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
子非魚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閱讀|閱讀變現

一天30分鐘的榨書法,幫你最速儲備職場競爭力!

📘閱讀書名

閱讀變現:一天30分鐘的榨書法,幫你最速儲備職場競爭力!


📖閱讀筆記

第一部分 變現之前,閱讀時需要的前備技術

第一章 讀懂書,知識才能變能力的「閱讀力」

第一節 幫讀書找方法,而不是找藉口

■ 讀不好書的8種人

  1. 不知道讀什麼書好(選擇困難症)

  2. 只買不看囤書狂(囤書狂人)

  3. 太忙沒時間看書(永遠沒時間黨)

  4. 靜不下心,看不進去(我想靜靜族)

  5. 讀得太慢,效率太低(蝸牛爬書族)

  6. 讀時興奮,讀完就忘(一讀就忘族)

  7. 讀了很多書,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讀書沒用族)

  8. 很難長期堅持讀書(3分鐘熱度)

第四節 為要讀的書,找到最合適的閱讀法

  1. 正常閱讀

  2. 快速閱讀

    1. 快速閱讀步驟:

      1. 第一步,感興趣,鎖定目標

      2. 第二步,速略過,直擊重點

      3. 第三步,看書評,查漏補缺

    2. 快速閱讀5大注意事項:

      1. 不仰視

      2. 破執念

      3. 讀對書

      4. 忌貪心

      5. 別著急

  3. 精細閱讀

  4. 主題閱讀

  5. 複習閱讀

  6. 暫停閱讀


第二章 有條理,重點可以快速掌握的「邏輯力」

第二節 邏輯框架1:金字塔結構

■ 金字塔結構的4大特點:

  1. 結論先行:通常,一次只表達一個思想,且都出現在文章開頭。

  2. 以上統下:上一層的結論是對下一層的總結概括。

  3. 歸類分組:每組中的思想必須屬於同一範疇。

  4. 邏輯遞進:每組的思想並不是混亂無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的。

■ 金字塔結構的2種應用

  • 第一種應用方式:快速閱讀。

    • ①找到書中的「結論」

    • ②識別支持結論的「理由」

    • ③找出資訊中有哪些「事實」

  • 第二種應用方式:輸出表達。

    • 不僅在輸入時,你在輸出時,同樣要用金字塔結構。

第五節 抓住書中邏輯線

通常,每一本書中,也有兩條線索:

  • 第一條是客觀邏輯線,即作者的邏輯線,它是客觀存在的,體現作者的行文思路,通常就是書的目次;

  • 第二條是主觀邏輯線,即在你讀書後,你認為的書中重點的邏輯線,它是主觀存在的,每個人閱歷、理解力等不同,主觀邏輯線也會有所不同。

■ 第一遍:用「目次」梳理客觀邏輯線

  • 第一步,總結重點

  • 第二步,標注重點

■ 第二遍:用「便箋」梳理主觀邏輯線

  • 第一步,只讀重點

  • 第二步,寫關鍵字

  • 第三步,留下標記

  • 第四步,挑出三點

  • 第五步,理出邏輯

■ 第三遍:用「心智圖」統合兩條邏輯線

  • 第一步,快速閱讀:了解書的整體內容,確定心智圖的大框架。

  • 第二步,精細閱讀:畫出關鍵字和重要內容,對心智圖細節進行補充。

  • 第三步,複習閱讀:對心智圖刪減和整理。


第二部分 變現成功,閱讀後獲取的加分能力

第五章 閱讀創造話題,增加「連結力」

第二節 「線上」聯繫好人脈

  1. 參加線上社群

  2. 進行線上分享

  3. 持續寫作輸出

  4. 創建線上社群

第三節 「線下」構築交友圈

  1. 參加線下活動

  2. 線下付費學習

  3. 進行線下分享

  4. 一對一來交流

  5. 組織線下活動

  6. 主動尋求幫助


第三部分 變現之餘,閱讀外產生的附加價值

第七章 促使實際行動,強化「踐行力」

第一節 改善3問題,讓讀書「執行」到位

  1. 不偏離初心,為了寫而去寫

  2. 戰勝拖延症,先行動再完美

  3. 制定合理目標,關注可行性

第二節 利用4方法,讓讀書「意志」持續

■ 別自責,缺乏意志力是人之常情

■ 別放棄,提升意志力有4大方法

  1. 運動

  2. 睡眠

  3. 冥想

  4. 吃糖

第三節 遵循4定律,讓讀書「習慣」養成

■ 輕鬆養成好習慣的4大定律

  • 定律1:讓它顯而易見

  • 定律2:讓它有吸引力

  • 定律3:讓它簡便易行

  • 定律4:讓它令人愉悅


第八章 反思推進成長,善用「覆盤力」

第三節 覆盤4步驟,輕鬆審視進行改進

  1. 回顧過去,評估狀況

  2. 對比分析,反思不足

  3. 彙總提煉,總結方法

  4. 完善改進,行動迭代


📝閱讀心得

此書分成三個部分、八種能力:

  • 1變現之前,閱讀時需要的前備技術

    • 閱讀力(CH1)

    • 邏輯力(CH2)

  • 2變現成功,閱讀後獲取的加分能力

    • 表達力(CH3)

    • 影響力(CH4)

    • 連結力(CH5)

  • 3變現之餘,閱讀外產生的附加價值

    • 自信力(CH6)

    • 踐行力(CH7)

    • 覆盤力(CH8)


