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俊
呂嘉俊

傳媒人,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同時經營出版和飲食主題書店。著有《好好吃飯》和《味緣香港》。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

臭豆腐會絕跡街頭,卻又可成為餐廳上菜

香港街頭還可找到各種小食,咖喱魚蛋、生菜魚肉碗仔翅、雞蛋仔夾餅、五香牛雜⋯⋯ 惟獨臭豆腐幾乎絕跡。賣其他街頭小食的,可從木頭車檔轉入店舖,繼續大賣,但臭豆腐由於真的夠臭,不時遭人投訴,政府嚴加執法,臭豆腐檔自此愈來愈少。香港要夠香,自然容不下這一陣臭味。
蘸滿甜醬和辣醬的臭豆腐,味道豐富,是我們的味覺回憶。(圖片來源:*CUP媒體)

原文刊載於*CUP媒體

香港街頭還可找到各種小食,咖喱魚蛋、生菜魚肉碗仔翅、雞蛋仔夾餅、五香牛雜⋯⋯ 惟獨臭豆腐幾乎絕跡。賣其他街頭小食的,可從木頭車檔轉入店舖,繼續大賣,但臭豆腐由於真的夠臭,不時遭人投訴,政府嚴加執法,臭豆腐檔自此愈來愈少。香港要夠香,自然容不下這一陣臭味。

我們常吃到的街邊臭豆腐,其實不是廣東產物,相傳在清康熙八年,由安徽舉人王致和所創,後來流行於蘇浙一帶。到二戰時,不少上海人避禍到港,將滬式臭豆腐帶來,當時大量移民湧至,街頭小販大增,攤販用擔挑,挑上一個炭爐,爐上置油鑊,做起炸臭豆腐生意來。到 80 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政府為保持市容,開始掃蕩無牌小販,臭豆腐攤多改成四輪木頭車,有些攤販則轉戰入舖。但到近年,不知是口味問題,還是街頭臭豆腐的惡臭實在難頂,自絕於街上。 用臭滷水滷出來的臭豆腐會帶青色,近看有點恐怖。

臭豆腐是香是臭,已爭論了近百年,永遠沒答案!唯一肯定是製作臭豆腐的過程,奇臭難擋,就算你愛吃,也不願見。做滬式臭豆腐,要用鹽滷豆腐,先將豆漿煮好後,注入鹽滷不斷攪動,慢慢令豆漿凝結,沉澱成豆腐。鹽滷豆腐豆味濃,豆腐中間有很多孔洞,容易吸收臭滷水。這臭滷水是做臭豆腐的靈魂,也是惡臭的源頭,一般人受不了。

閱讀更多:呂嘉俊:臭豆腐會絕跡街頭,卻又可成為餐廳上菜

呂嘉俊*CUP專欄
呂嘉俊Fac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