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forzoe
Meforzoe

Not a writer

陸客初次赴台觀感

去之前,很難對台灣的真情實景有合理的想像。對它的了解,只有小時候教科書上的課文,還有從前流行的台灣偶像劇。啊!以及喜歡聽流行音樂的我聽了太多台灣藝人的歌曲。在台北捧著旅遊地圖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戴佩妮的《淡水河邊》唱的不是與海水相反的淡水,而應該是台北的地名!☺️

備註:標題的“陸客”是在台灣的旅行時看到某些標示裡對中國內地前往台灣旅行的遊客的稱呼。

做為一枚初次到訪台灣的中年陸客,從台北回來已有兩天,旅途的感受還讓人回味無窮。剛下飛機那一晚躺下床,覺得過去在台灣的幾天好像夢一樣變得虛幻。但我明明是真真切切地去了呀。於是開始不斷地思索,為什麼這個地方帶給我如此特別的感受?它的魅力何在?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在台灣的最大的感受,我要選擇的是“錯愕”!當然,將來這些感受會慢慢被消化、加以更多的理解,也許錯愕之感就會逐漸消除。但趁著它還在心頭,趕快來記錄一下。

之前在matters上瀏覽過幾篇台灣人在大陸的觀感,因為好奇他們會比較哪些差異,而這次我反過來是以陸客的身份去體驗台灣,原來換一個角度也有很多話想說。當我們在大陸生活,將很多人文、生活環境的細節內化之後,會覺得一切理所當然,對台灣的設想也只是基於自己接觸到的種種片面的言論和報導。在此,要說明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無論我們談論哪一個國家或地區,都不應絕對化(即一桿子打翻一船人);更不能以個人在當地局限於某段時間和地點的感受去以偏帶全。

進入正題。為何會感覺錯愕?

走在台北街頭,有時感覺很像在韓國,雖然更客觀地來講應該是更像日本,畢竟日治時期有五十年(未嚴格考證歷史,只是網上檢查查閱,如有錯誤請見諒)。我猜想,應該有很多建築和生活社區是按日式的風格來建築的。另外,如果以15-20年教育一代人來講,已有兩至三代人接受日式的教育。以上都是我個人基於自己的認知和經歷而產生的想法結論。還需要補充的是,我只去過日本沖繩,沒有到過日本其他城市,沒見過那些更典型的日式建築和街區。但是我去過韓國首爾,相對來說印象就更深刻些。因此有時會覺得台北的街景似韓國首爾。再仔細移目看看周遭的店鋪招牌或路牌指示,端正的中文字立刻將自己拉回來:不!是!韓!國!日!本!

當搭乘捷運去到另一個地點,出站後又會覺得那個景象很像在大陸。尤其有天在北投,酒店旁有條筆直冷清的街道,從高層的房間玻璃窗往外望去才知,原來那條道路的對面是農田。怪不得街道這麼冷清,除了靠酒店的一側有些新建住宅,另一側則很荒蕪。確實像大陸城鄉結合部(應該是個大陸內地特有的描述)的形式。看著稀疏的行人、在建的工地和網紗包裹的大樓、以及路邊散放的摩托車、自行車,似足了珠海市郊離開鬧市區去往高新區路途中的一景。感覺自己是在家鄉並沒有“出國”。此時看到那面陌生的旗幟或是聽到與普通話不同發音的國語,就會頓時時空穿越回來:哦,現在是在!台!灣!。這種時常要提醒自己身在何處的“錯愕”感在以往的旅行中從未體驗過。甚至是在被文化差異更大的西方國家殖民幾百年的香港或澳門都不曾有過。以內陸非沿海地區人士的生活體驗,到了港澳地區,會在地理環境、城市建設方面看到非常明顯的差異;甚至聞者夾雜著海風味道的空氣、被粵屬當地人頗有辨識度的長相和粵語包圍都會時刻提醒你是身!處!外!地!。

歷史和政治層面太複雜,且眾說紛紜,偏居一處的個體很難獲得全面準確的認知,我沒有能力去談。但這裡的生活基本面相比港澳而言跟我們更接近、感覺更親近。只是街道上插有的紅藍色旗幟、電視和廣播裡競選的新聞、某個地標或小冊子註腳處的地名又在時刻提示著它的不同之處。

在台北的六天五夜,遇到的人都非常禮貌、客氣,不說很多次“謝謝”無法結束的話局,好像是和“日本人”在打交道,於是再次錯愕。入境時官員親切地以名字後兩個字稱呼我的孩子,讓我倍感驚喜。捷運站進入列車只能單向排隊、而非左右兩邊同時排隊上車,讓秩序確實好得沒話說。列車裡不可以飲水和進食,甚至還貼有飲食會被罰款的廣告,因此要在上車或最好進站前補充水分。大部分街道上極少有垃圾桶。這些規則都令行人的行為非常檢點,街道能保持乾淨整潔。而我們的褲兜和包包就成了臨時垃圾袋,隨身攜帶至不知何時才能碰上的垃圾桶😅。而且,大部分垃圾桶都有分類投放,可回收物與普通垃圾分開,對於我這個回收狂人來說十分友好。

挑出一些圖來描述自己的小小心意,不愛高樓大廈的水泥森林,獨愛自然和市井的氣息。

酒店房間觀景.冬日的田野顯得荒蕪
一起來愛山吧!愛這句!
略有懷舊感的車站,恍如隔世
像小時候生活的地方
麻辣臭豆腐!套用之前的話[一起來愛美食吧!]
沒有香港地鐵快節奏穿梭的人流,但有同樣的秩序井然
手機卡運營商名字真霸氣,當了幾天大哥大😂
好多年未曾再見的影碟店,時光倒流啊!祝老闆生意興隆!

我想,下一次再到訪,應該有心理準備了,可能不會再有那麼多錯愕的感覺。希望去到不同地方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人文風貌。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