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
子非魚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輪迴|答案:與達賴喇嘛心靈對話

與達賴喇嘛心靈對話

📘學習範疇

答案:與達賴喇嘛心靈對話


📖文獻筆記

第三次討論

問:個體的意識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意識的哪些部分在死後還存在?還有,當一個人成佛的時候,意識是不是完全消融?

答:意識是常存的,但是有些意識會停止。譬如身體觸覺的這個意識,會在身體結束的時候停止;同樣地,受到貪、瞋、癡影響的意識也會停止。還有,所有粗重層次的意識也會停止。但是基本的、究竟的、最內在的微細意識,總是存在。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那樣的意識一直存在。

當我們成佛的時候,意識證悟了,能知一切,然而那個意識仍是一個個別體。譬如說,釋迦牟尼佛的意識和迦葉佛的意識是獨特的個別體,在證悟佛果時,並不會失去這個意識的獨特性,雖然,所有佛的心都具有相同的特質——在這方面他們是相似的。雖然有相似的特質,但是仍能保有他們的獨特性。


第四次討論

問:根本的意識是恆常且獨立的存在嗎?有什麼事物是恆常且獨立的存在?

答:意識是不朽的,它的連續性永遠不會停止,但是它不是恆常的。恆常是指這一刻到下一刻沒有任何改變。意識會改變。依照這個定義,意識並非恆常,但它仍然是不朽的,連續性永不止息。


📝學習心得

這裡一樣探討輪迴主體的問題,從尊者回答中可得知:

  • 意識是常存的。基本的、究竟的、最內在的微細意識,總是存在。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那樣的意識一直存在。

  • 意識是不朽的,它的連續性永遠不會停止,但是它不是恆常的。

  • 在證悟佛果時,並不會失去這個意識的獨特性。

雖然佛法否定「常、一、自主的我」,認為「無我」,不過也認為意識是常存的、不朽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獨特性的,似乎還是存在某種「有我」的影子。

外道主張「我具有三個特點」:常、一、自主。其中,所謂的「常」指的是沒有生滅;「一」指的是沒有支分;「自主」指的是不需要觀待他者,能完全掌控蘊體。「蘊體」則恰巧相反——蘊體是無常;蘊體具有眾多支分;蘊體的形成需要觀待他者,而且蘊體被「我」所掌控。

外道認為:有個造善惡業、感苦樂果的我,但由於蘊體是無常,具有生滅的特性,所以不應該將蘊體安立為我。如果將蘊體安立為我,由於蘊體會剎那剎那地改變,我也應該會剎那剎那地改變;一旦我會剎那剎那地改變,就表示「上一世的我」與「這一世的我」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如此一來,這一世的我就無法回憶起前世。因此,雖然蘊體是無常,但我是常。如果蘊體是無常、我是常,那我就應該獨立在蘊體之外,如此一來,蘊體就不應該是我的支分;如果蘊體不是我的支分,那我就沒有支分,所以我是沒有支分的一。雖然我獨立在蘊體之外,但我依舊能操控蘊體,所以蘊體會做出各種動作。—如性法師《毗婆舍那》課程

或許癥結點可以歸於「是否有離蘊我?」,如果佛教不承許離蘊我,那就要安立在蘊體消亡後,輪迴是如何運作的。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