籠般冷酷無情。」後來的毛澤東則隨興得多,他故意把社會搞得天翻地覆、助長數百萬人毫無秩序的暴力行為,藉此摧毀政敵,讓自己留在黨政核心。

節錄《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自序
我想起了作家关仁山讲过的一个故事: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河北滦县进行扫荡。他们把一个村子三百多口人集中起来,叫他们挖一个大坑。村民们知道这个坑是用来埋葬自己的,然而还是一锹一镐,认认真真地挖好了这个坑。然后,三百多人全部被枪杀,埋在这个坑里。

偷書集_《文化大革命》全面肅清
一如所有一黨專政的國家一樣,黨內必須週期性地清除敵人,無論是真實的敵人或是假想敵,畢竟共產主義的歷史就是一段無止盡的肅清史。然而,這次運動的性質與以往的運動不同。文化大革命讓黨、政、軍皆元氣大傷,毛澤東向來不滿意毫無秩序雜亂擴張的一黨專政機制,因為權責重疊、利益衝突。

節錄《来生不做中国人》中国好讲命理反趋衰落◎ 钟祖康
许多中国人说得神乎其神的《推背图》,依我看,除了是预言自我应验之外,还加上无数版本穿凿附会其中,特别是那些有心想做皇帝的人。
節錄《天下大亂》新世界秩序——控制聯合國與世界銀行
「共贏」是習近平的用語,中國外交官是要用這個決議案來「吹捧其國家元首,將其思想寫入國際人權的詞典」。

節錄《阿共打來怎麼辦》萬年不變的經典謠言──封鎖台灣
萬年不變的經典謠言──封鎖台灣 「封鎖台灣」也是數十年來沒有消退過的謠言,主要內容大致分為兩方向: 1、台灣是海島,被封鎖就會完蛋。 2、中國可以輕易封鎖台灣。 然後就死了。 是的,就這樣,沒有任何技術討論,直接結論。 大談此類謠言者,絕大多數都是用國際關係角度切入,理由不外乎是「其他國家不會出手幫助」、「台灣撐不了幾天」,至於怎樣封鎖,如…

偷自《民主的細節◎劉瑜》所謂秘訣
要說美國「治理」公款奢侈消費的「秘訣」,其實很簡單:權力制衡。我們中國今天治理公款吃喝,一會兒制定「四菜一湯標準」,一會兒「公款吃喝公示制」,卻全都治標不治本,甚至越治越病,因為治來治去都還是自己給自己開支票。
節錄《观念的水位》给理想一点时间
然而世上真有救世主吗?“一个强大到可以给你一切的政府,一定也强大到可以拿走你的一切”。50年代中期的集体化运动,正是对此的说明。钻石捧在手里还没捂热,通通交到国家手里。到50年代末,台湾农民开始实现“耕者有其田”,大陆某些地方却出现天灾人祸。那些不幸死于饥荒的农民是否想到,他们忍饥挨饿的痛苦与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痛…
節錄《晶片戰爭》台灣的兩難
如果中國真的入侵台灣,也不太可能把台積電的所有員工都抓起來。要是中國真的那樣做,只要有一些憤怒的工程師反抗,就足以破壞整個行動。解放軍已經證明自己可以從中印兩國爭奪的邊境上奪走喜馬拉雅山峰,但是要奪走全球最複雜的工廠,裡面又充滿爆炸性氣體、危險化學品、全球最精密的機器,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節錄《美中貿易戰,戰什麼?》WTO為何無法馴服中國
中國市場有結構性問題,且難以控制,那就是政治風險。如中國反對法國政府接待達賴喇嘛,消費者就杯葛法商家樂福、LVMH;反對日本東京都把釣魚臺納入行政管轄區,消費者就杯葛日本品牌的汽車;反對韓國接納裝置美軍的反飛彈系統,消費者就杯葛現代汽車和樂天在中國的超市,逼使後者自中國撤資。國際品牌因為企業發言不合國策,遭消…

節錄《美中貿易戰,戰什麼?》美中供應鏈的合與分
臺灣在這個非中國體系的亞洲供應鏈的建立上,將扮演拓荒者和連結者的角色。臺商迄今仍是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主要貢獻者,臺商的移出中國因貿易戰已勢不可擋。有些臺商動作快,有些臺商動作慢,這是因為他們的客戶(品牌廠)有不同的考量的緣故。

偷自《民主的細節◎劉瑜》比道德制高點更高的
能否把相關思考引入中國呢?應該認識到中美兩國本質性的區別,如果說美國對勞工幾乎存在「過度保護」,中國的情況則正好相反。那種「中國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廉價勞動力,如果給工人確定最低工資就會嚇跑投資者」的認識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想當然」。如果勞動力越廉價一個國家的投資環境就越有優勢,那世界上最有投資優勢的應該是非洲。
偷自《观念的水位◎刘瑜》权力的道德捆绑
我慢慢意识到,很多集权政府的治国之道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说,很多集权政府的成功秘诀正在于此:为了推销强权的苦咖啡,得搭售道德的白砂糖,咖啡加糖,专制也就打开了销路。其实道理很简单,要说服民众放弃权利、财产、自由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能让民众在打倒假丑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放弃其权利和自由,那么民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