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Chin

反意識形態/爾思出版共同創辦人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chin@travelwithbook.com

有過的那一點遐想

(编辑过)
一個「不思考寫作」的實驗
先說前提:我現在有偏頭痛的問題,(暫時)只要一思考就會頭痛,正試著寫一篇文章,不能動到腦才不會頭痛。所以這篇文章可能會有點怪怪,就是很直覺的寫。

自從上周四下午在看甜點店,突然喪失一部分的視力,接下來幾天即無法寫作,這是我開始習慣一天寫五千字之後首度沒有達成「目標」——但五千字其實也不是目標,就是日記寫一寫、隨筆寫一寫就自然有的字數。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我左半邊的頭一直會隱隱的痛,但總認為是因為壓力或是過於勞累之下的過渡期,可是這痛又持續了一陣子,久而久之就習慣了那種痛感。上週四白天一切很正常,下午來了一位常客,將咖啡煮好送到樓上還閒聊了幾句,一下樓回到吧台繼續用電腦打字,突然左眼的視力範圍就在二十分鐘內從三分之二下降到只看到三分之一,在那期間我還接待了兩組客人,可是我心裡非常擔心自己會在客人面前暈倒。

後來就只能看到一點點縫隙,加上彩虹跟黑線條。

雖然二十分鐘後視力逐漸恢復,但我當下真的被嚇壞,一度懷疑自己眼睛中風,看不到時的感受就類似喝醉前的茫,隔天就醫才知道是俗稱的「偏頭痛」是腦神經內科的問題,醫師說應該是有點久了,只是我之前沒有意識到。(其實我知道,但沒有理會)

不過也不知道神經的問題是否更好?至少我的眼睛是沒有問題的,週四晚上逼著自己九點就寢,閉著眼睛躺在床上一直想要是現在失去視力怎麼辦,還要習慣另一種讀書方式嗎?

後來的幾天因為頭痛而無法好好寫文章,不確定是本來就存在的壓力,或者是因為知道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才產生的壓力⋯⋯只要一思考,頭就會劇烈的痛,所以暫時在寫作上虛耗了幾天,因此這篇文章是在沒思考的情況下寫的,我正在練習能不能不用到頭腦寫雜談,測試方式就是我寫的時候頭不會痛!

剛好上週五,某市民邀請我到discord晃晃,這幾天幾乎也只能放空,花了點時間黏在上面和其他人互動。之前就一直耳聞discord,建好帳號後也沒什麼空上去看,但根據這兩三天的使用經驗,我認為那裡並不是一個劃分彼此的地方,就像其他社群媒體的使用方式,是因為用戶的行為而改變。也不會用社交來定義這幾天使用的感受,主要在就是不同的頻道有各自的話題討論,大家都是自然的選擇自己喜歡、有興趣的內容做討論。

在我看來,完全是一種很自主的溝通模式,既不免強也不強迫,似乎很難說是一種社交?

有些話題我不明白便無法參與進去(例如NFT),潛水看了一下討論,我認為參與者都是很無私的在說自己的經驗及理解,並不會讓不理解的人(例如我)感覺到被劃分或者有冒犯感——確實就是我自己沒搞懂。畢竟在現實社會中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圈子和愛好,自然無法混入每個圈子,而成熟的人也不一定要屬於哪一圈人——因為我不能動腦思考,大概就只能講到這裡。

這是一篇雜談,在沒有動筆寫作的這幾天,私下問了幾個人:「我若是一週不發文,會有人發現嗎?」就當作個人的小虛榮,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在頭痛的時候發布文章,大概是被制約了吧?繼續說的很雜,今天《新性感》雜誌發佈的Déjà vu——口述故事的影響,是我一個月前寫好的文章,完全忘了內容寫了什麼,不記得怎麼會從波西米亞扯到波士尼亞,其實我的寫作都是貫穿著自己曾有過的概念,要寫的時候才查一下資料,我說這些感覺自己不夠認真而有點愧疚。

這幾天在後綴的discord之下,@喬安納 主理的「作家日常在幹嘛」分享了作家的居家日常,@職女 Jennifer 和我開的「傲慢與偏見」有討論到自戀者的寫作問題、散文作家的習慣,都是很有趣的話題討論,我認為很多討論都是身為一個對寫作有興趣的人會喜歡的,但這篇文章的重點也不是在置入宣傳discord,我一直認為寫作者可能同時存在自戀與對於他人好奇的心態,所以可能是孤僻但也不會至於不愛與人交流。

以上完全是個人淺見

我常常要寫一個主題,但是又會突然想到其他可能相關或不相關的話題串連,大概就這樣寫了一篇雜談,寫到最後也不確定剛剛在半小時前為什麼下了這個標題。



封面照:我的居家閱讀空間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那場誤會

Chin

關於創作與誤會

0300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