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vidualist
ideavidualist

手执自由

马驹桥田野笔记 2023.10.2

田野照片可加微信908922783从朋友圈查看。

地铁从宋家庄站出来的时候,转为地上运行,第一次去固原时坐大巴的那种荒凉感和流放感熟悉地重返了。我正在前往马驹桥的路上,虽然名义上仍属于北京,但路上已经没有一丝一毫印象中的北京的气息了。亦庄线周边的马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车,只有孤零零的一些写字楼,让我不由得想知道它们的空置率如何。

在同济南路站下地铁,再坐公交到马驹桥商业街。此时距离开学校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

下了车后我直接奔附近的烟酒店买了一包黄山和一只打火机,这是早就想好的安排,希望用递烟来套近乎。刚从烟酒店出来没走几步,一位黑脸膛的大哥就凑上来问:“找工作吗?我这儿公司直招的。”

我一时有点懵,但很快反应过来,顺势问下去:“有哪些工作啊?”

他说:“文员,一个月五千,包吃包住。”随即他上下打量我,大概是看我一脸学生气,脖子上还挂着相机,不像找工作的样,狐疑地问:“你是不是来做社会调查的?”

我有些尴尬,但还是嘴硬:“不是不是,我是来找工作的。”我接着转换话题:“这一片主要招哪些工作的?”

他说:“保安最多,其他都是一些零杂活,帮人搬个家,快递分拣什么的。”刚说完,不远处一位蹲着的大哥突然喊:“保安了啊保安!”

这时一位大姐从黑脸大哥身后走过,边走边喊:“找工作了啊!”

大哥回头问:“有啥工作啊?”

大姐站住,说:“有保安,文员,公司直招。你干不?”

大哥一摆手:“不干,我有前科。”

我一惊,问:“在马驹桥等活的工人里面有前科的多吗?”

大哥说:“还挺多的,偷窃的,强奸的,出来就奔这里了,还有欠小贷的。”

我说:“好嘞,谢谢大哥,我再转转。”

前面不远处就是一个十字路口的拐角,十点多的光景已经有很多人坐在店面台阶上玩手机,更多的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或者围着一个中介询问工作信息和商量工钱。几乎都是男性,三十到五十岁之间。

我继续往前走,走过十字路口后,街面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街上挤满了小饭馆、KTV、理发店、小超市等等,但大都冷冷清清,还有不少的大门都锁着。拐进一条小路,墙上和公告栏上贴满了公寓和日租房招租的黑白广告,头顶的电线排布凌乱,房屋距离逼仄,平房外墙裸露着红砖。走出胡同,看到躺在路边长椅上的人,后来回到十字路口和工人们聊天才知道,路边长椅就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晚上住的地方,冬天天气冷了之后大街没法住,大家就住厕所,因为有暖气。

突然,十字路口拐角处聚集了很多人,我赶紧跟过去,才发现是一个人在招工。大家都七嘴八舌询问信息的时候,一个大叔拉着他的手就往人群外面走,嘴里说“我干我干”。招工者问你会不会导航,不会导航的不要,地方在海淀,自己导航过去。大叔有点为难,看得出来他不会导航,起码是不熟练,但他还是点点头,说“会,会导航,咱们加个微信吧”。就在招工者展示二维码的时候,旁边又伸出来一只拿着手机的手,满脸笑说“我也扫个微信,以后有啥活记得找我哈”。

人群很快又散了。马驹桥的人们就在这聚聚散散中度过日日夜夜。

我举起相机拍了几张照片,两位大哥很快从背后凑了上来。其中一个问:“是记者吗?我随便拍随便问,管顿饭就行。”

我说,现在都是这个规矩吗?

一位大哥说:“新京报知道吧?凤凰网知道吧?人家记者来都是给四五百一个人,请人吃饭都是上千块的。你一分钱不出凭什么陪你聊啊对吧?”另一位似乎有点害羞地说:“给买份盒饭呗,一天没吃饭了······”路边就是卖盒饭的大姐,五块钱一份,不贵。我买了两份,两位大哥开始边吃边聊。

自媒体、官方媒体,拍视频、采访,已经大大改变了马驹桥的原有生态,甚至培育了一小批职业受访者,专门等着记者或自媒体来拍摄马驹桥,受访开价或请客吃饭。这是马驹桥工人找到的最轻松的赚钱方式,也是他们认为的对自己的补偿。马驹桥在网络上的热度走高后,大量工人涌入马驹桥,快速压低了行价,导致原先就在的一些工人既不希望媒体曝光,又希望自己能受访赚一笔外快。另一部分工人则是完全持回避态度,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窘态被网民看见,尤其怕被自己的家人在上网时看见。在这部分工人里还有一部分是逃犯,自然不希望被曝光。据大哥说,在马驹桥这些等活的人中,还有不少便衣警察,一待也能待五六个小时,他一亮证件,你就知道你完了,前几天就有警察从这儿把人带走的。

马驹桥的流动性极高,因此没有什么稳定的老乡组织,大家对马驹桥也没有什么感情,只是拿这里当作落魄时混口饭吃的地方。经常在一起趴活的兄弟也只是脸熟,几乎没有什么深度的情感联系,大家都没钱,也就默契地都不进行请客吃饭这类人情交际。另外,马驹桥的高曝光度也给我的研究带来极大风险,如果选定此处作为硕士论文的田野点,一旦有朝一日某篇报道某条视频踩中雷点,整个马驹桥劳务市场被取缔,那么我的硕士论文写到半截就得全部作废,这是无法承受的。

最重要的是,马驹桥是一个非常松散的地区性概念,这是一个镇,它在文化上似乎并不构成一个社区(或者说就是没有自己的文化),这就给我介入他们带来很大困难,既无法通过老乡组织进入,也无法通过某位“大哥”式的守门人推荐进入。

初闯马驹桥,给了我一个下马威。究竟能否以此作为硕士论文选题,还需要与师友商量评估,还需要继续探索。

欢迎来讨论!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