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Lynette♪
♪I'm Lynette♪

Hey,I’m Lynette. Still that one. Lynette :獨立、堅強的; 曾因急速墜落, 而希冀著蛻變重生立的名。 依著腳步、或許哪天, 能有我能生活的世界。 努力著勇敢, 希望自己勇敢抬起頭。 畢竟世界仍舊美好, 夢想總會成真的。

〔是心路啊〕成長伴隨著苦痛,經過了也痛過了。

丟棄所有與過往有關的日記,可我、此時的我又開始懷念。

我認定了這些過往,讓我前進的路變得荊棘;
我認定了這些過往,成為我成長的巨大阻力。

所以我撕毀、拋棄了這些。

但我又想起,在窒息噩夢背後的那些過往。


《給習慣逃避的你》裡提到,
要如何擺脫受害者心態,
可在此刻的自己卻無法對自己寬容。

過往的確是我的一部份, 我學著自我負責;
在內心已滿目瘡痍的廢墟,我努力學著慢慢重建自我;

在這段路,曾陪我走過的人啊,
我在心裡一一的感謝他們。

唯獨學著對自己寬容, 卻一直做不了。

人是很奇妙的生物。

今日是6/8(三),中午的我剛緩緩洗好澡, 嘗試敷上新買的泥膜。

此時恐慌、幻覺再次發作了。

我很清楚我自己正在做什麼,
雙眼對不了焦,
如暈映一般, 視線邊界開始轉黑,
範圍迅速縮小,
身處的空間,一切開始模糊、淡化......

我清醒著,
可我感覺不到我的手,
一切失去控制了。

我開始難受到窒息、噁心、頭痛欲裂。

過往總是輕易被幻覺控制,
傷害自己、承認自己不再是這世界的一份子,
認定這世界早有另一個取代的另一個自己。

以前總是拚了命的想掙脫,
往往只會被束縛得更緊,
幻覺會一直產生更多更大的壓制自己。


或許,這段時間我最大的成長,是真的學會與它共存。


或許聽起來很荒謬。
但我從幾個小時,到這次半小時就慢慢取回掌控權。

或許哪天我真正的能與它共存,也不會再被控制傷害自己。


害怕悲傷,所以身陷囹圄。

《給習慣逃避的你》裡引用了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的話。

榮格:「向外看的人在做夢,向內看的人才是清醒的。」

原文: Everything that irritates us about others can lead u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ourselves.” ― Carl Jung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
提到人是有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狀態。

在兒童期成長過程中,
會因為外在因素改變,
有了順從的行為,
因而成為 – 順應型兒童。

在成長過程中,
學習了批評、挑剔,這是父母自我狀態。

唯獨在成人自我狀態時,
能好好的思考, 嘗試對自己負責並好好地去面對。


裡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蒼鷺說道: 「我想是的。我們在諮商時用到的不只是頭腦去思考,也用情感去體會。 你可以用理智來理解行為,但要充分理解自我,唯有通過和自己的情緒做連結。當你對情緒的感受越來越清晰時,你就能明白, 他們並不是可有可無或可以隨意忽略,因為情緒正視自我的核心。」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Robert de Board


從小那些悲傷、憤怒、恐懼的情緒就不被允許,
所以不斷的逼著自己往內壓、再壓...
到最後為了適應,
就是讓自己這些情緒用盒子鎖死。

學不會處理,學不會共存,
在外我是個樂觀、開朗的孩子,
回到家關在漆黑的房內,我發現這才是我最舒適的空間。

可久了, 我的心開始崩塌。

不被理解,
在學校的欺壓、霸凌,
開始啃食我的內心。

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
坐在可以隨時墜下的窗台,
卻是最開心的時刻,
我想像自己能成為自由的鳥飛翔。

在此時的我,
好想好想抱抱那個必須扛下所有事物的、那個小小的我。

「啊啊,你一定很累了吧」

即使內心已滿目瘡痍、面目全非,
卻仍然希冀哪日,有個人能理解自己。

當時自己的努力並非白費力氣。


我正在前往下一站,
好好的接納這些受傷的自己,
轉化它們,成為我能成長的力量。

謝謝這段路程,願意陪在身邊的那個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