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共建宇宙邊緣人的寫作歷程和想望(兼收入公開)

YZ|捲
·
(修改过)
·
IPFS
·
這篇文章本身就是拖延症的代表,文章在兩個多星期前已經起了頭,卻各種拖延至今才完成,原先要寫在馬特市的收入,後來改成回顧在馬特市的寫作歷程,然後又加進不少對圍爐的新想望。而現在才發文剛好可以蹭一波熱度,甚好。
圖片來源:https://www.pocket-lint.com/laptops/reviews/apple/158839-apple-macbook-pro-review-14-inch-2021-m1-pro.webstory

六月中旬,第一次和貓丁做LikeCoin的場外交易,換了七萬枚,並提領了800HKD,以上差不多是累積一整年的Matters收入,說起來,實在沒多少(當時LikeCoin是現在價值的一半),當時也沒有太多想法,只是剛好看到某人分享場外交易的文章,想閒置也是閒置,不如就換成現金,當然,這決定看在很多人眼裡應該很傻,想想現在這些值多少錢?

請注意:截至目前為止,我還不知道有個APP叫做LikerLand。

後來,用了六年的Mac因為我新買一台紅色iMac而開始鬧脾氣,時刻處於崩潰邊緣,由於本來要換筆電的預算已經用於桌機,我的個人理財原則就是絕對不在預算之外多花奢侈品的錢,正值LikeCoin走揚之際,回頭看六月換的那筆金額,似乎離一台筆電也不算太遠,婷婷那篇換到一台筆電的文深植我心,於是想何不把這筆意外之財拿來買新Mac好了,這念頭一來,立刻使勁畢生之功力(也沒有),再接下來的四個月中將在Matters上的寫作價值翻倍。

並在十月底成功的把新款Mac Pro 14'接回家。

只要上Apple官網就可以查到我到底賺了多少,真的就和電腦金額一樣不多也不少 —— 換言之,在Matters上,我賺到的錢真的不多,前半期寫文,並不真的為了錢,這麼說不是我假裝清高,而是在我的觀念裡:沒有換成現鈔之前都不是錢,故當時LikeCoin數在心理上較多是一種文章有沒有被人肯定的作用,至於幣值高低起伏再換成白花花的銀兩之前不過就是浮雲。從六月到十月間,因為有了明確的目標,當然就真的是為錢而更勤奮地寫。

至於買完電腦後,短期內沒什麼超出預算的慾望,對於LikeCoin分配會調降這回事,也就佛系看待了。我還是想存個台加之間漲幅突破天際的運費,看過年前能不能收到一個豐盛的台灣味包裹,不過也許父母心情好就幫我付了(女兒賊是我),所以這個目標也沒這麼急迫。

或許有人要問,那分配調降這事情會減低我的書寫慾望嗎?當然不會,一是不在這裡寫,也會在其他地方寫,二是,雖然我懂在很多人眼裡讀研究所沒有什麼了不起,然研究生長期處在思考如何產出文字的狀態,腦部活動會動的特別厲害,有的沒有的想法很容易傾瀉而出,也可以算是一種能穩定生產文章的優勢。對了,之前我一度以為會因為博士班開學不能常寫,煽情的和大家告別(還無端引起不小的風波),後來卻發現沒有中文寫作來抒發壞情緒和挽救成就感,真的會被博士生活的壓力砸死。

開頭部分是社區徵文曬出你的收入期間寫的草稿,拖延太久沒發已過期限,重新修過。

對於靠著在寫作平台上創作文字就能賺錢這回事,我還不太能適應。請不要誤會,我本身就是靠著出產文字賺錢的,在我回學校之前的很多年,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影子寫手,在某種奇特的領域裡也算小有名氣,但是部落格寫作就像這個工作的光明面,我可以靠著文字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名聲:熱愛寫作的女孩。爾後,媽的這個名聲當然就像緊箍咒一樣跟著我,社交軟體圈上的人們(真實朋友+多年讀者)會因為我的文字品質,樂於介紹寫作案子給我,但如果真要我開口對他們說「我在方格子上開專欄囉!你們願意訂閱嗎?」我哪說出得出口?在部落格最興盛的年代不是都說死不接業配嗎?我怕要是我真開口,朋友難免要擔心我若不是移民生活山窮水盡,大概就是在籌錢包養小男人。