關於變現

我個是人反對內容有價的,我認為知識無價、資訊有價。這之間的差異應該在於:時效性。知識是可以累積的,資訊是隨時變動的,上一刻的訊息可能在下一刻變成廢紙。

就如同報紙新聞,每日星座運勢、天氣報導、天災人禍、股市消息,這些訊息都是第一手消息才重要,甚至許多人會花錢算自己今年運勢、或股市小道消息,而其實新聞的收入有一大部分來自封口費,也就是「不要報導什麼資訊」,所以資訊是有價的。

而知識基本上會有個脈絡,你會看到參考資料來源,追溯參考資料來源能發現更早的參考資料來源,知識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在現今所做的絕大部分只是彙整、觸類旁通、或用這個時代的用語解說得淺顯易懂。換句話說,知識絕大部分立基於他人的成果,例如這本書內容寫到源自《金字塔原理》、《原子習慣》、《與成功有約》等等各書的概念,作者做了統整,不過就會有人批評,這只是盜取各暢銷書內容來完成一本書。

這也是知識的兩難,就像上課共筆,版權究竟屬於講師還是共筆的學生?能販售嗎?《虚无主义》一書中提到:「由于教育的银行模式阻碍了学生们发展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所以学生们似乎很难达到这样的程度,即认识到教育体制本身应该为让抄袭显得合理负责。」

簡言之,教育希望學生完全複製教授的內容,但完全複製在道德上屬於抄襲,這兩者間產生矛盾。在智慧財產權,關於學術論文的「引用」與「抄襲」也很模糊,所以知識變現是個灰色地帶,有可能像之前解說電影開營利而被告上法院的風險。


關於說書

會讀這本主要試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讀書方法,但果不其然30分鐘榨一本書只是略讀,書中其餘後半部更是在打自己社群廣告,就如《精進權力》所說,許多人出書只是要打造自己品牌。

現在有些說書人,好一點的看結論說書,差一點的看推薦序說書,更混的看書背說書。而且說書沒有個主題,今天講數學、明天說歷史、後天談情感,一個愛書人,最終成了讀稿網紅?變現一直是磨耗興趣的途徑,最終將被扣上「客戶想要什麼」、「聽眾想聽什麼」、「讀者想看什麼」的流量黃金枷鎖。

另一方面,現在短影音也出現說書,換句話說,需要具備娛樂性,很好奇除了五分鐘看電影,之後會不會成為三十秒讀本書?

書中看到許多人想一年讀多少本書,但我反倒喜歡幾年研讀一章節,例如《廣論》的毗婆舍那篇,洛桑卻佩格西就花了兩年多時間才上完,中觀有重要的五部論著:《正理海》、《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廣論》的(大)毗缽舍那、《略論》的(小)毗缽舍那。記得一般僧人學習歷程,中觀四年、現觀七年,更何況是一般人要學習所需的時間。對我而言,能在一年中讀懂一部論著就很值得且幸福了。


關於邏輯線

此書提到兩條邏輯線,這也是我整理的概念:

  • 客觀邏輯線—作者怎麼說—閱讀筆記

  • 主觀邏輯線—讀者怎麼想—閱讀心得

而作者整理的方式是:

  1. 用「目次」梳理客觀邏輯線

  2. 用「便箋」梳理主觀邏輯線

  3. 用「心智圖」統合兩條邏輯線

我則是將客觀邏輯線整理成心智圖,再看哪部分提出來寫心得。常常一個概念能延伸至許多本書中,這種概念比較像是立體的網路結構,有點類似卡片盒結合心智圖。


關於讀書

其實我並不推薦大家閱讀,我認為淺碟型思考才是幸福的,多購物分泌多巴胺、多運動分泌血清素、多做愛分泌催產素。所謂回到當下,其實只是回到舊大腦,爬蟲類等沒有思考過去與未來能力的生物,牠們就只能純粹活在當下,不會對過去感到憂鬱、不會對未來感到焦慮。對人而言,很諷刺的是回到當下就是回到動物性,沒有虛構的能力就只能活在當下此時此刻。

如果粗俗點,以蕭沆的妓女論而言,深度思考就像大尺寸的深喉嚨,在沒被捅死的情況下,任何淺度的思考尺寸都不成問題,在心理治療領域美其名為「痛苦耐受」,其方法也不過是多抹上些潤滑液。喜歡深度苦思的大概都有M傾向,葛吉夫曾言:「人願意犧牲任何快樂,就是不願意犧牲痛苦。」

不思考或許才是幸福之道吧!多賺錢、多購物、多運動、多旅遊、多做愛、吃好、睡好、不要想太多,之所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有話道,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不工作,對我而言,思考的目的是為了不思考,確實許多思考過的人,完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後,便停止思考,轉而傳授、複製、重複自己的思想成果,排除異己鞏固「不 去思考」。

不過思考的目的是為了不思考,在禪宗而言就像參公案,一切思考的鑽牛角尖,是為了超越思考,

我建議的第一個話頭是「什麼是無?」、第二個是「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第三個話頭是「拖著死屍走的是誰?」,平常念佛的人,就用第四個話頭「念佛的是誰?」。—《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存在心理治療也提出了四大「公案」:死亡、自由、孤獨、無意義。「為道日損」表示有某建立物可損,就如「從未提起,談何放下。」,雖然「從未提起」與「放下」的狀態看似相同,不思考與超越思考的狀態也看似相同,但這過程值不值得呢?許多人就算沒放下、沒超越思考,依然能過好一生,如果認為只有讀書思考才能過好一生,那也太自大了,周利槃特的「掃塵除垢」難道無法成道嗎?精通五部大論就能成道嗎?

言而總之,對於沒有追求超越的一般人而言,我認為活的膚淺才是幸福的。另一方面,追求超越的答案,可能是沒什麼需要超越,這個過程所做的只是個人能力所及窮盡一切超越的可能性,最後確認了這一切乃徒勞,而回歸膚淺之幸福。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