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多少“智慧”浪费到“生存宝典”上?

芫英
·
·
IPFS



太祖晚年的宠妃玉凤,据作家高伐林评价,“很懂规矩,不说真话,不说假话”;其实这也就是三言二拍、增广贤文里的劝世良言“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抛却一片心”的优秀实践,小说里的人物,我们见过花袭人、薛宝钗这两只重要代表。


我倒觉得,宠妃没有留下历史纪录的个人野心,就是伴虎自保(断然拒绝老虎,怕也没得好下场),没有借机狠吃人肉,就算是一个聪明、庸常的好人了,怎么也得有花袭人的智慧,不参与斗人乐无穷的宫闱政治,才得全身而退的吧?这里面当然有智慧、有运气的成分,也跟非正式妃子的身份有关。野史传,她也跟太祖闹过别扭,赌气回家,又被太祖请回去了,跟玉环和唐明皇有一拼。—— 皇上也是人,也需要比较像“同伴”的陪伴;可同伴哪有十年如一日 ,始终和气同情、永不闹意见的?


太祖的正宫,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好比亨利八世的六个老婆,凡以臣民身份做专制君主老婆的、不能好死的概率就很大,“妻者齐也”与“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规矩互相冲突,总有两人都不想让步的家长里短。大山东出身的江后,无论身份还是主观意愿,都有做太祖的“一只狗,让我咬谁就咬谁”而留名青史的可能,可能她顺便也咬了些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反正江后那里是一本烂帐,墙倒众人推吧;我朝历史书惯写圣人纯洁,坏事都是家属瞒着他干的,就这样一笔带过了事!


无论太祖还是亨利八世的各路“野妃”们,就比较好运气一些,也更容易得全余生。—— 当然,把着眼点放在个人的聪明和运气上,智慧就算有,也有限;我们还是超脱宫闱政治,放宽历史的眼界,去建立和适用一个更好的社会制度,保护每一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力,比较要紧。


虽然制度建设这事困难的很,但是协同一个交响乐团,尚需要每个人参与者数十年的苦工,何况协同一个人口第一的大国?这世上最困难的事,也非常值得有智慧的人们共同参与。


我个人认为,做一个发声而不受待见的人,总比学习宠妃,“不说真话,不说假话”要好得多,至少人有自己的声音,被不被听见,听见被不被待见,那是另一回事。


天朝很多“聪明人”津津乐道的、以斗人为乐的宫闱政治,早应当终结,也是时候该终结了。啥子大规矩、大法律,怎么应用的,都须得明明白白写在纸上,让人人可得阅读,人人可得评价,人人可做统计,人人可说意见,这才是明明白白地尊重规矩,遵守法律,虽然这还不算民主政治,但法治到底是民主政治的要件之一。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芫英法律从业者,政治学的爱好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有情人的连云之想

草与沙

未命名