既然在早年已經訂下在網路上書寫就是一種愛分享的症頭,十幾年後要再改這原則談什麼「創作有價」就稍嫌太晚了,以至於,我只好脫離舒適圈,致力在Matters上開發新讀者,並且趁著沒人認得我,果斷樹立一種我也是來跟風擼幣的形象


接著要談到來到馬特是寫作的「初心」。對我來說初心這兩個字,就是一種髒話,什麼回到寫作的初心、回到禪繞畫的初心、回到旅行的初心、回到搜集星巴克馬克杯的初心、人生哪來這麼多初心?我的初心在五歲時和喜歡的男生一起走路回家、趁著一台摩托車從旁呼嘯而過時喊聲「好可怕」然後藉機牽住他的手時,就用掉了。

不,我來馬特市沒有初心,只有目的:找一個中國人最多的牆外平台分享碩論研究時讀到和採訪到的、關於中國政府怎麼迫害控制少數民族的鬼故事。當然,這個目的很快就消亡了,留言區實在太吵鬧,不符合我的個性。

然而我還是繼續在馬特市寫作,社區活動大概是最好的理由。回學校讀書後有兩年碰中文寫作,也有兩年沒有接任何案子,參加社區活動有種快感,有人出題,我來應答,感覺自己又回到擅長的領域:不管是什麼題目都能寫出個所以然(不一定是品質好,但總算具有某種可讀性)。

所以說,要談在馬特市寫作的初心,不如談在馬特市寫作能帶給你什麼成就感?人各有志,日記、小說、詩歌、書評、食譜、遊記、買賣、社交、筆戰、投資、擼幣等等各方面,都能帶來成就感,端看個人興趣所在,反正馬特市都能夠提供。


不過,即使佛系如我,大概是前兩、三星期,也忽然產生一種到底我是不是真的適合在馬特市上寫作的焦慮感?

疑慮首先來自沒能跟上馬特宇宙共建計畫,對於一個發文算是頻繁、拍手和支持數就算不是高人一等但應該也有達到均標、社區活動無役不與的人來說,只因為兩、三天有事沒能上平台,就發現通往未來的方舟已經開走了,這情何以堪?!頓時心裡充滿苦澀和被排擠感。所以坦白說,抱著一種「見不得人好」的情緒,不管輪到多喜愛的作者發文,我都沒興趣讀,請大家原諒我被拋下後的任性。

焦慮的另一個來源是打開首頁滿滿的NFT文,沒搭上船是一回事,連要回基地都有錯棚的感覺,當然,正如板上大神的開示(這裡就不tag以面被說趁機抱腿):NTF算是一種馬特市籌措經費的方式,這說法自然合理,不過還是有種被迫從寫作領域帶到虛擬貨幣領域的感覺,馬特市究竟要走向何方?這裡還會是一個寫作平台嗎?

然而這兩天發生的事件(來了!來了!沒錯,終究是要蹭一下),當知道22號退出時,我本來想趕緊寫信給Metty自告奮勇遞補,然打開Email後就冷靜下來了:仔細想想,我真的不是能創作小說的人,也不太喜歡故事接龍,之前五十字故事接龍自己的設定馬上被改掉的陰影還在,所以,就算當初我有即時看到共建宇宙的公告,真的就會報名嗎?如此一想,這種被排擠的感覺就消散了。

其實,無論馬特市、作者們、或區塊鏈擁護者打不打算承認,這裡終究是通過代碼和演算法構成的社交媒體平台,因此量化數字無可避免會塑造平台文化和用戶的行為(我就不拿最新出版的幾本學術來佐證了,以免有知識份子愛拿西方人來講道理的形象流出),既是如此,就乾脆各自拿出手段盡情搶奪有限的資源也無妨。然而這裡也和任何社交媒體平台一樣,任何行為總是會有後果,或遲或早罷了,看穿這點,任何作者都可以在馬特市依然安穩的寫作,直到最後一刻。


最後想來談一下圍爐。無論當初創建圍爐的意義是什麼?我現在已經想不太起來了,現在我大概只記得圍爐有加成效果,可以讓我的文章登上熱門(誒)。我想當初馬特市發展圍爐的意義是希望作者能夠維持穩定的訂戶,如此馬特市才有直接的利潤可取,看起來基本上失敗了,在這個平台真正有收入的爐子可能沒幾個,而讚賞公民2.0大概也稀釋了這個目標(不確定哪個先哪個後)。

