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德 | Fred Jame
傅瑞德 | Fred Jame

曾任某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主業是數位行銷與媒體管理顧問。長年的寫作者、譯者、編輯、重機騎士、雪茄和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 我也是養兩隻貓的犬派潛水員、健身教練、書法家。 關於我/https://fred.mba

行銷長的AI偏見:下篇

在前一篇中,我們聊到「行銷長觀點」、以及AI作為專業內容產出工具的問題;這一篇就來看看讀者告訴我的真實案例,或許你也已經遭遇過。到了這個階段,已經不是「專業度」的問題,而是面對職場和老闆心態的轉變,你會怎麼調適。

本文原載於《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電子報,歡迎訂閱

在我貼出關於「收到履歷上說『我會用ChatGPT寫文案』會冷處理」(見前文)的貼文之後,馬上收到一位陌生讀者的來信(經同意轉貼,部分刪修):

……您近日撰寫「迷信 AI 運用」的貼文完全拯救了我低迷的心情和在職場上遭遇的受挫感,想要跟您表示一聲謝意。

我從來沒想過有了ChatGPT以後職場會變得更痛苦,我自己本身有在用,覺得AI產出的文案無論是用字、或是行文脈絡,目前都還要再經過人工潤飾,只能當作協助發想的工具。

但老闆對AI的崇拜程度完全就是另一個等級⋯⋯要我們一篇文案試著壓縮到10分鐘內完成、一篇文章壓縮到30分鐘內,説ChatGPT產出的文字基本上不用修改,還說我們不用ChatGPT就等著被淘汰取代。

個人覺得要導入新科技到團隊不是不可以,但這樣的態度真的讓人覺得很受傷XDD

我朋友甚至給出了一個我覺得滿中肯的回覆,如果說人工智慧可以輕鬆產出用字 70 分的作品,對原本行文能力 60 分的人來說叫顯著進步,但對原本就已經是 80 分以上的人來說有時候很麻煩⋯⋯總之抱歉打擾,希望有更多老闆認知到 ChatGPT 不是萬能也不是用來勒索員工情緒的東西。

作為一個行銷人、寫作者、以及輔導企業的顧問,我完全同意、也能理解這樣的感受。這不是ChatGPT的問題;科技進步本身大致上都是好事,只是看一般終端用戶(相對於專家或開發者)怎麼去看待它、接受它、活用它。

焦慮與錯位

許多「玩科技」的朋友每天追新發展而樂此不疲,我以前也有過這樣的階段;但新技術(尤其是看起來馬上就可以套用的)帶來的「錯位」與「焦慮」,則是作為管理者的人必須注意、並且導向正軌的事情。

關於「焦慮」,可以參考我先前寫的這篇,就不多贅述了:

而所謂「錯位」,意思說將工具在錯的時機放在錯的地方、並且對它有不恰當的期待;但並不代表我們要因此「排拒新技術」、或是不去嘗試讓它改善工作流程和成果。

如果您讀過前一篇,就會知道我也是這樣的意思;而「對於講『我能/會/都用AI寫文案』的應徵者持審慎態度」,也是這個思考方式的結果。

前面這位讀者來信文中的「老闆」,在我看起來就是錯位、甚至再加上焦慮的表現。或許老闆看過某一本最近教「用ChatGPT寫爆款文案」的書,然後就相信了;除了自己躍躍欲試,也拿書上承諾的標準來要求員工。

其實,讀者來信的最後一段,剛好也跟我新書《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p.336上講的一樣(見圖;這一段來自我的〈AI生成文案的優點、缺點、以及其他〉這篇文章),大家不妨比對看看;或許他的朋友看過我寫的,也或許只是其他專家所見略同、不是我這麼覺得而已。

衍生出來的「老闆AI術」

善用AI能夠提高個人工作效率,是無庸置疑的事;就如同朋友布丁哥說的:

AI 對我的日常事務幫助很大,就是助理可以幫我做大小事,節省我的時間;我覺得這種節省,是你越專業,就可以省得越多。

完全同意,但這邊的重點在於「專業」兩個字;而解釋起來意思應該正是「懂得如何善用AI工具」。無論老闆或員工都一樣,懂得「專業的用」就會看到成果。

但這時候(可能會是最近一兩年)會發生的另外一個狀況,除了讀者來函中的「迷信AI」之外,還有一種可能是老闆/業主自認為可以將部分工作用AI工具處理掉,真的不行的部分再找真人做。

於是有位朋友這樣說(經我標點編修):

(看完讀者來信之後)腦海中突然浮現,之後客戶自己提供給我AI寫的程式碼,跟我說「已經差不多完成」,然後請我「讓它可以正常運作」。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你的老闆/上司/客戶/業主拿這樣的東西要你處理,你會怎麼做?

