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xi_Li
Yunxi_Li

にほんごをべんきょうしています 作文は私と一緒に自分と真実に焦点を合わせます。寫作陪我聚焦自己和真實。 にっし。日誌Diary。 ちゅうごくにすんでいます。

(推薦)《怒》by吉田修一

長篇,分上下兩部。發生了一件凶案,警方全國通緝嫌犯,作者給出三個嫌疑人,展開多線敘事,讓讀者隨時間進展來猜測到底哪一個是真凶。推理部分不多,我把它歸類為犯罪小說。心理、環境、生活描寫比我讀過的所有推理作家都好,最推薦上半部,下半部有點疲憊。

《怒》的女性角色塑造還可以。其中一個主線講了所謂「失足」的少女愛子被父親洋平尋回,三個嫌疑人之一的田代來到父女倆的家鄉濱崎,後來愛子和田代相戀。這一「線」主要是表現「父愛」,愛子被描寫為有一點遲鈍的性格,她在家鄉的「社會處境」也是父女倆生活的「不幸」來源。而故事最後愛子為了更加真實的、有別於愛情的另一種感情做出了勇敢的選擇,我覺得這一點可以說是符合現實的,女性的思考、行動是「正常的」。

另一個故事是少女泉和媽媽逃到沖繩的一個小島上,泉和媽媽的母女關係寫得特別真摯,母女關係常常不被重視,能夠讓人感受到母女之間的扶持、流暢的美好的感情的描寫就更加難得一見了。

【關於真凶】

最「重要」的核心部分,這麼說吧:所有人都作為「人」被寫「活」了,只有「那個人」即真凶——看完全書再回頭想——會覺得「他」的性格反而不連貫了,割裂了,看不懂「他」了,忽然就沒有五官了,像是殘缺了一樣。 

【作者的意圖(?)】

小說標題《怒》到底是什麼意思?讀到中部,像魔咒一樣的句式已經反復出現:人面對困境是無能為力的,什麼都解決不了,沒有辦法,反抗無用。三個嫌疑人分別「見證」了所遇到的人們的掙扎——「邊緣」的痛苦,三個故事都是這樣,這就是和「怒」的連結——好像是這樣子,但是結局出乎意料,加上真凶的部分作者處理「無力」,究竟是出於什麼情感,人物才作出了那樣的選擇和行動,可以琢磨一下。

作者吉田修一表達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對推理的作用是什麼?沒有辦法用推理小說的框架去這樣套,習慣了從推理的角度審視所謂的推理小說,就會試圖從技術上去拆解,但其實作者就是在寫「情」,技巧分析反而使不上力。

【染井為人的《正體》與之對比】

《正體》的第一個故事是男主和另外一個男人關於「信任」的故事。是本書最現實最戲劇化也因此回憶起來最感人的部分。兩部作品的故事很相似,都是嫌疑人輾轉來到一些地方,認識一些人,與之建立信任關係,然後因為全國通緝、電視報紙公開其長相,關係開始轉向。《怒》2014年出版(2016年電影改編上映),《正體》2020年出版(2022年電影改編上映),《正體》前面還不錯,後面就懶惰了,變得千篇一律,都是男主通過一些事情獲得所有人對其才能、人品的認可,男主甚至做出了稱得上偉大的「功績」,所有的情感都聚集於男主一身(結合我說的《怒》的結局,真凶反而是最碎裂的,兩部作品變得兩極分化了?)。除了文筆的明顯差異,《怒》更具現實主義。

【「同志」的部分】

本作三個故事之一有同志線。我不確定本作對於同性戀的書寫算是同志文學還是耽美,暫且視為是「BL文學」吧,作者憑借精湛的筆力確立了我對日本同志文學的認知,令我刮目相看。同志戀人的相處關係、同志的處境相當「寫實」,樸素動人,讓你相信這些故事、細節可以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這一部分又被置於整本小說戲劇化的背景之中。日本同志電影《利己主義》有個評論說「可能會讓同志看到憋出內傷」,我覺得本書也有點這個效果,忍不住感慨「好苦呀」。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