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灣水巷生
南灣水巷生

哲學博士生,專長為意識哲學。有鑒追求靈性生活的香港人愈來愈多,惜坊間謬說流行,學院又鮮予重視,誠覺一憾。遂立志融會靈性與知性,助人探索精神世界之各處幽微。

鳳梨前傳

(编辑过)


[水巷閒思]近日鳳梨炙手可熱,爆出兩岸博弈的硝煙。傳媒報導時,直頭冠名「水果戰爭」。不少香港人為撐臺灣,亦豪擲銀彈,紛紛搶購。開箱,剝皮,大快朵頤。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水果戰爭剛開打,已先引發語文亂象。上週我曾撰文一篇,駁斥「鳳梨非菠蘿」的謬論。落筆當時,未知坪原猴上年已寫過同一題目,也不知他呼作「都市傳說」的語文亂象實已散播相當時日了,慚愧。 幾乎同時,台灣作家曹銘宗亦寫過一篇〈鳳梨名小考〉,精彩絕倫,算我讀過最殷實可靠的釋名。你知鳳梨為何叫「鳳梨」嗎?雖然其形似鳳乃官方講法,但華文考證語源向有牽強附會的陋習,不宜盡信。


拙文講過,臺灣鳳梨最早從大陸移植,而那只是故事的開端。臺灣鳳梨至少可分三種,即在來種、開英種和雜交種。嗜食鳳梨酥的朋友,或多或少會聽過土鳳梨。但原來土鳳梨並非臺灣最古早的菠蘿種。第一批從大陸引進的的菠蘿,屬在來種,俗稱本島仔鳳梨,其色澹黃,其味酸甘。清人孫元衡有詩曰:


翠葉葳蕤羽翼奇,絳文黃質鳳來儀。

作甘應似籦籠實,入骨寒香抱一枝。


甜如竹筍,香徹人骨,讚的就是在來種鳳梨。


然而,臺灣至今尚產在來種鳳梨的農場卻寥寥可數,轉捩點在日治時期。日本接管臺灣之初,商人岡村庄太郎經已奔赴國境之南探險,並嗅出商機,於鳳山設廠量產罐頭菠蘿,首開外銷風氣。不久,日本廠商發現本島仔鳳梨果實小,產量低,纖維粗,花腔深,不宜製罐。有鑒其時,檀香山及新加坡均盛產罐頭菠蘿,日本廠商遂漸次引入新種,頻加試驗。這一批批移植臺灣的鳳梨,皆屬開英種,又名外來種或南洋種,亦即後來俗稱的土鳳梨。(待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