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我們是如此深愛 Morricone

(编辑过)
一套關於配樂大師Ennio Morricone的電影《Ennio》最近在香港公映,引起很多人談論電影配樂,讓我想起這一張專輯《We All Love Ennio Morricone》。
電影《Ennio》

說實在,自己對大師的認識不算深刻,始終他初時主力在意大利電影,即使對那些西部片的影響深遠,一些主題音樂真的是耳熟能詳,不過那時年紀少,只好感嘆一句,余生也晚。後來他多了些荷李活電影的配樂,但自己對電影配樂多些注意也是再後期的事。以前,只是留意那些電影主題曲或插曲吧了,其實和電影配樂很不同。

電影由《Cinema Paradiso(星光伴我心)》的導演Giuseppe Tornatore執導,片長超過兩個半小時,但資料豐富,人物眾多,而剪接異常出色,令電影充滿趣味。自己最喜歡有兩場戲,導演分別顯示不同配樂的效果,令人明白,Morricone的音樂如何令那兩場戲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最令人訝異的,是他一直用以前的方式創作,沒有引入甚麼科技,依然是鉛筆擦膠,而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能夠將音樂在腦海中緊記,不用寫出來,彈出來,他自己已可聽到,而且可以是不同的樂器,效果會如何,他心裡已有數。

他繼承父親,也是學小號出身,以傳統音樂自居,因此後來做電影配樂,令他覺得有愧疚,那個時代,對電影配樂不受尊重。也不知是禍是福,那仍是一份工作,而大家不當一回事,他反而可以隨心而為,破格出位,不理章法,變成走一條先鋒路線,就是所謂的藍海,結果現在回看,他走了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為電影配樂設立新指標,為後世樹立榜樣。

至於專輯《We All Love Ennio Morricone》是2007年出版,集合一班流行,搖滾和古典音樂界的星光名字,向配樂大師致敬,不乏驚喜。這裡只介紹幾首。

Celine Dion這首《I Knew I Loved You》,原曲是在電影《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中, Morricone寫的一曲《Deborah's Theme》,是另一位大師Quincy Jones提議,找來他的合作夥伴配上歌詞,作為一種致敬。後來Morricone得到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由Dion上台主唱,也算是一個成就點綴。

這首《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可能是最多人熟悉的Morricone電影音樂,當我看到Quincy Jones和Herbie Hancock 合作重玩之時,的確有點懷疑,自己對這些兩三位天皇巨星合作都有些擔心。如果是三個臭皮匠合作,而勝過一個諸葛亮,大家自不然拍手歡呼。如果三個諸葛亮合作,出來的成績僅勝過一個諸葛亮,大家恐怕要失望,如果還不及一個臭皮匠,那場面有多尷尬。幸好專輯上的版本還可接受,但後來一次現場版,加上Patti Austin和Stevie Woods,才叫我另眼相看。

重型搖滾樂隊Metallica這一首《The Ecstasy of Gold》也算是不錯的演繹,他們後來也多次在演唱會中演奏,一首西部電影的音樂,來到搖滾樂隊手中,便是這個樣子。他們這個版本當年獲提名格林美獎的最佳搖滾音樂演奏,但輸給下面這位人兄。

「波士」Bruce Springsteen 重玩《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的主題音樂,難得在他不開腔,以一支結他回應,味道不同,也大異其趣,因此受評審青睞,拿走格林美獎。

這其實是電影的版本,是少數Morricone和別人合作的歌曲,而且這位是Roger Waters。這首《Lost Boys Calling》是電影《The Legend of 1900》的片尾曲。

我總是幻想,大家有時覺得生活枯燥乏味,可能就是缺少了一些配樂。加一點音樂進自己的生活,試看看有何不同?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