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房
張子房

Sad but True

快閃高雄|兩個相距600公里的城巿能否互相理解?

約180高,目測20歲出頭,一絲不掛地立在鏡前欣賞着自己的祼體,直直地佇立着。皮膚真好,屁股沒有皺紋。

深夜十一時推開男衛浴門撞破他一個人享受的時光,心裡有點不好意思。雖說平日出入泳池無數,男性祼體早麻目了,眼前的景象依然令我心頭稍微震蕩⋯⋯

啊,從股溝都能感受到他的自滿自豪。

我是不是破壞了他小小的樂趣?

小解後,推門而出,他已換了姿勢。

他右手執起牙刷,普通地刷牙;左手拿起吹風機,普通地吹着下體。

啊⋯⋯那台吹風機公用的呢⋯⋯

快閃高雄減壓

房間停水第二天中午,偶然在網上找到一家美麗島站的便宜旅館,不到NT500元的價位能住上一晚。「美麗島站+六合夜巿+衛武營」組成Combo,全是未去過但想去的景點,紅黃綠燈同時亮起,薄弱的理性「啵」一聲給刺穿了。

明明前一天搜尋過類似資訊,卻完全沒有相關資料,看來決心不足啊!

高雄是讀書時的減壓站,每年大約去兩次。從台南出發,自強號98元的樣子。不過不會坐自強號,通常是區間車,那年頭好像叫電車。45分鐘抵達,穿梭在捷運站和高樓大廈之間。

石屎森林長大的孩子,久不久需要被高樓大廈圍困、壓迫,周旋在人擠人的恐慌之中才會安隱。

一晃眼十幾年過去,高雄火車站完完全全不同了。車站整體設計成客運中心,機場一樣,鐵路地下化,捷運搭扶手電梯直達。那時候去小港機場,最便宜的方法是火車轉捷運的組合。高雄火車站樓高三層呀!行李從月台搬上天橋,拉出閘口,再從三樓搬到地下。然後,拉到300外捷運站的升降機。這段路只有升降機前的無障礙通道是平坦的。

為甚麼不用升降機?三樓而已,浪費電。

現在好很多,車站一體化後,順暢多了!現代化真捧捧。嘛,少了一份異地飄泊的情懷,而且車站內麥當勞不見了,有些失落。上飛機前會吃一盤熱香餅餐。

美麗島站倒是記不得為甚麼沒去過,連經過去沒有。靠,跟台北捷運好像喔!巨型中轉站、小型商場,連指示牌、洗手間的風格文字、地磚配色都是北捷的陰沉調調。剛建成是好像更清爽一點。

嗯,捷運也是今次旅程重點之一。不需要租車即能簡單遊覧。

美麗島站


美麗島站無疑是一波政治操作。高捷通車時仍在學校,老師們無一否認高捷中轉站設在美麗島而非高雄車站是基於政治因素。

這幾年被台灣人問得最多的問題是,2019年香港社運,台灣有甚麼學習的地方。

坦白講,沒有。
你要如何讓沒有經歷過的人述說他理解以外的事情?

即使我們只相距600公里,1.5小時的飛機航程,但不等如我們容易互相理解。

當年戴教授因雨傘運動上庭受審,台灣媒體前輩遊說主管讓他到香港採訪。欸?發生了甚麼事,要特地飛去香港?差旅費不便宜呀!

前輩說:「那是香港版的美麗島大審判。」竟然?歷史留名的大事件,去吧去吧,趕快去。

來到台灣未正式上課之前,我已熟知228和美麗島事件。給同學們教育了一波。

美麗島事件:1979年12月10日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人士(非國民黨)聚眾遊行、演講。最終暴發警民衝突(按照老師們非官方說法和平示威演變成衝突一定有阿共仔混入其中)。多名黨外人士遭逮捕,並送上軍事法庭,涉案人數多達152人。翌年2月,警總軍法處以叛亂罪起訴為首的黃信介、施明德、陳菊、呂秀蓮等八人,史稱「美麗島大審」或「美麗島軍法大審」。是台灣自228事件後最重要的警民衝突。

228和美麗島,那是台灣人的胎教。那年頭的歷史系學生每個人都熟知這兩件歷史事件,有些是他們父輩經歷的事,有些當年的記者轉型為學者給我們上課。老師們部份也是當事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無論政治立場,外省人本省人,我倒是從未聽過他們否認228和美麗島的重要性。

