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shi Tantei
Toshi Tantei

Toshi Tantei from Atelier WooO \畢業於成大建研史論組,目前從事新舊建築融合的修復再利用設計。 \日常之餘鑽研建築理論與臺灣戰後建築史。 \期許透過攝影與都市探險,挖掘日常中的不尋常,以都市漫遊者的觀點呈現建築的不同面貌。

出國深造散策-日本戰後現代建築的起點:神奈川県立近代美術館

|神奈川県立近代美術館(1951)|坂倉準三(1901-1969)

最近柯粉更種負面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真的是吼......不得不出來幫柯粉還有柯P平反一下。從日本回來這幾天總是輾轉難眠的想起那地方——東洋大柯粉坂倉準三的神奈川県立近代美術館,迷人優雅的空間構成十足讓人魂牽夢縈流連忘返。

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 aka 柯P,享譽全球的名號與影響力不在話下。在上世紀初的日本共有5位建築師前往柯P巴黎的工作室學習,依時間順序的話分別是前川國男、牧野正巳、土橋長俊、坂倉準三與吉阪隆正。其中又以坂倉待的最久並深得柯P的心,以下便是柯P與腦粉坂倉的師徒戀之歌。

地球兩端的柯P與坂倉看似相隔遙遠卻有著相似的境遇。兩人皆來自工匠世家並非名門貴族,在學院接受美術教育而不是建築科班,但同樣透過自身的空間體驗及對建築的憧憬走上這條成魔之路。1927年,東帝大美術史學系卒業不久的坂倉在大師兄前川引薦下來到巴黎,學習完基本的建築學與製圖後,便於1931年進入柯P的工作室展開為期8年的師徒生活。

坂倉的美學培養可以說完全吸收自柯P的教導,優秀的設計能力加上對老師敬愛,坂倉很快當上工作室的二把手。主角威能過強,1937年的坂倉靠著巴黎萬博日本館躍入國際視野,當時日本國內仍爭論著何謂日本建築以及日本建築未來的走向,坂倉在柯P協助下已展現出驚人的設計水準,建築與外在環境的自然和諧,格局清晰材料簡單,國際樣式的外表下,立面語彙及空間感卻是「日本傳統的」。一鳴驚人地運用現代手法詮釋傳統建築元素外,巴黎萬博日本館更可說是神奈川県立近代美術館的雛形。

1939年的坂倉返回日本,並於隔年創立自己的事務所,執業初期多以住宅及零星軍、公部門委託案為主。直到了1951年確立了他在日本建築史地位的作品誕生,坂倉準三在神奈川県立近代美術館的競圖中勝出,新穎前衛的提案被完全落實到日本首座冠以「近代」之名的公立美術館,如今已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的她更被譽為「戰後日本現代建築的起點」。可以想像剛被原子彈摧殘,一切皆從瓦礫中重建的日本,資源匱乏下要蓋出一棟二層鋼骨鋼筋結構的美術館絕非易事。因而她的誕生除了象徵日本建築的新紀元,也代表了戰後民族與文化意識的復興。

柯P許多的觀念與作品影響至今,但個人認為他部分作品醜怪無比又遠的要命難以品味,坂倉在神奈川県立近代美術館除了展現老師的理念,更用了近乎完美的手法於現代建築中傳達日本建築傳統之精神性。美術館整體的構成清晰展現了Dom-Ino House架構,更可說是日本第一棟「新建築五點」典範。底層挑空的一樓用大谷石疊砌圍塑出了動線空間與開放中庭;二樓迴圈式展場更比国立西洋美術館早了8年展現了「Museum of Unlimited Growth」的概念。

個人認為坂倉因日本的美學素養青出於藍柯P,日本建築為人稱道的莫過於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室內外空間的曖昧交融、庭院植栽造景的講究、對於材料性質的表現與尊重等充分展現在該作品中。最迷人之處莫過於建築南側與平家池交會的設計手法,6根纖細的I Beam探出水面撐起上方的量體,I Beam內側漆上了綠漆,讓南向整體視覺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純白蓮花。而6根I Beam與水面相交之處採用了傳統工法「石場建て」之意象,I Beam並非直接沒入水中,而是搭接在浮於水面的石塊,簡單卻動人的語意轉化深受震撼。下午時分池面反射了日光於天花上,粼粼的波光將室內外的界線打破也帶入了時間性,在這裡感受到的是不同於桂離宮的現代主義與日本傳統建築之相遇。

另一大看點是建築西側作為原入口的巨大尺度樓梯,這可能源於柯P的慣用手法或無限擴充美術館,但坂倉於樓梯中間立起一高聳筆直的I Beam,除了宣揚現代材料的結構之美,更僅僅已一鋼柱界定出了室內外的壁壘與動線,個人更超譯其具有傳統建築床柱之精神性,可以想像如果單純只有個大樓梯跟巨大破口那會變得多無聊乏味!由於真的太喜歡了一不小心打太多字......日後的坂倉也留下了許多深得人心的作品,住宅、美術館、學校、百貨公司、交通建設及澀谷計畫等,甚至拓展足跡來到了臺灣。《坂倉準三とはだれか》一書論坂倉的作品為形構都市日常風景的建築,經過此次旅行深刻體會到此話的真諦!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