儘管圍爐這回事似乎已經偏離初衷,我還是想在這篇文章重新幫自己的圍爐打個廣告,畢竟馬特市上人們來來去去,總會有些新讀者?先重複一下當初開爐時的定位:

流離城事這四個字沒有什麼微言大義,照著字面解釋,可以是自身或他者們流離的體悟和定居一城後的經驗、也可以是個人流浪於城市之間發生的所見所聞、還可以是離散群體內的相互唱和或敵視、以及他們共同抵抗和接受城牆和國家權力的過程,假如檢視捲氏俗女這個帳號,截至目前為止的文章多半也就這樣。

那爐外爐內有什麼不同?關鍵在慢半拍。既然企求更深刻的連結,就應該有更深入的寫作,衝動寫成絕對達不到此功效,而我希望透過圍爐這樣更直接的雙向連結,逼迫自己在書寫上緩下來,在胡言亂語中添加更多細緻地考證和批判性思辯,也期許圍爐的這個圍字能提供更舒適的空間以更誠實的寫作。

此外,慢半拍也意味著回憶。爐內的文章不會是大火快炒的,而是時間(和拖延症)慢火烹調的,可能涉及17年前去過的高原、9年前離開的城市、5年前參與過的街頭抗議、1年半前讀過的19世紀歐洲史、或3個月前看過的老電影,但不管是任何題目,我想選擇人煙罕至的,至少是可以增加一點讀者從沒想過、想過但不明究理的知識(?)。

以上,在開爐後到今天,除了最後一句話勉力達成,其他要說什麼深刻的連結還是深入的寫作,現在再看根本廣告詞居多。

不過既然你已經讀到此,我想自己的文章還是有某種可讀性,不如就加入圍爐流離城事慢半拍吧?雖然多數文章都是公開(為了上熱門),但還是會利用圍爐置放隱藏文章,有些文章或可在其他平台找到,但有些因為議題敏感真的只能在圍爐讀到喔。

目前圍爐的新作為是打算在每個節氣發行雙週報,內容包括介紹自己掏錢支持的文章,以及分享最近讀的書,後者會有點學術,可能也會包括該書的座談訊息。實例如下,我發在廣播,不過正如同上面提到的,既然要樹立擼幣形象,下一期我會直接發文就算了。

加入圍爐很簡單,假如你已經在任何時候支持過我,就留言要邀請函即可,如果你還沒有,請在捲氏俗女的任何一篇文章下支持一次(5HKD或20個LikeCoin或更多)、並留言索取免費一年邀請函即可。

然無論有沒有要加入/追蹤圍爐,除了寫我自己想寫的,也希望大家能夠留言談談你們對捲氏俗女這個帳號的寫作主題有什麼期許?既然馬特市是一個去中心化平台,身為作者,我期待自己能夠在這裡創建一個和讀者有所互動的小宇宙。

除此之外,我加入了新性感雜誌的寫作行列,如果有什麼特別的女性相關議題想要許願,也歡迎出題。


不過,即使有上述目標,做為馬特宇宙邊緣人,還是有個立場:我相信在一個平台上待久了,自然有更親近的人,然平台到底不是真實社交圈,再親近都不是危難時可以兩肋插刀的朋友,不是可以開口借錢、或抱頭痛哭、或不辭千里也要見一面的親密友人,因此我不會把平台上的抱團還是站隊看得太重(對我來說也毫無意義)。

馬特市上的人際關係對我來說應該是:我們在這裡認識了有共同喜好的人,一起在精神上朝某個目的前進,相互鼓勵創作,偶爾也可以彼此分享心情,但隨時抱著會消散的準備

共勉之(跟誰啦)。


本來我有下載一些最近拍手轉換成LikeCoin的數據資料,不過看了半天自覺分析不來,就放棄了。


個人網站:捲,在加寫字
讚賞公民2.0贊助連結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YZ|捲座標多倫多,半路出家的政治學徒一枚,文字時而溫柔,時而暴烈,時而浪漫,時而尖銳,時而簡潔,時而瑣碎。網站:https://yztoronto.com/ 【近注】不需要追蹤我,最近忙於家事和讀書,大概率也沒新文章可以追蹤。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大齡女子的跑步日記1.

意料之外的新生活運動

七日書|我的人生飯桌|「吃飯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