銘記歷史的原因是甚麼?仇恨。

認識一位四川朋友,她至今仇恨日本人,因她奶奶就是給日本人殺死。這件「歷史事實」是她媽媽從小到大告訴她,她們畢生記恨。

我也是直到2019年才真切地感受228和美麗島。看到同事們身上每日增添新傷痕,火車上緊張不已無法信任何人的黑衣人。幾年來他們帶着我走過被打、被恐嚇、被抄牌的街巷馬路,有些人到今時今日還不搭火車。

資料我都懂,考試分數還不錯——日日夜夜分數很難低。紙上的只是資料,唯有經歷過了,感受到了,那才叫歷史。

《憂鬱之島》有一段專門跟拍90年代學聯成員,他們89民運身赴北京支援。2019年64維園蠟光晚會,「平反六四」經已被「時代革命」蓋過去,他們依然堅持:「點都要喊一喊支聯會口號。」唯有親歷其境,目睹血流披面,才會有這種堅持。切膚之痛。

台灣朋友的疑惑大抵是出於對中共的恐懼,假使台灣面對同樣的逼迫,大家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其實不必向香港學習,重看戒嚴時代歷史,看一看鄭南榕。要是無法成為犧牲的先鋒,至少要當個喋喋不休的懦夫,記錄時代。

站在臺灣時報招牌下、美麗島站光之穹頂下,我想:靠,來得不是時候,椅子太多拍不到乾乾淨淨的照片。誰想出來的?在捷運站內設疫苗接種區。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超英BB到這邊來應該很高興吧!嗚鳥穿堂,藻井透光,以為晨早衛武營尚未開業,該有些區域圍鎖鐵馬,不得內進。想太多,除了燈光、售票處等室內空間,建築物本體24小時對外開放。大把晨運客各據一方,播放韓流音樂,歡樂起舞。家長偕同孩子踏滑板車。高手已掀起鋼琴彈奏布拉姆斯。逆着光,偷拍後,心裡慶幸:

好采有睇交響情人夢。

台灣博物館本身就是藝術品,北部好幾間博物館邀請安滕忠雄等大師設計,曲折迂迴,柳暗花明。

衛武營則開闊空廣,海豚般流線型天幕,感覺到水脈流動。抬望藻井,只有光,想想看挺可怕的喔,置身巨鯨腹中,胃液及踁,四周幽闇,剩下頂頭一束光,可恨地照出幾隻自由鳥兒的剪影。

噢,不,事實上挺快樂的。衛武營是人像必勝之場域,任何一個角度,只要有光,把人擺下去,都能把人拍好。中環街巿同樣,即使沒有靈感都不會拍得差。

衛武營本來是陸軍在南臺灣新兵訓練中心之一,2003年變更為公園用地,重新規劃成文化、商業和藝術地帶。幾經波折和延期,終於在2018年正式揭幕。

2003年往後數算大約十年,台灣政壇常常議論南部建設國家級藝文設施,甚麼故宮南院之類。人有我有嘛,不可北重南輕嘛。竹科之後還要蓋南部的科技產業園區。概念上我是舉腳贊成。憑甚麼厲害的演出只演台北,方大同都去南部的誠品表演啦。北美館、國美館一北一中,南部好像只有奇美。我們放假只能逛孔廟?

台灣藝術館、博物館,建築本身就是藝術品。相較於館內需要導賞和藝術知識才能充分感受的作品,建築空間是一種近乎天然,無需博學多才⋯⋯沉浸式體驗嗎?

不過沒想到逛遊最久的並非衛武營主建築,反而是周邊公園。邊走邊拍,由衛武營側走了將近半條彌敦道的距離,還是走不完。公園的規模是把幾個主題園區放在一個名稱底下,模糊邊界。藝術園區走着走着竟進到生態公園。眼見愈走愈遠,漸漸不知方向。與晨運伯拍完紅花風玲木,沿路折返。

尋找麥當勞

返抵旅館已近10時,收拾行李,退房。股溝男床頭燈亮着,是否補眠未可知。早餐未吃,肚子雷動,記得高雄火車站有一家麥當勞,以前上機前常去,我也幾個月沒吃熱香餅餐了。

Google map標示火車站確有一家麥當勞。繞了好幾圈,沒發現,無奈買7-11三明治,將將就就吃了。施工師傅Line說他們一點半左右到,繼續工程。即是兩點半到啦!來得及回去煮飯。買好車票,待在那個毫無特色的新穎車站,看看書,翻看舊照片。一天旅程來到終點,口袋還剩幾個銅板,買咖啡去。

唯一遺憾的是,11月選舉時沒能過來,不然就能看到黃捷本尊了。我從2019就追她IG的說⋯⋯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
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
FacebookInstagramPatreonGunroadPinkoi500PX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