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移民生活:汽水

(编辑过)
近日內地遊客天天有新攪作,繼全城掃樽裝茶之後,有人發現一款玉泉忌廉梳打的汽水,卻說極之難飲,又引起港人一點反應。

汽水,英文普遍稱為Soft drink,也有直稱Soda(但不要加上water字眼,人家會給你梳打水,將會更加難飲!)以前在香港,其實種類繁多,各有所好,後來越來越縮,有些品牌慢慢消失,有些慢慢減少不同口味,漸漸,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少。

玉泉(Schweppes)早年其實是大品牌,除了忌廉梳打之外,應該還有橙汁汽水,薑啤(Ginger Beer),然後有梳打水(Soda Water)和湯力水(Tonic Water),主要調洒用。以前去飲(喜宴或壽宴之類),一到埋(入)席,侍應先奉上汽水啤酒,一整盆,包含各種味道,我們應該是在這種場合接觸那次較冷門的品種,對小朋友來說,有點甜味有汽泡已經足夠。

後來,可樂和七喜這樣一黑一白,來自兩間公司互相競爭,似乎壟斷了市場,大家似乎忘記了其他的口味。不過,起碼他們也不是完全消失,就如忌廉梳打便一直存在,有段時間流行忌廉溝鮮奶,大家還有印象吧。

去到外國,汽水的市場真的大很多,有些在香港算是比較冷門的,例如Root Beer和Ginger Ale等,並不是各大士多辦館均有售。Root beer香港通常叫沙示,以前還算普遍,好像通常是屈臣氏的,其他牌子,如A&W,黑松等已比較難買到。在外國,主要分A&W和Mug,由於A&W也是漢堡飽專門店,我們幫襯時,自然順便柯打,自己也喜歡它的甜味。另一隻Mug主要在超市和零售店找到,自己不太喜歡它帶一點苦味。

Ginger Ale在香港也有,但我也不肯定它的中文名,好像叫干薑水?它是不甜的,帶點酸味。來到加拿大之後,才留意到主要的牌子叫Canada Dry,才醒起年少時,在香港也有,而且亦有幾款口味,我還記得它的綠色玻璃樽。他們也是主要做調洒用的飲料,而Ginger Ale也頗很歡迎,在八十年代也投放大量資源做廣告,以下是請了Grace Jones做的一個電視廣告,口號是「You don't have to be sweet to be good.」

「You don't have to be sweet to be good.」

另一隻在外國很受歡迎的汽水就是Mountain Dew(現在寫成Mtn Dew),在讀大學之時,一班同學都極喜歡飲用,自己也受影響而愛上。不過它不是容易買到,在超市便利店一定有,可能由於它是百事旗下,大部分快餐店都沒有,記憶中,KFC一直顆拍百事,所以一定順道飲它。我不肯定香港有沒有,上網查看,原來大陸以前有,還有中文名叫「激浪」,明明英文名是山中露水,如何變成激浪,真是九唔搭八!

自己在加拿大遇到一隻意大利的汽水叫Brio,據說是幾個意大利移民在多倫多創立,這個牌子有悠久歷史,但不知多倫多出品是否原來味道,我認識它之時,它已是建立了的品牌,不過屬於獨立品牌,可以在一些(不是全部)超市買到,在零售層面便不容易找到。不過一間意大利薄餅連鎖店有合作,叫餐時可以順道柯打,還會送上門。它的味道有點像話梅,酸酸甜甜的,自己十分喜歡,因此有機會便會買。在香港,自然沒見過。

橙汁汽水一直是自己最抗拒的汽水,也似乎市場也同意,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之中,從未聽聞有人特別喜歡,多年來未完全消失已算不錯。童年時有一隻綠寶橙汁(Green Spot),標榜沒有汽,也沒有特別吸引我們。但倒記得當年的廣告,一個小朋友在半島酒店要一支綠寶。半島喎,真係响香港至唸到。現在綠寶橙汁只剩一個回憶,半島何嘗不是。

綠寶橙汁廣告

汽水這玩意少説也有過百年歴史,原來以前的選擇多很多,現在收購合併,都掌握在兩三間跨國企業,有些品牌在不同地區由不同的公司代理,於是我見到一瓶Ginger Ale,竟同時有Schweppes和Canada Dry兩個標誌。以前的汽水(木)盤,玻璃樽都已成記憶,那些不同的形狀的設計,不同顏色的樽,比起今日千遍一律的膠樽,肯定有趣得多。現在同一款汽水,有原味,有無糖,有無咖啡因,有代糖,有限量版的特色味,看似五光十色,多樣選擇,其實只是幻覺而已。

在決意寫這一題目後,這幾天出外時,路過超市和便利店特別在意,觀察一下,很快便發現市場的偏差。我一直以為可樂和百事是勢均力敵的兩個霸權,卻原來其實是一面倒,要買百事原來很難!首先它沒有膠樽裝(七喜反而有),起碼我沒見過,而罐裝的很少散賣,在超市見過一pack八罐的。這現象是反映出兩間公司的業務有大分別,抑或是,超市便利店有所謂上架費,有人根本不願意付,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我的確有點意外。

不過,在香港,其他的各種飲品多不勝數,汽水只佔小部份,譬如在外國地方,大家不會期望有菊花茶,檸檬茶,或者無糖茶之類的選擇吧。市場始終不同,倒是近十年八載,大家對甜份特別敏感,又聽到糖尿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外國餐廳提供代糖已有一段時間,但在香港,除了慣性的「少冰少甜」之外,本地的餐廳快餐店很少提供代糖,甚至汽水也不提供健兒(Diet)版本,似乎和健康生活的追求,有點相違背。

說遠了,但由汽水說過來,原來香港人在不少事情上,其實真的選擇不多。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