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個光
就是那個光

借用文字觀察思考、探索生活中,也許理所當然的無聊煩惱。 習以為常的,很多事沒有懷疑過,怎麼說怎麼做,如何定義,又是誰曾經說過。 重新認識,用幾句老中二,希望啟發你,或是誰來啟發我。

我手寫我口 I 書面與口語的呈現差異

之前有一陣子連著參加了幾場讀書會,都是需要分享自己讀過的書的形式,對於報告口說這部分不是我的長處,所以先擬好一份完整的口說稿就是必須的準備,那時的我同樣有在寫點有的沒的,寫好的稿子貼出來分享也是順便的事,這時候就有個難點,我寫的該是講稿還是文章呢?

舊文搬運...

之前有一陣子連著參加了幾場讀書會,都是需要分享自己讀過的書的形式,對於報告口說這部分不是我的長處,所以先擬好一份完整的口說稿就是必須的準備,那時的我同樣有在寫點有的沒的,寫好的稿子貼出來分享也是順便的事,這時候就有個難點,我寫的該是講稿還是文章呢?

看別的講者時我都會好奇他們如何準備內容,因為在我自己的分享中,口語與書面語會是不同思維的呈現方式,也許很多人都能自然切換吧,但至少我無法只用簡單提點來分享內容,不準備好完整的逐字稿就會一直卡詞,但是真的重寫成逐字稿,細節的編排方式會有明顯差別,於是不管是口說或閱讀,我都需要分開擬稿,不過具體口語書面語的差異又體現在哪,這篇來整理一下我的想法。

說在先,要是你厲害,分享演講不用準備,這篇可以跳過了。

訊息頻寬

你看youtobe時會加速嗎,現在各種傳播媒體,能夠看的內容數之不盡,除了少數會讓人想好好品味的內容外,大多數的節目我都習慣快轉收看,習慣以後也不會想放慢看就是。

文章的閱讀速度根據個人的習慣,或是訓練的有無能夠有極大的差異,光是不懂速讀的普通人,速度大概在300~800字/分左右,會速讀的話2000以上應該是容易的。

而影片的閱聽速度我就沒找到具體速度,也少有人會特別訓練吧,我想受到講者咬字口吻的影響,能提高的速度也有限,用通常語速算,一般人說話大概是150~240字/分左右,但也是有人能用3倍、4倍快轉看youtobe,三倍速下去也就不到1000字/分的接收速度,比起閱讀速度還是要慢得多了。

能發現人的訊息接收速度其實是超越輸出速度的,而且在閱讀速度與閱聽速度上,也是有差距的,不過更進一步影響兩者速度的關鍵,我認為是讀取訊息的方式。

使用速讀時,一個重要的技巧在於不要逐字讀,熟練閱讀技巧的人之所以能讀得快,在於有技巧地捕捉關鍵字,掃過每章每段的頭尾,就算中間跳過也能理解個八成,但是聽聲音或影像卻只能按照時間軸推進,不便於主動吸收。

動態

"動態"是兩種接收方式的根本差異,安排內容時,在靜態的文章形式,相對可以不需要控制讀者的注意力,儘管去鋪開知識內容,但是在動態的聲音影像,就需要控制讀者的注意力,我相信這對講師是重要的技術之一,但就算沒有演講經驗,也能想像在學校,要是課堂上老師無法控制進度,學生分神也是理所當然的現象。

舉個例子,像是列出細項,如:1.什麼什麼、2.這樣這樣......的方式,在靜態文章中一次並列出來不會有前後分別,但是聽聲音時要是不注意,很容易漏掉一兩個項目沒聽清楚,這在線性前進的演講形式可沒法倒帶,除非畫面簡報有補充到,否則就過去了。

有這樣的差異,在於內容的安排上,口說逐字稿就需要更順暢的銜接,要是不夠口語的文章,或是邏輯不清晰,會變成完全念稿,無法用自己的話傳達。

「我手寫我口」

這是一種文章的風格,最早是白話文運動的口號,簡單來說就是「用我的手把我嘴裡想說的話寫下來」,這樣的文章讀起來流暢通順、容易閱讀,但卻不是看上去的容易撰寫,至少我還在努力,我想的難點有兩個。

1沒有必要的多話:

確實這種寫法的文章讀起來輕鬆,但是口語與書面語依然是分別兩種形式,這是因為書面語缺少語氣與身體語言,要還原口語的感覺勢必得加上許多語助詞,如嗯、啊、喔、欸及銜接句子,只是散文還好,要寫一些複雜的內容就會顯得過於隨意、難成文章,可以舉例像是電影中常出現的解釋性對話,在劇本上看起來都是明確的內容,講出來就很生硬,人不那樣說話的。

2你要不要聽聽看你在說什麼:

另一個狀況是,確實照著自己說話的方式寫出來的,但回過來康康,有確定自己說的是人話?

人隨時都在說話,所以更難去懷疑自己到底會不會說話,我自己不善言詞,所以這段話可能沒啥效力,不過在一些表達自我觀點,要說一串複雜的意見時,一邊說一邊想,還能夠整理清楚話語架構的人認真覺得稀有。

當我們整理出一種版本的書面稿,確實是照著自己的說話方式,或許用字是口語化的,但內容的架構說不定自己也沒有理清,因為還沒把內容給吃透,於是臨場要發揮時依然會卡住。

結語

前面我區分口語與書面語的特性差異,包含接收訊息的形式以及安排訊息的結構,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口語是一種更講求即效性的表現方式,閱聽人需要與內容同步,這讓內容的安排上要避免跳過大跨度的斷層,尤其是深度的知識更需要循序漸進,以及呈現的完成度,當然如果不打算準備也就沒有那麼多障礙,那樣吃的就是老本跟臨場反應了。

至於書面語相對來說,能夠允許不那麼順暢的行文,但依舊有需要達成的標準(標點、選字),作為呈現觀點的形式,文章能用較低的門檻,快速鋪開較多的層次深度。


👉有光的地方【FacebookMattersMedium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