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俊
呂嘉俊

傳媒人,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同時經營出版和飲食主題書店。著有《好好吃飯》和《味緣香港》。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

在「劏房」煮團年飯

然後我想起近年香港新樓盤的廚房,認真難為了巧婦,眾所周知,新推出的樓盤,地產商為減省空間,往往在廚房開刀,「劏」成小小的開放式廚房,於是 200 尺的居住空間,可有工作平台,卻容不下一個完整的廚房。

原文刊載於*CUP媒體

一直推崇上幾代的媽媽級人物,那年頭即使家境不富裕,家中廚房細細,每到年尾,她們一樣可煮出 10 人分量的團年飯。由備貨開始,每個步驟細心處理,泡花膠浸冬菇,弄好瑤柱蠔豉髮菜,在街市挑肥雞和豬腩肉,處理生猛活海鮮。她們又炒又炸又蒸又煮,三頭六臂在一個小廚房內做出髮菜好市、白切雞、炆腩肉、乾燒蝦、老火湯、花膠鴨腳,還有時間準備過年時吃的蘿蔔糕、炸油角和煎堆。

當年廚房設備簡單,沒有慢煮神器、食物處理器,一般家庭只是兩個煤氣爐頭,一隻鑊一個煲,奇怪她們怎可弄出如此豐盛的一桌飯菜?大概是熟能生巧,天天煮日日訓練,由挑選食材到技巧控制,都通過日常生活迫練成招,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些家庭主婦的烹飪技術和廚房管理手法,應當獲得尊重。

香港的一個劏房單位;攝於 2017 年。 圖片來源:Anthony Kwa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然後我想起近年香港新樓盤的廚房,認真難為了巧婦,眾所周知,新推出的樓盤,地產商為減省空間,往往在廚房開刀,「劏」成小小的開放式廚房,於是 200 尺的居住空間,可有工作平台,卻容不下一個完整的廚房。這種廚房就在大廳中間,不能炒不能炸,除非你想整個客廳都是油煙味,洗手盤設計亦不好用,你洗一斤清菜,大概會淺出一地水花。

閱讀更多:呂嘉俊:在「劏房」煮團年飯

呂嘉俊*CUP專欄
呂嘉俊Fac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