AI現在就能寫出不錯的程式片段、也能幫忙抓蟲,這些能力都可以好好運用;但目前總有些它做不到,或是需要人力整合不同資源、建立完整架構的地方。這時候,你願意應老闆要求,當個「幫AI收尾的人」嗎?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透過與AI互動讓它程式寫得更好,這沒問題;但如果客戶「自己提供給我AI寫的程式碼……讓他可以正常運作」其實有時候會是件麻煩的事:

  1. 客戶很可能只願意付「請我讓它正常運作」的費用。

  2. 你不知道客戶的AI技巧如何、產出的程式碼是否真的可用、或是哪裡有問題。

  3. 因為你不知道前面程式碼的品質,在「讓它正常運作」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很難說是出在哪一邊;如果是前面AI生的那邊,要不要幫它修?修了能不能收到酬勞?如果問題大到非砍掉重練不可怎麼辦?

我已經很久不寫程式了,但這種狀況就有點類似「客戶拿AI翻譯好的文章/文案/書來讓我來修稿」。

你願意幫AI收尾嗎?

如果客戶本身使用技巧不錯,隨著AI技術的進步,說不定能產生出品質不錯的譯文、修起來也很輕鬆(但說實在話,目前實務上幾乎不可能);但如果前面處理得不好,後面就會是一場噩夢。

這也是我之所以說「對於很會寫的人來說,AI可能是一種負擔」的理由。

(然而,即使原稿是另一個「比較便宜的真人」翻譯的,也可能有一樣的問題,所以不純是AI的錯,而是工作方式的問題。)

程式跟譯稿有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程式的「讀者」基本上是機器;只要「能有效率的執行」、並且「跟其他程式可以無縫合作」就算合格(雖然也很不容易)。至於中間怎麼寫、誰來寫或產生、寫了些什麼,相對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但文章的讀者是人,要顧及的因素很多,不是表達正確就好;例如要想到「這個成語是不是大多數目標讀者能看懂」、「這個典故有沒有用對」、或是「這種說法會不會冒犯到人」等等。

所以,AI寫程式我比較不擔心;但對於給人讀的文字,我是覺得它還得磨練一段時間、現在的使用者也不要太迷信。

關於要不要幫現在的AI收尾,布丁哥的答案很典型:

這種收個10倍價格我可能都不要做。

做?或是不做?

不過在AI與一般工作流程整合還不成熟的狀況下,「老闆AI術」和「幫AI收尾」的案例必定會越來越多,而且只是收收尾這種不用殺頭的生意也一定有人做(我也不想做,但收費10倍的話……XD。當然不可能,不要想太多)。

其實,就發展歷程的角度來看,人需要幫AI收尾是一個必經的過渡階段;理想狀況下,就是發展到人完全不必插手,讓AI獨自完成所有流程、並且有效率的產出可用的成果。

到那個時候,或許就不會再有來信中「一篇文案試著壓縮到10分鐘內完成」的問題;可能寫出來只需要0.5秒,不需要10分鐘、也不需要得用10分鐘的那個人了。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又會繞回到先前的討論:同樣也是〈AI生成文案的優點、缺點、以及其他〉這篇文章,但你可以直接跳到最後一節,看看我先前預告了些什麼。


廣告

《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新書上市熱賣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

傅瑞德 | Fred Jame

歡迎來到「傅瑞德的硬派行銷塾」。我從事寫作和翻譯逾30年。曾擔任企業行銷長、雜誌社長、開了語言行銷服務公司、寫過很多中英文文案。個人簡介請參閱 https://fred.mba 。

079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