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 w
henry w

退休了,喜看文章,偶而寫寫。

懷念遥远的鄉鄰

(编辑过)

在享受樂齡悠閒的時候,偶而回憶起年輕時的一些經歷,會覺得那時是相當辛苦的,然而當時卻往往並不覺得有什麼苦。回想七十年代中,我在印度尼西亚雅加達東南郊區居住的那一年多的情況,便是這樣。那時我還未有正式工作,為了舒緩經濟的壓力,暫時在屋子旁的車房,和妻子開了個小店,賣日常生活所需的雜品。

有個顧客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名叫巴爾佐,大家叫他伯巴爾佐,伯是對男人的尊稱。原先我是他的顧客,他是三輪車夫,他慣常把車停在離我家不遠的街口等客,我常坐他的車到約莫兩公里外的干冬墟(Pasar Jatinegara)冬德(tongtek)橋頭。從他的外表估計,應有三十歲出頭,比我年長五歲左右吧。他身體健碩,膚色黝黑,寬寬的臉上總掛著笑容。他到我這裡偶而買肥皂或牙膏,而每天必買的是香煙。記得我剛開張那一天,他走過來笑著對我說:“伯!剛開張?會有銷路的,這裡沒有小店。”

   “隔籬街不是有一間嗎?”

   “那一間的東西太貴了!”他接著說:“我要‘紅色鹽倉’ (Gudang garam merah)。”

紅色鹽倉是當年最受大眾歡迎的丁香煙牌子,我拿出一包(20支裝)遞給他,他不接,說:“只要五支!”

我拆開煙包,抽出五支給他。我明白在此鄉鎮,大家都捉襟見肘,生意就必須這樣做的。他是我的忠實客戶,每天晚飯時間,就會來,我就自動自覺地抽出五支紅色包裝的鹽倉……

伯巴爾佐告訴我,他是直葛(Tegal)農民,跟著家鄉的一個帶頭人來到這裡。帶頭人在這裡租了好些房屋,給家鄉過來的人住。而且還有好多輛三輪車和賣牛肉丸麵的擔挑子,跟他過來的鄉民,就變成三輪車夫或牛肉丸麵小販了。

我問他這裡比家鄉好嗎?他說在這裡收入比在鄉下幫人耕田多一些,也沒那麼辛苦。他說一天拉兩三趟來回冬德橋,便有近千盾收入。夠交租和兩頓飯了。

說到牛肉丸麵,那麵擔子、麵條和牛肉丸都是帶頭人準備好了的,他們只負責挑出去沿街叫賣罷了。我嘗過這牛肉丸麵,麵是摻了許多木薯粉做的劣質麵,牛肉丸也是肉少木薯粉多的另類產品,但也許麵湯裡的甜醬油和辣椒醬夠刺激,也不至於太難吃。我的一個外甥女來我這裡玩,嘗了之後還大讚好味道呢!

他們的麵,一碗賣一百五十至兩百盾。我想起那時到班芝蘭唐人街吃腌麵,一碗要一千多盾。這兩種麵價格相差那麼遠,可說是兩個世界的東西,卻共存於一個城市。也許收入少的人也有消費得起的地方,也吃得飽,所以就相安無事吧。

我的其他顧客就是附近居民,那是一得馬來族鄉鎮,外地人較少,華人就只有我一戶人而已。雖然我是五代僑生,我的祖先一百多年前就已遷到印尼來了,不過當時的政府排華政策和社會上的排華情緒,使我們一家在剛遷進這鄉鎮時,還是有些忐忑不安的感覺。但住了下來之後,感覺他們對我們還是挺友善的,也願意到我們的小店買東西,因此也認識了好些鄉民。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這裡的鄰里組長(RT)伯阿末,他的正職是公務員。約莫四十歲,是個和藹和健談的人。我剛搬來時,到他那裡登記居民證,他主動地介紹村裡的情況,並說遇到什麼困難可以找他。

他告訴我,這裡鄉民原來的家鄉是在比較近市中心的地方,大約是在六零年建亞運會的史那延體育館時,政府將他們搬遷到這裡,這裡就叫新園子。後來我慢慢地了解到,鄰里中有些是公務員、有些在大公司任職、有些有較多房屋出租給外地人、有些有果園,等等。因此他們相對於從直葛來的鄉民,如伯巴爾佐等,就顯得較為富有。

伯阿末還告訴我,我的右鄰是前朝的安汶(AMBON)族副總理,和他的女兒及女婿一起住。但我從來沒看見過他,不知是否真的?他的女兒和女婿則天天出門,也許是上班吧。他的女婿是萬雅佬(MENADO)族人,和藹可親。和他女兒一樣,見到我們會主動打招呼。

另有好多位峇達族青少年會來買糖果餅干等零食,他們也住在附近,他們的父兄多數是公共汽車司機或售票員。

我在這村裡住了一年多,因為自己的發展前途需要而搬離了。在這裡的和諧生活,給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對當地居民給我的幫助和包容,心存感激!


後記:

本文原來是沒有後記的,當我要貼上網時,忽然想起網友的某些文章,于是多寫幾句,就作後記吧。

記得其中一位網友的回憶文章,大意是講到大約是一九四二年日寇登陸爪哇島時的事,那時荷蘭軍已撤離,日軍尚未進入,有幾天無政府狀態。作者那時還小,跟著家人從雅加達附近的鄉鎮逃難到雅加達,因為他們的家被搶光了,連屋頂的瓦片都不放過。

又有一篇寫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後,荷蘭軍回到爪哇那段時間,作者的父親和鄉鎮裡的華人家長被當地游擊隊帶走,婦孺則逃難到大城市。等事過平靜之後,他們回到原鄉鎮,當地居民告訴他們被帶走的家人埋屍之處。

看到這些文章,使我深思,戰亂是多麼可怕啊!可使屠殺和搶掠代替包容與和諧相處!我不禁慶幸,當年我在雅加達東南郊那個鄉鎮居住的時候,是在相對和平時期,倘若那時發生戰亂,我的處境會怎樣呢?我都不敢想下去了……

若說沒有包容,華人怎能變成印尼第三大的族群呢?印尼當地人的包容性是肯定的。但網友說的事也是真實的,我們也經歷過好多次的排華暴亂。所以在印尼生活的華裔,應明白這種情況,好自為之。

想到這些,我慶幸自己很早就生活在歸國華僑的福地香港,感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