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女子
平凡女子

回歸現世生活去,暫不更新,謝謝大家喜歡我過去的文字

關於平凡人 | 來到Matters三個月了

(编辑过)


來到馬特市三個月了,謝謝大家這些日子的互動與鼓勵,甚至還有人給我Super Like和支持,謝謝你們!我都記得,不過不好意思打擾,太害羞了,就不tag了。回顧這三個月,因為你們的鼓勵和親切,給了我持續發文的動力。既然在這裡也待了一段不算長也不算短的時間,馬特市對自己的影響也像化學平衡般達到穩態,決定來寫一下自介。

關於平凡人

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呢?註冊時,想起了莎士比亞的名言:「 Nothing is so common as the wish to be remarkable. 沒有什麼比希望不平凡更平凡的。」於是一股腦將名字命名為:『平凡人』了,覺得再怎麼自認不凡的事做久了也不過是平凡事,期許在有限的時間內至少是個能做些喜歡的事的『平凡人』吧。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靈光乍現想改名,至少確定近期沒有這念頭(笑。

不標籤自己

不知道有沒有人讀過朝井遼的小說《何者》,是本以社群軟體和小號為題材的小說,有段寫的非常一針見血:「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必須要用短短幾個字來表現自己?臉書或部落客的首頁,要寫的簡單明瞭,讓人一目了然。推特必須在一四O個字以內。求職的面試則要先從關鍵字開始。—P.64」名片也是,必須把所有頭銜塞進去,好似不這樣做就不能證明自己。然後臉書、IG發文,刷久了,會覺得真正重要的事,其實根本不會在上面,大家專注分享美好,於是和現實出現了差距,唯一確定的是照片裡的人物是笑著的。對種種事情感到厭倦後,自介變成這樣:『 對書本/戲劇/音樂著迷,於是用文字記錄它們。』只表達自己要幹嘛。很任性吧,我也覺得自己很任性。

為什麼會開始寫?

「厚~你真的很文青。」

好友又看到我用IG紀錄書或影片時,常回的話。我大多開玩笑地回嘴一句:「是阿,怎樣?羨慕吧。」然後就句點了,很有默契的知道再推銷自己的喜好,就太不盡人情了。不過,多少還是會寂寞的。明明和書和影片相處時,覺得是場私密對話,而後又矛盾地有滿腔思緒想討論、想分享。

下定決心好好寫的契機,是看到Youtuber《反正我很閒》的影片,一個無所事事的人不准朋友追劇,雙方因此爭吵,看似無俚頭的對話,讓我覺得被打了一記耳光,火辣辣的,又忍不住反覆播放。是何時開始我拿我忙我累為由,不願花太多時間投入自己的興趣,任由的外在資訊帶動想法,書讀個幾行就晾在一旁,沉悶的長片不想看,只選擇充滿娛樂效果的影片刺激自己的感官。每每資訊焦慮發作時,則查看他人的短文、濃縮的重點來撫平情緒,總以為在其中得到了甚麼,實際上好多時候都在走馬看花,逕自順著別人有理的見解隨波逐流。

當然所謂的白天工作 晚上讀書 假日批判我真的做不到

寫了之後呢?

以前遇到一位畫畫極好的人,我滿心羨慕問他怎麼練出來的,還記得他回:「比如你少看點影片,那時間就可以拿來練了啊。」現在回想,那時真的不懂,不懂對喜好的執念、不懂時間的可貴。寫了之後呢?現在閒暇時間都投入到自己想寫的書或影片感想中。突然發現,少做某些習以為常的事,其實對生活沒太大的影響,反倒是自我感覺充實。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過度思考,發完文,總要等個幾天,才能從思緒帶來的感受中走出來,寫日劇坡道上的家,有一股抑鬱不好消散,寫演員樹木希林,則為了老奶奶的人生莫名哭了一兩天。覺得自己像個扒著舞台無法下戲的演員,這算是蠻出乎意料的體驗。

馬特市帶給了我甚麼?

馬特市令人很驚喜,當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是有人感興趣的,真的很開心。雖然難免擔心網路的真實性,也害怕隱私問題。但網路縮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排除地緣、性別、年紀和職業等隔閡,單純以文會友,不是有句話說「字如其人」,雖然看不到手寫的字,但透過閱讀他人的文字,也能慢慢品出那個人。我總幻想每場文字交流都是在邂逅許許多多忘年交、同好等,帶點這樣曖昧的距離感,挺浪漫的不是嗎。

不過從創作者的角度,馬特市的高互動性和不明確的分類版面,也曾讓我產生自我懷疑,自己的文章沒有話題性、沒有參與度,內容嚴肅還有劇透的問題,不自覺拿拍手數當評斷文章的標準,又看著文章淹沒在一篇篇不同類型的文字中,真的倍感寂寥渺小,都想唱起歌手林志炫的那首《浮誇》來了。直到逐漸看懂馬特市的全貌才釋懷,都稱為市了,它就是個小型社會,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市民互動的原因很多,有討論度、有主流也有趨勢,有人拍是因為喜歡你這個人;也有人拍是因為參與社區活動;還有人拍則是當投資報酬在經營,再者才是對文章有共鳴,眾多原因分析不完。後來嘗試跳脫環境,將文章發布到方格子與同類型的文章比較後,偶爾被選入推薦閱讀,才消除我的不安感。很推薦大家去各個的地方發文,真的會有不同的收穫。方格子就讓我意識到一件事,它的版面上會註明文章讀完需幾分鐘。你想過嗎?一篇四分鐘能讀完的文章,可能是作者在螢幕前來來回回花上好多天雕琢出來的,雖滿心期待讀者賞臉,但其實在創作的過程,比起面對讀者,作者花了大半時間在面對我自己。塗塗改改的文字,都是在和自己對話,自己想說甚麼?自己該怎麼寫?自己該不該順應大眾?每刪減一段文字都是與自己交談與和解,個人還蠻享受思考創作這段時光的。當然也因為渴望分享、渴望被理解,創作上,作者更願意往不同的題材上專研思考,不在局限自我喜好。

在馬特市裡,可以是作者也是讀者,所以沒寫並不代表就沒興趣。遊走在形形色色的文章中,可以去發掘有共鳴的文章,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公共議題的引起大家討論,發表不同的觀點,即使是遇到不喜歡的文字也可以引起自身去思考。這就是言論自由,也是種溝通的方式。我很喜歡Sheryl Sandberg在《挺身而進》的一段話:「有效溝通的開端,是先了解「我有我的觀點,也就是我的事實;別人有別的觀點,也就是別人的事實。」鮮少有單一絕對的事實,所以認為自己說的是「唯一事實」會壓抑別人的觀點。—P.128」 大家的文字都沒有好壞對錯,壓制那一方只是誤認為自己是正解,去溝通、去理解和思考比較重要。雖然有時你在乎的事,別人不一定在乎,但透過書寫,可以慢慢積累自己,也許久遠後再回顧,會有不同的想法,會不會為當時的稚嫩莞爾一笑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關於我所創建的標籤

我是一個愛書、愛追劇的人,每當看到有感觸的作品就想用文字記錄下來,這也是我寫作的初衷,偶爾才會寫寫其他,平時比較喜歡去別人的文章串門子。目前主要的標籤是這幾個,歡迎大家來光臨 :)

#平凡人/老派閱讀收藏櫃

#平凡人/追劇影視庫

#平凡人/喜歡的播客

#平凡人/平凡人寫音樂

#平凡人/偶爾的自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