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探访之旅】2. 海拉尔:野韭菜与海浪
离开满洲里,我乘火车前往海拉尔。路途中看到呼伦贝尔草原的景色,远处的平地和洼地还是浅绿的草色,但丘陵高地全都是黄褐色的沙地,越是靠近铁路沿线越是沙地居多。不过当地人说,这并不是荒漠化,等到下雨之后,草原会很快茂盛起来,到时候就是一望无际的深绿色了。
海拉尔这座城市很有意思,这里有大清国最后一个被撤销的衙门,一直延续到了满洲国建立,在一段历史时期中,这座城市并立着三个行政机关分别管理蒙古人、汉人和俄人。
事情还是与中东铁路有关,清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大清国深感满洲祖地兵力虚空而俄国威胁甚大,少量探险队卫兵和哥萨克猎人就能对峙大清正规军。基于这样的担忧,清政府组建了新的索伦八旗和新巴尔虎八旗,设立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管理。
到了中华民国时期,实行旗县分离,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专管蒙旗,另设立呼伦贝尔县管理汉人,俄国人来修铁路的时候,又由铁路管理局负责俄人事务,于是就出现了一座城市由三个行政机关各自管理的局面。后来中华民国政府收回铁路管理权,到了1932年,满洲国公布新的官制,副都统衙门被撤销。
如今的副都统衙门附近已经被改造成步行街,有一条热闹的夜市,当地人还是习惯叫古城。这里和绝大多数城市的所谓特色老街区一样,共同点就是没什么特色,千篇一律的烧烤、麻辣小吃、啤酒。如果一定要说不同,大概是多了一些蒙餐,我倒是非常喜欢吃奶皮子、奶豆腐和奶嚼口拌炒米。
海拉尔市区有一个自然景观,发源自大兴安岭的伊敏河,流经海拉尔市区最终汇入海拉尔河。当地朋友说晚上的时候河岸公园附近会有不少人散步,但我去的时候晚上风很大,所以人就很少了。比较让我欣慰的一点是,海拉尔有一片穆斯林聚居区,也有一条街的清真餐馆。
和满洲里比起来,海拉尔更像一个大农村,这也是本地人的说法,从火车周边可以得到证实。作为蒙古族自治地区的行政中心之一,海拉尔的新火车站修成了一个大蒙古包的样子,火车站以西的老站区已经拆除翻新得不剩什么了。比较珍贵的残留在火车站后广场,穿过火车站天桥,后广场宛若一片农贸市场,商贩们在这里贩卖农副食品,在后广场的一个角落,有一座深灰色的小楼,就是1903年建成的海拉尔火车站老站舍。
在这座站舍的侧面墙上,清晰可见两个字——海浪。俄国人在修建这座火车站的时候,按照蒙古语的发音翻译成汉字刻写在火车站墙壁上。正面墙上还可以看到1903的字样,从外面望进窗户里,二楼有华丽的西式大吊灯。
海拉尔由蒙古语中“哈利亚尔”音译过来,其实是野韭菜的意思。呼伦贝尔的野韭菜是草原上很有名的食品,还有沙葱和口蘑,韭菜花酱是涮羊肉的必备调料,用产自呼伦贝尔的韭菜花酱是很讲究的吃法。我小时候家里涮火锅,调料就是麻酱、腐乳和韭菜花酱,后来在外面的火锅店试过各种调料,包括川式香油蒜蓉、粤式酱油碟、潮汕沙茶酱等等,统统不合胃口,最终还是回归童年的Old School吃法,我也成了朋友中在四川火锅店坚持用麻酱蘸料的唯一人。
说回来,俄国人在修火车站的时候,把“哈利亚尔”音译成了“海浪”两个字刻了上去,虽然很快名字就改成了海拉尔,但“海浪”这两个字一直保留在车站墙壁上。我想或许一种浪漫的想象,火车穿过了漫长的西伯利亚林区与荒原,来到了海拉尔就仿佛已经听见了太平洋的海浪声一样。
浪漫的火车站名在东北有不少,离海拉尔不远,鄂温克族自治旗有一座车站,名字叫“大雁”。这也是一座老火车站,1901年修建,最开始叫索契纳衣,后来煤矿建设的时候,发现附近湿地上有很多大雁,以此为火车站命名。
我来到海拉尔就为了找寻火车站墙壁上的“海浪”两个字,虽然我早知道那两个字就在那里,资料图片比实地去看还要更清楚一些。但当我真的站在火车站面前,看到那两个字的时候,有一种内心安稳的感觉。我很容易对一些事情产生怀疑,哪怕是书上言之凿凿照片上清晰可见的事情,我也会怀疑那可能是个很高明的幌子,只有当我亲眼见到了,才会相信那是真的。我特意去摸了摸墙壁,证实那的确是一栋石头房子,不是电影布景。
但是即便海浪两个字是真实存在的,就说明背后的故事也是真的吗?如果是几个学者串通起来,编造一个浪漫的故事,普通人怎么分辨出来?但我又想,即使是假的,我却愿意相信,那说明我内心还是有一点对浪漫的向往,如果墙壁上的两个字能让我一生记住这个浪漫的体验,是假的又如何呢?至于当时俄国人为什么会刻成海浪两个字,又或者到底是不是俄国人刻的,无所谓。
下一篇预告
中东铁路探访之旅,之三,《牙克石:大桥与隧道》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