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德 | Fred Jame
傅瑞德 | Fred Jame

曾任某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主業是數位行銷與媒體管理顧問。長年的寫作者、譯者、編輯、重機騎士、雪茄和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 我也是養兩隻貓的犬派潛水員、健身教練、書法家。 關於我/https://fred.mba

機器人應該像人嗎?

除非扮演人類情感相關的角色(例如配偶),或是在人類的位置上操作其他機器(例如開車),否則機器人究竟需不需要一張「臉」、或是擁有人類的體型和思考能力?

我之前曾經一直思考一個問題:除非要它扮演人類情感相關的角色(例如配偶),或是在人類的位置上操作其他機器(例如開車),否則機器人究竟需不需要一張「臉」、或是擁有人類的體型?

機器人需要「臉」嗎?

過去許多低階機器人(例如講故事的、送餐的、導覽的)都會用螢幕做出一張臉、有些還要加上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除了設計者想像中的「親和力」之外,這些特徵其實多半沒有其他的意義,連提供資訊都算不上,反而限制了其他可能的造型與功能組合(form/factor)。

機器人最好是「人形」嗎?

「人形」也是一樣。對於服務用途(主要是負重)而言,人類的身高和腳底面積並不利於平衡(人類腳底的肌肉和骨頭還有精緻的微調平衡機制,我想目前的機器人應該還沒有),反而是四足的設計會比較容易一些。

兩足的設計在通過複雜地形時有它的優點,但對於一般服務用途來說並不是絕對必要,同樣也必須為了遷就「親和力」而犧牲了一部分實用性。

來自「人性」的憂慮

最後一點思考的是,機器人究竟需不需要發展到具有思考能力和「人性」?純就技術的觀點來說,如果要讓它做更多的事、做更聰明的判斷,或許有其必要;技術也不可能在讓它有思考能力之前停止發展。

但發展到了一個程度之後,人類也必定會開始擔心,機器人會不會想太多、會不會在有思考能力之後「叛變」、或是主動做一些人類並不要它做的事情?

換言之,人類會不會因為把機器人的智慧發展得太好,反而製造出另外一種憂慮?

(記得,機器人的「體能」多半會比人類更強,以後甚至也會更聰明。說得嚴重一點,就是變成一隻你或許無法駕馭的寵物,而且哪天甚至可能不再是寵物。)

這些憂慮過去就存在,也是許多科幻小說的題材;只是過去這些都離我們太遠,但現在卻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就會成真。

我相信上面講的這些,大多數的機器人設計者都想過,只是每一家公司的設計哲學和設定的目標市場都不同,所以往往必須為了目標而去打破這些思考的限制。

所以我個人並不特別著迷於(但並不反對)「有臉的雙足人型機器人」,目前比較欣賞的是現有Boston Dynamics機器人「笨笨但很能幹」的樣子。(笑)

人形機器人長久一來一直是科學家的浪漫,我也相信相較於單純的非人形工業或服務版本,對它的研發能激發出更細緻的控制技術(例如前面提到「微妙的腳底平衡」),所以當然有它無可替代的價值。

話雖如此,我還是能欣賞Tesla最近以自駕和人工智慧為基礎的Optimus機器人、也樂意看到未來令人眼睛一亮的發展,但也期待任何廠商對於「能力更強的機器人負起更大的責任」有平行的思考和論述。

當然機器人的「責任」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哲學問題:跟過去我討論過的自動駕駛汽車一樣,萬一發生事故,是設計者、軟體開發者、製造廠商、還是使用者的責任?

在這一點能夠釐清之前(我也沒有答案),目前我們只有人類一廂情願的「機器人三原則」,但你確定有智慧的機器人也會認同這一點嗎?


首圖是日本動漫中的「ゲッターロボ」戰鬥機器人。它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對常見的「純人形」設定做了一些變化和反省。它平常是由三個人駕駛的三架飛機,但在對應不同的敵人和環境時,可以透過不同的組合變成陸、海、空三種變化型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